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6日在廣州市番禺區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政府代理區長 葉珊瑚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審議,并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第十七屆區政府工作回顧
第十七屆區政府自2016年10月組建以來,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圓滿完成了“十三五”規劃和區十七屆人大各次會議確定的主要任務目標?!笆濉逼谀?,全區地區生產總值2278.3億元,在廣州市排名第四,比“十二五”期末增長了31.9%。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3.2億元,年均增長7.4%。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6.5萬元和4.3萬元,比“十二五”期末分別增長45.6%和55.2%,農村居民人均收入連續三年居全省第一。五年來取得的主要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如下:
?。ㄒ唬┲卮螽a業平臺體系構建成型
南大干線經濟帶“一軸七平臺”發展格局初步形成,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約占全區三分之二。廣州南站客流數據不斷刷新歷史紀錄,流量經濟效應日益突顯,廣州南站TOD等14個高端項目相繼落戶,南站地區從功能單一的交通站場向“站城一體、業態融合的大灣區門戶樞紐”轉型。萬博長隆片區成功打造為華南板塊CBD,粵海廣場、四海城、奧園國際中心喜來登酒店以及長隆旅游度假區總部大樓、熊貓酒店、香江酒店等項目全面落成,萬博長隆片區商事登記企業超2萬家。廣州國際科技創新城、廣州大學城集聚12所高校、26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68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成為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核心節點。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建成開學,廣州大學城·中關村青創匯揭牌運營。番禺汽車城獲批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廣汽傳祺第200萬輛整車順利下線,廣汽埃安銷量穩居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前列,初步形成汽車制造產業集群。
?。ǘ┊a業結構更加優化
五年來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31.5%,先進制造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9.8%。2020年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達1955.6億元,基本形成以汽車產業為龍頭,通用設備、電氣機械器材、電子設備、珠寶首飾為代表的全產業鏈。成功獲批創建“全國質量強區示范城區”,連續四年在全市質量工作考核中被評為A級第一名,獲得市政府2020年督查激勵?,F代服務業快速發展,五年來,營利性服務業營收增長186.6%,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上升至59.1%,先后獲評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第二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F代農業高效發展,五年來,農業總產值穩定增長,漁業產值增長近1倍,新增省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11家,獲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區(縣)”“省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區(縣)”。
?。ㄈ﹦撔禄盍Σ粩啾虐l
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800家、增長超8倍,總量在廣州市各區中排名第三。康和藥業、三雄極光獲國家科學技術獎,14家企業獲省科學技術獎,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7%。全區主板上市企業22家、增長1倍,新三板掛牌企業64家、增長1.9倍,實有各類市場主體31.3萬戶、增長84.6%。獲評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范區,全區專利授權量超7萬件、增長超4倍,總量位居全市第二?!?+4”產業人才政策深入實施,匯聚兩院院士46人、科研人員和大專學歷以上人才約62萬人,累計安排人才補貼5.6億元,人才生態環境評價位列全市第一。廣州大學城(廣工)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投入運營,設立7個港澳臺僑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示范點,粵澳青創國際產業加速器獲評首批廣東省粵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和首批廣州市港澳臺青年創新創業示范基地。持續辦好廣州大學城國際產業人才大會、中國(廣州大學城)人工智能創新創業大賽、粵港澳臺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
(四)城市品質穩步提升
