4月27日晚,
2025廣東時裝周-春季(第35屆)
在番禺·萬博時尚廣場圓滿落下帷幕。
在為期9天的時尚盛宴中,82項官方主題活動,300多家企業,500余位設計師,上千個時尚品牌直接參與,超過5萬名的專業觀眾參加,吸引了包括中央電視臺、中國新聞網等超80家主流媒體跟蹤報道,在央視頻、南方+等12個平臺累計超過9582.6萬人次收看直播。此外,聯動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臺,廣東時裝周主話題閱讀量激增1.7億,“非遺時尚”“AI設計”等衍生話題備受關注。

廣東時裝周主會場
閉幕式上,
時尚產業原創推動獎、
時尚品牌大獎和官方指定合作伙伴
等一系列備受矚目的獎項
重磅揭曉并現場頒發。
廣東時裝周落戶番禺以來,通過“出新出彩”的鮮活時尚活動,迅速提升時尚產業影響力、支撐品牌升級、引領模式創新,對助力打造千億級時尚產業集群效果顯著。主辦單位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廣東省服裝設計師協會榮獲“時尚番禺 千億產業”創新推動獎。聯合主辦單位廣州紡織工貿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和廣州國際輕紡城,分別榮獲“特殊貢獻獎”和“時尚產業原創推動獎”。

頒發“時尚番禺 千億產業”創新推動獎

頒發廣東時裝周特殊貢獻獎和時尚產業原創推動獎
時尚狂歡
多方聚力打造灣區時尚高地
本屆時裝周聚焦產業升級、非遺傳承、跨界聯動、經貿交流等議題,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匯聚300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500余位精英設計師、上千家頂尖時尚品牌聯袂奉獻82場異彩紛呈的主題活動,不僅展示了番禺時尚產業的前沿風貌,更深刻聚焦時尚產業的綠色化轉型以及AI技術賦能的應用與變革。


中國胡軒“重塑·時尚”時裝秀
作為中國時尚產業重要的“首發首秀首展”平臺及灣區時尚風向標,本屆廣東時裝周在文化賦能、設計創新與科技突破的多維敘事中,構建起從創意孵化到消費閉環的完整生態鏈。本屆時裝周涌現了一批極具代表性的企業和品牌,以無限活力和創新姿態推動著中國時尚的發展,是令人驚喜的“粵勢力”。
閉幕當晚,中國胡軒憑借一場精彩絕倫的“重塑·時尚”時裝秀,展示了最新爆款億級單品,成為全場焦點。驚艷亮相的潮牌系列產品,則以大膽的色彩運用、新穎的圖案設計以及獨特的版型,彰顯出品牌年輕、不羈的潮流態度。


閉幕大秀
時裝周舉辦期間,“金頂獎”設計師李小燕以《歸源·覓心》系列將貴州非遺技藝與廣東香云紗的流光溢彩解構重組,而SANI、希琳香云紗、霆禧|TINGXI、墨話等品牌則將傳統工藝融入當代設計語境,在廓形再造與紋樣創新中實現非遺的商業轉譯,讓千年技藝在都市霓虹中煥發新生。
香港品牌AXIS INDUSTRIAL STUDIO將賽博朋克代碼編織進工裝鎧甲,與澳門品牌XU’S的暗夜星辰形成美學對撞;KAWASAKI·川崎霓生、IIZZINI、OULLA歐拉、QINGMU輕慕等品牌則以構建多元生活場景為核心,打破傳統服飾的設計邊界,譜寫出一曲融合工業機能、生活美學與未來想象的時尚交響。
初語品牌聯合北江紡織,攜冷轉印技術重構牛仔工藝生態,沙溪產業集群聯合金鼎智造等企業發布戶外、休閑系列,展現時尚新趨勢。

四喜財神開運快閃店
聯動破圈
跨界融合激活灣區產業生態
時尚產業是番禺著重打造的第二個千億產業,本屆廣東時裝周通過跨界聯動實現科技、珠寶、文創IP、餐飲、汽車、時尚配飾等領域的同頻共振。華為智能終端與汽車碰撞科技美學,財神IP聯名款引發年輕消費熱潮,愛餐、酷庫與珠寶展示打破業態邊界,YHB水鉆元素跨界應用展現傳統制造業轉型成果。

時裝周更進一步打通商業全鏈路。線下,從萬達廣場到四海城,九大商業體共同推出集中上新、促銷、打卡等活動,潮流周末、潮玩市集、時尚快閃等項目策劃精彩紛呈。線上,淘寶天貓開設“云逛廣東時裝周”專區,200余家品牌實現24小時全球展銷,更有直播探店、虛擬試衣等技術重構“人貨場”關系。
同時,時裝周亦搭建起國際品牌與本土企業的資源對接平臺,既吸引了來自印尼、法國、美國等海外品牌以及素拼SUPINLIFE等外地品牌前來發布需求,同時也為“沙溪針織”“清遠快時尚智造”等集群搭建起產業發展快車道。多方在商貿洽談、供應鏈優化、產品創新等領域達成合作意向。

驅動時尚產業向新向強向善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下,
本屆廣東時裝周以穩定輸出的產業價值,
以務實主義路徑
為行業開辟穿越周期的現實解法。





一方面,時裝周將分散的設計力量、制造資源、市場渠道與創新技術重新校準咬合。行業大咖及專家學者碰撞思維,由此萌發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業態,通過時裝周擴散至全國,成為新一代迅速汲取成長養分的孵化池。同時推動廣清紡織園、沙溪外貿基地、番禺快時尚基地等地域性模塊實現跨域聯動。
另一方面,時裝周搭建起ODM訂單與智能生產、電商數據與柔性供應、跨境物流與市場洞察的精準匹配通道。當新銳設計師的創意手稿進入系統,智能選品算法即刻關聯番禺的3D打樣中心、沙溪的制造工廠,配合跨境服務商的多時區物流方案,快速將設計圖稿轉化成貨架上的商品,以務實高效的商業運作印證“中國速度”。
在商業價值之外,平臺以慈善活動重塑行業道德標準。“織愛行動”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同時又創造就業崗位,“童MEET秀”通過藝術療愈特殊人群,讓時裝周的規模效應延伸出普惠價值。
從品牌大秀、趨勢發布到非遺新造、商貿對接,本屆時裝周以科技賦能、文化破圈、產業協同為核心,在提振消費信心、推動行業復蘇、提升全球時尚話語權等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為“時尚灣區”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來源:廣州番禺發布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