番禺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扎實推進,廣州南站、廣州大學城等重點功能區域規劃進一步優化。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持續完善,地鐵7號線、18號線首通段投入運營,南沙大橋、光明大橋、南浦三橋、海華大橋、番海大橋以及南大干線市新路至蓮花大道段建成通車,金光東隧道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新建成綠道53公里、碧道125公里,新改建公園廣場116個、公廁367座。廣州大學城獲批中小城市可持續發展國際標準試點。新基建加快布局,建成5G基站8213座。農村環境顯著改善,149條行政村達到省定美麗宜居村標準,全部行政村達到省定干凈整潔村標準,新增45條廣州市美麗鄉村、15條廣州市名村。城市更新有序推進,完成8個舊廠改造、43個老舊小區微改造,4條舊村安置房開工建設。轉型疏解專業批發市場14個,清理轉型物流園區3個,整治提升村級工業園619萬平方米。拆除違法建設2006.9萬平方米,整治“散亂污”場所2.7萬個。50條重點河涌全部消除黑臭,3個國考斷面水質提升1個類別。新(擴)建凈水廠5座,提標改造凈水廠2座,新增污水管網1818.4公里,完成達標建設排水單元2148個,新增凈水廠處理能力34.5萬噸/日。在全市率先按省要求實現農村雨污分流全覆蓋,污水收集率達到85%以上。堅持節水優先,2020年被水利部列為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區。PM2.5連續四年穩定達標,火燒崗填埋場實現關停。環境保護目標責任考核連續三年被評為市優秀等次。順利完成第一輪、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第一輪“回頭看”各項配合保障工作,共承辦案件357件,案件辦結率100%。
?。ㄎ澹┟裆l沓掷m改善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采取最堅決最果斷最嚴格的應對和防范措施,實現了聚集性疫情零擴散、復工復產零疫情、院感零發生、特殊場所零感染。每年辦好十件民生實事,五年來民生項目支出達649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比重達76%。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到1120元。城鎮新增就業超1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3.5%以內。教育事業成果豐碩,新增中小學學位4.8萬個、增量居全市前列。順利完成學前教育“5080”攻堅任務。獲評廣州市唯一全國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實驗區、廣州市首個全國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區等多項國家級榮譽。醫療綜合服務能力不斷增強,新增醫療衛生機構224家、床位2937張。在廣州市2020年度綜合醫改考核中,我區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三個類別排名第一。建成鎮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頤康中心)16個、長者飯堂140個,完成居家適老化改造1547戶,長者長壽保健金實現“智慧”發放。社區治理不斷深化,“五社聯動”治理模式入選“全國市域社會治理創新優秀案例(2020)”。村居社區基金在全省率先實現全覆蓋,連續兩年慈善綜合指數在廣州市排名第一。沙灣社區“僑胞之家”榮獲2018—2020年度全國僑聯系統優秀“僑胞之家”稱號。區工商聯獲評“全國工商聯系統先進集體”。文化建設深入推進,區圖書館新館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全區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建筑面積1579平方米。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省試點建設扎實推進,石樓鎮大嶺村獲評全國文明村。廣州大學城宗教管理工作獲評全國統戰工作實踐創新成果獎。區融媒體中心獲評全國“掃黃打非”先進集體稱號。堅決筑牢城市安全第一道防線,組建最小應急單元2217個,“廣州街坊”群防群治隊伍規模達10萬人。深入推進平安番禺建設,五年來沒有發生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
?。┱苓M一步增強
扎實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工作。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認真落實巡視巡察審計發現問題整改,大力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自覺接受人大和政協監督,共辦理建議和提案1492件。全面完成政府機構改革、鎮街體制改革和事業單位改革,政府職能體系、基層治理體系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顯著改善,企業服務和招商機制改革創新經驗在全省推廣,五年來近600個重點招商項目簽約落戶或增資擴產。“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企業開辦實現一網通辦、一窗領取,半天、零成本辦結。建成“15分鐘智慧政務服務圈”,5G+VR“政務曉屋”智慧政務新模式被中央編辦收錄為審批服務便民化改革典型案例,區政務服務中心榮獲全國最具創新力政務服務大廳。成功申報廣東省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成退役軍人三級服務保障體系,實現省雙擁模范區“六連冠”。
此外,國防動員、軍民融合、工會、青少年、婦女、兒童、殘疾人、海防、打私、信訪、對臺、氣象、地震、人防、統計、物價、文史、檔案、保密等工作均取得新成效。
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光輝指導,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得益于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和有效監督,得益于歷屆班子和廣大干部職工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更是全區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政府,向全區人民、駐地部隊官兵、離退休老同志、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關心支持番禺改革發展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隨著內外部環境的變化,我們也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七個方面:一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國土空間和環境容量存在較大制約;二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尚未形成強大支撐;三是垃圾分類、城市綠化、交通治理、河涌治理、污染防治等工作與人民群眾期盼還有較大差距,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存在;四是公共安全、安全生產、社會治理等方面依然面臨較大壓力;五是政府服務效率和營商環境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六是個別干部攻堅克難、擔當作為的干事創業勁頭不足,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七是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強,疫情還在全球蔓延反復,中美關系正在變化,周邊不穩定因素和偶發性事件增加,資本市場更加波動,基礎能源、原材料、農產品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這對于我們高質量發展的預期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這些問題和挑戰既有宏觀也有微觀,既有外部也有內部,既有長期也有短期,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和認真思考,科學研判,深入分析,妥善應對,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實加以改善提高。
二、第十八屆區政府工作意見
第十八屆區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貫徹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1+4”工作舉措,認真落實區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圍繞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以“雙區”建設、創新驅動為戰略牽引,推動番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第十八屆區政府的工作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000億元,年均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力爭進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方陣。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創新強區建設取得新突破,改革開放邁上新臺階。聚焦融入都市區、引領都市圈、屹立城市群定位,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幸福、生態良好、生機無限的華南樞紐、嶺南水鄉、灣區門戶、高鐵新城。努力實現城市功能品質更優,城鄉深度融合發展,社會環境平安有序,生態更加美麗宜居,民生福祉顯著提升,政府更加廉潔高效。
(一)堅持創新引領,打造灣區經濟高質量增長極
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格局。按照“立足灣區,面向世界”,建設現代化親海智城的思路,高水平、高起點建設優化提升南大干線經濟帶和番禺珠江沿岸經濟帶。統籌沿線沿江開發建設,推動土地高效整備利用,高水平做好產業規劃,加快區域資源要素整合融合,推動重點片區重要圈層產業升級、產城融合,構建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支撐體系,打造“以點帶面、串珠成鏈、引城入?!钡膮^域經濟發展格局。搶抓高鐵時代、番禺先機,建設高鐵新城,圍繞廣州南站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門戶樞紐經濟區、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新增長極。以占據珠江口、面向獅子洋的臨江親海優勢,推動萬博長隆片區向珠江拓展,打造以萬博長隆為核心的廣州親海商務區。以廣州大學城為智核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最強大腦”、科技創新重要策源地、高端產業集聚區。全面激活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政策效應,推動番禺汽車城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打造千億級汽車制造產業集群。全力配合市開展蓮花灣片區城市設計、專項規劃和政策研究。深入實施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高級化戰略,推動西南部珠寶產業、中部動漫游藝產業、東部燈光音響紅木產業等傳統優勢產業集聚區轉型升級,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推動形成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建設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全面融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積極推進廣州大學城·中關村青創匯、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大學城園區)等項目建設,發揮廣州大學城高校人才、技術等資源要素集聚優勢,著力構建粵港澳大灣區一流創新生態圈。統籌開發建設大學城中軸線地塊,全面釋放廣州大學城科創產業空間。規劃建設環大學城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基地。全力支持華工國際校區二期、暨大二期、廣醫二期等項目如期推進,加快建設華工、暨大科技產業園。出臺高新技術企業高質量發展扶持政策,力爭高新技術企業總量超2000家。開展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行動,力爭到2025年產值達億級、十億級、百億級的高新技術企業增加14家以上。完善創新創業服務政策體系,搭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力爭到2025年技術合同成交額達200億元。新建一批標準產業單元和摩天工廠,整合番禺天安節能科技園、海倫堡創意園、巨大創意產業園等科創產業園資源,實施企業創新聯合體計劃,加強共性技術平臺建設,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深入推進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范區建設,開展知識產權“入園惠企”行動。支持重點企業、高新企業、高校院所加大研發投入,力爭到2025年全社會研發經費占GDP比重突破3.4%。深入實施“廣聚英才”計劃,研究制定針對急需緊缺特殊人才的政策措施,出臺專門面向大學城畢業生的人才獎勵政策,強化人才政策制度集成創新。探索建立科技人才服務聯盟,健全問候、問情、問需、問策“四問”工作機制。貫徹實施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支持青年人才在科技創新領域挑大梁、當主角。成立廣州大學城海外校友會·番禺海外社團僑智聯盟,搭建海創人才科技創新平臺。成立廣州大學城人才創新發展中心,建設廣州大學城人才公園,謀劃打造廣州大學城國際人才生態示范區。持續辦好廣州大學城國際產業人才大會、廣州大學城人才馬拉松、中國(廣州大學城)人工智能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
著力打造先進制造業強區。圍繞汽車、高端裝備制造、通用設備、燈光音響、服裝服飾、珠寶首飾等重點支柱行業,全面推行“鏈長制”,支持“鏈主”企業帶動上下游產業加快發展,著力打造1個千億級、2個五百億級、多個百億級的“1+2+N”產業集群。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建立番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庫,在數控機床等細分領域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單項冠軍企業”,增強產業鏈控制力和產業集群競爭力。支持廣汽傳祺、廣汽埃安發展壯大,加快尼得科汽車驅動系統、中航光電、IGBT汽車芯片等一批項目投產。優化工業產業區塊布局,高標準規劃建設番禺智能制造產業園,加快建設工業經濟總部園區、上市企業工業擴產(石碁)產業園,做強做大先進制造業集群。深入實施質量強區戰略,加快構建“全域質量”工作格局,推動產品供給向“產品+服務”轉變、向中高端邁進。扶持壯大快時尚產業,助力新興企業提高新產品開發速度,著力打造新型ODM產業集群。鼓勵企業加大技改投入,引導企業從貿工技向技工貿轉型,實現跨界融合、跨境發展、跨國布局。
培育發展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強化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數字技術產業導入。積極引進數字經濟龍頭企業,大力推動“數字產業化”發展。加強“產業+平臺”合作,促進平臺經濟、智能經濟、分享經濟發展壯大和公平競爭。加快發展VR、電競、動漫等產業,推動番禺直播基地建設,著力打造全國區縣級“直播經濟”標桿。加快建設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等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探索試點開放自動駕駛汽車、飛行汽車測試區域。
優化提升現代服務業。聚焦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都市型工業,大力發展樓宇經濟、總部經濟。加快發展工業設計、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培育引進法律、會計、保險、廣告、檢驗檢測等專業服務業,推動教育、醫療、養老、文化、旅游、育幼、家政等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優化提升。積極打造萬博法律服務集聚區,加快形成全鏈條法律服務體系。大力支持廣州廣電計量檢測總部基地建設,建立檢驗檢測服務集聚區。做大做強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培育平臺型新中介、產業鏈融合服務商,推動研發設計、技術轉移、創業孵化、知識產權、科技咨詢等科技服務業集群發展。推動構建現代物流體系,推進龍沙物流基地、嘉誠物流國際電商港等項目建設,提升蓮花山港口片區高端航運水平。著力發展夜間經濟、時尚經濟、首店經濟、品牌經濟、甜蜜經濟、“00后”經濟,以主力軍的姿態和擔當助力廣州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長隆—萬博世界級地標商圈,支持長隆等龍頭企業發展“旅游+文化+體育”新業態。培育廣州南站樞紐型國際商圈,大力引進與高鐵樞紐高度關聯的特色餐飲、高端酒店、新型商業項目。培育壯大祈?!鄯宄?、番禺廣場(永旺—基盛萬科)等多個消費商圈。促進市橋傳統特色商業轉型升級,打造集時尚、個性為一體的體驗式特色主題商圈。精心舉辦中國國際珠寶首飾流行趨勢發布會等行業活動,激活珠寶首飾內需市場。
?。ǘ┛v深推進改革開放,培育壯大市場主體
主動對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全力支持和主動融入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推動“雙區”建設、“雙城”聯動走深走實。加快建立與兩個合作區規則銜接的制度體系,推動數據、技術、人才、資本、信息等各類要素自主有序流動、互通互融、高效配置。積極復制推廣兩個合作區改革創新試驗成果,力爭將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先導區、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大學城片區納入國家、省、市推進大灣區建設的重點項目,持續深化番禺粵港澳優質生活圈示范區建設,爭取國家、省、市賦予更多改革權限和政策支持。
深化營商環境改革。穩步推進分類分級稅收征管體制機制改革,大力培植優質稅源,加強稅基建設。推動行政審批制度、商事登記制度、事中事后監管機制等重點領域改革事項先行先試。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深化告知承諾制審批和政務服務事項集成改革,加速電子證照應用普及,推動更多事項免紙質全流程網辦。持續放寬市場準入,深化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加快建設全流程“線上海關”,壓縮整體通關時間。進一步完善招商機制,實行首問負責制,拓展親商平臺服務深度和覆蓋廣度。加快構建高標準市場監管體系,創新包容審慎監管。鼓勵金融機構積極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推進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全面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完善區領導掛點聯系重點企業工作機制,深化“五個一批”暖企行動,切實為企業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服務保障。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持續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弘揚企業家精神、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積極促進非公有經濟“兩個健康”發展,不斷提振企業發展信心。大力推廣使用番禺“三優”產品,支持區內龍頭企業開拓市場。實施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創新國企機制體制,探索實施分類監管,增強國企活力,全面提升國企競爭力。支持區屬國企聚焦主責主業,擴大公共服務、新型基礎設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投資,更好發揮區屬國企在番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力軍作用。
促進外資外貿穩中提質。大力支持區內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培育發展AEO企業,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實行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吸引一批優質外資企業投資落戶。穩定機電產品、珠寶首飾等傳統優勢產品出口,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產品擴大出口,推動對外貿易向高質量、高端化邁進。加快推動鉆石一般貿易進出口通關和稅收優惠政策落地,支持廣東省珠寶玉石交易中心升級為國家級交易平臺,著力創建粵港澳大灣區珠寶產業合作示范區。
?。ㄈ┨嵘鞘泄δ芷焚|,推動城鄉深度融合發展
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深化多規合一改革,加快推進番禺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探索城市國土空間精細化治理模式和路徑,堅持一張藍圖干到底。盤活水源保護區調整釋放用地,用好用活各類用地指標。高效實施連片土地儲備,提高土地出讓效率。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把握節奏、依法有序推進城市有機更新。探索可持續更新模式,統籌地上地下設施建設。懷著對番禺2200多年歷史文化足夠的溫情與敬意,懷著對400萬蒼生民意足夠的尊重和謙卑,統籌做好古樹名木、歷史文物、建筑遺跡等保護,讓城市留住記憶,讓市民記住鄉愁,以使有鄉音以追憶,有細節以懷思,有故事以綿延。
著力建設交通強區。加快南大干線經濟帶與“六縱六橫”基礎路網的有機融合,推進蓮花大道、景觀大道等區內骨架路網建設,開展亞運大道快速化改造,加快海鷗公路擴建和金光大道規劃建設。推進沙魚洲隧道、洛溪島—大學城隧道、金光東隧道、化龍至開發區西區過江通道等規劃建設,推動跨區道路互通互聯。強化廣州南站交通樞紐地位,加快推進廣州大道快速化改造一期(洛溪大橋至廣州南站段)、東曉南路—廣州南站連接線建設。大力推進佛莞城際、廣佛環城際(廣州南站至白云機楊段)、穗莞深城際琶洲支線等軌道交通建設,配合做好廣州至珠海(澳門)高鐵規劃建設,力爭共設蓮花站綜合交匯站點,促進大灣區軌道網絡融合銜接。推動地鐵22號線加快開通,全力保障地鐵3號線東延段、7號線二期、12號線等項目施工,配合地鐵8號線東延段、17號線、26號線規劃建設。加快打造廣州南站、番禺廣場站、番禺客運站、陳頭崗停車場等站場綜合體。聚焦重點路段和區域,扎實推進交通擁堵點治理,下決心打通斷頭路、瓶頸路,加大公共停車場建設力度,優化路邊停車泊位布局,精準緩解“行車難”“停車難”壓力,著力提升全區人民的交通出行滿意度和幸福感。
推動基礎設施綜合提升。加快布局5G基站、智慧燈桿、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施等新基建項目。實施番禺汽車城道路智能化改造,推進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范區建設。加快電力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番南電力科技產業園、番禺電力科技園等項目。加大燃氣管道建設力度,提高城中村、老舊小區、餐飲店等燃氣管道覆蓋率。逐步完善供水網絡,實施石碁供水廠擴建工程,新建加壓泵站2座、供水管網90公里,推進應急備用水源工程建設。強化防洪排澇基礎設施建設,加固30公里堤防、重建8座水閘,符合海綿城市要求的建成區面積達到45%以上。推動區圖書館新館、區工人文化宮等標志性公共設施建成開放。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圍繞打造番禺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和廣州市漁業經濟引領區目標定位,大力實施“九大攻堅”行動。以蓮花山中心漁港為基礎,構建海陸島統籌、港產城融合、漁工貿游一體化的產業發展格局。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高水平謀劃建設海鷗島都市農業集聚區,推進落實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建設。培育“番”字號種業品牌,保障糧食生產安全。支持農業龍頭企業、供銷合作社向產業鏈上下游拓展,加快發展鄉村旅游、休閑康養、農村電商等新業態。深入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區(縣)。實施鄉村綠化美化亮化提升工程,建設一批新鄉村示范帶和市級美麗鄉村,確保全部行政村達到省定美麗宜居村標準。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留用地開發。深化農村集體產權、農村宅基地管理、“三資”交易管理、行政管理等領域機制體制改革,全面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搭建鄉村振興綜合服務平臺,推動數字鄉村建設。深入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和學歷提升行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繼續做好梅州五華、貴州威寧、赫章、金沙等地對口幫扶工作,確保完成援疆、援藏任務。
(四)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生態美麗宜居番禺
高品質推進生態保護與建設。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決策,強化“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加強建設用地、污染地塊再開發利用準入管理,強化固體廢棄物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加快建設濱河路景觀綠地、創新城濱水廣場等品牌示范項目,著力構建特色鮮明、布局均衡、連續貫通的濱江綠色生態網絡。深入落實林長制,加強林地資源保護,積極推進植樹造林,嚴禁亂砍亂伐、嚴禁擅自遷移樹木。新建一批口袋公園,建設不少于180公里的碧道。
全方位做好大氣污染治理。突出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加強建筑工地和道路揚塵精細化管理,加大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整治力度。開展臭氧與PM2.5協同治理,力爭市橋和大學城國控點空氣質量穩定達標。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應用。加快珠寶加工集中倒模中心建設,實現行業企業集中管理,污染物統一回收、集中處理、總量減排。
多舉措提升水污染防治成效。嚴格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推動50條重點河涌全面實現“長制久清”。優化污水處理系統布局,全力推進廣州南站、橋南和中部凈水廠新(擴)建工程,加快實施鐘村、中部凈水廠技術改造,力爭全區凈水廠處理能力突破100萬噸/日。推進排水單元達標攻堅行動,完成51條合流渠箱清污分流任務,實現建成區范圍內雨污分流率達90%。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確保飲用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III類、3個國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
(五)統籌安全和發展,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努力建設平安番禺。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常態化,持續開展各項違法犯罪專項打擊行動,確保電信詐騙案件發案率持續下降。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建設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完善“五網聯治”非法宗教活動排查整治機制。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特色調解組織、調解平臺建設,健全矛盾糾紛風險防范和快速化解體系,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持續加強城市管理。深入實施“路長制”,優化提升南大干線、番禺大道、亞運大道、興業大道、漢溪大道、105國道等主干道沿線綠化亮化美化水平,全面提升主干道人行天橋品質。嚴查嚴控違法建設,開展“六亂”整治,規范戶外廣告和招牌設置。持續開展星級衛生村和容貌示范社區創建活動。推進大型物業小區周邊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加快構建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全鏈條工作體系,配合推進會江循環經濟產業園、山門固體廢棄物處理中心項目建設。
不斷深化基層社會治理。堅持“社區管家”角色定位,加強社區網格精細化管理。深化“四標四實”成果運用,實現社會治理數據融合、信息共享。推進“五社聯動”標準化建設。完善基層協商議事制度,發揮村委會、居委會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中的重要作用,拓寬居民群眾參加基層治理的范圍和途徑。健全“廣州街坊”參與社會面聯動巡防常態化機制,推進“十戶聯防”“鄰里守望”工作。建立出租屋主約談和黑名單制度,推廣出租屋樓長制。
守牢守好城市安全底線。加快建立區、鎮街、村(社區)三級應急指揮中心,完善最小應急處置單元建設,健全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機制和應急搶險救援調度處置機制。加強應急設施和隊伍建設,全面提升基層減災救災能力。全面推行“一線三排”工作機制,深入推進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健全覆蓋從源頭到消費全過程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系,嚴厲打擊非法添加、假冒偽劣等違法違規行為。
(六)切實增進民生福祉,不斷提高社會建設水平
聚焦共同富裕兜牢民生保障底線。堅持每年辦好十件民生實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提升到80%。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下。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持續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工程。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健全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實現示范型(星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全覆蓋,爭創省雙擁模范區“七連冠”。開展鎮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頤康中心)和村居頤康服務站提升行動,實施“長者飯堂”提升工程。積極創建廣州市首個慈善之區。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大力發展租賃住房,建設8.4萬套保障性住房,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聚焦增量提質發展教育事業。穩步推進公辦幼兒園、公辦中小學建設,新增6萬個基礎教育公辦學位。加快解決小區配套學校歷史遺留問題。完成仲元中學第二校區、番禺中學附屬學校二期工程、新造職中和番職校等學校新(擴)建項目。探索仲元中學和番禺中學管理新模式,實施優質特色普通高中創建工程。積極引進名校合作辦學,深入落實“新強師工程”,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品牌特色學校。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全面做好“雙減”工作,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公平配置。發揮區少兒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實踐基地作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聚焦品質提升打造健康番禺。堅持“平戰結合”,全力防范境外域外新冠肺炎疫情輸入風險。以“三準四當好”要求強化集中隔離場所管理,從嚴從緊狠抓進口冷凍食品集中監管倉“四件套”措施,高效有序推進疫苗接種,全鏈條筑牢“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嚴密防線。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不斷完善疾病預防控制和公共衛生應急體系,繼續鞏固中醫、慢性病防治、婦幼健康服務國家級示范區建設成效,做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落實健康促進工作。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加強醫療集團建設,切實提升綜合醫療服務能力。實施衛生人才工程,強化“醫教聯合體”建設。探索“互聯網+醫療健康”模式,鼓勵社會力量開設高水平醫療、養老機構。落實“三孩”生育政策及其配套措施。
聚焦嶺南文脈升級文化軟實力。深化發展東部“蓮花山—海鷗島—亞運城”高端休閑度假旅游片區、西部“沙灣古鎮—寶墨園—龍灣涌濕地—滴水巖—大夫山”嶺南文化生態旅游片區、中部“萬博長隆”現代游樂商貿旅游片區、北部廣州大學城科普科教旅游片區,謀劃建設連通萬博—長隆—大夫山—滴水巖的城市觀光旅游空中走廊,打造串珠成鏈、連片成畫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整合番禺紅色文化、嶺南文化和時尚文化資源,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擦亮“千年古邑、粵韻番禺”文旅品牌。著力打造和宣傳“大學書香、智造時尚、廣州美食、廣東音樂、嶺南民俗”五大文化品牌。加強對廣州大學城的科創資源、區位優勢和人文景觀的宣傳力度。大力實施“文化+”戰略,推動國家文化出口基地提質擴容。加快美食文化廣場建設,塑造“廣州美食”地標,擴大廣州國際美食節影響力。實施公共文化提升工程,高質量建設“番禺記憶”數字平臺,加快建設番禺區影視文化創意產業園。加大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推進余蔭山房、蓮花山古采石場等重點文物保護工程。持續辦好星海藝術節、粵曲私伙局大賽、沙灣飄色巡游、乞巧節等活動。推動文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ㄆ撸﹫猿贮h的領導,建設法治廉潔高效的服務型政府
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始終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強化審計監督,持續推動巡視巡察審計問題整改和成果落實落地。加強廉潔政府建設,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嚴控“三公”經費支出,堅持“過緊日子”,持續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
全面建設法治政府。堅持依法行政,履職盡責,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解決問題。認真執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和決定,自覺接受區人大和區政協監督,持續辦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健全完善依法科學民主的行政決策機制,嚴格履行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程序。堅持實事求是,尊重客觀規律,提高科學決策能力,建立健全政府重大決策專家咨詢論證機制。推進“信訪超市”建設,堅持法理情并重,切實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以“八五”普法規劃實施為主線,加強法治宣傳。推進鎮街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和執法工作監督指導。深化行政復議體制改革,開展行政復議簡易程序試點工作。全面推進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
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牢記宗旨,深入基層,積極回應群眾的期盼和需求,著力解決群眾關切的焦點、痛點、難點。用心、用情、用力服務百姓,努力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惠及民生。推動設立番禺區政務服務中心廣州大學城分中心和廣州南站分中心。堅持數字賦能,開發“禺好辦”小程序移動應用,深化5G+VR“政務曉屋”服務應用,推動政務服務跨域通辦、跨境通辦,讓群眾體驗有速度有力度有溫度的政務服務。推進政務大數據、衛健大數據、交通大數據等深入應用,搭建“禺智管”一體化綜合指揮調度運行中樞,打造番禺特色的“數字政府”及“廣東省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樣板。
扎實建設實干高效型政府。始終堅持發展為要,實干擔當。不忘卻、不辜負、不懈怠,攻堅克難,砥礪奮進。直面重大風險挑戰、直面重大工作困難、直面重大矛盾斗爭,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實實在在做事,一件一件干,干一件成一件。堅持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相結合,建立健全正向激勵和績效考核機制,充分調動和發揮政府部門和鎮街主觀能動性,凝聚干事創業的工作合力。持之以恒糾正“四風”,堅決與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作斗爭,整治“文山會海”,提倡“短實新”文風,切實減少文件報表數量,壓減和規范督查考核,精簡調研,減輕鎮街和村居負擔。
各位代表,番禺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區位優越、產業齊全、民風崇實。前承2200多年歷史文脈源流,坐擁灣區門戶530平方公里發展縱深,環繞百里珠江岸線,遠眺獅子洋畔廣闊的山水田園,我們有基礎、有條件、有信心團結和帶領全區人民,在新時代的現代化征程中實現新跨越。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廣州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的使命任務中作出番禺貢獻!
名詞解釋
1.南大干線經濟帶“一軸七平臺”:以南大干線這一主軸,串聯起廣州南站地區、萬博長隆片區、大石先進制造和科技創新園區、廣州國際科技創新城、廣州大學城、番禺經濟技術開發區、東部蓮花灣等七個重大平臺。
2.TOD:指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發展模式,其中的公共交通主要是指火車站、機場、地鐵、輕軌等軌道交通及巴士干線,然后以公交站點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鐘步行路程)為半徑建立中心廣場或城市中心。
3.“1+4”產業人才政策:“1”為區委、區政府《關于加快集聚產業領軍人才的實施意見》,作為我區新一輪人才產業政策的綱領性文件;“4”為落實《實施意見》的4個配套文件。
4.“5080”:指公辦幼兒園在園學生比例達到50%,普惠幼兒占比達到80%。
5.“五社聯動”:指社區居委會、社會組織、社工、社區企業、社區基金協同推進基層治理。
6.“放管服”:簡政放權、加強監管、優化服務。
7.雙擁:“地方擁軍優屬,軍隊擁政愛民”工作的簡稱。
8.專精特新:指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征的工業中小企業。
9.ODM:即原始設計制造商,是由采購方委托制造方提供從研發、設計到生產、后期維護的全部服務,而由采購方負責銷售的生產方式。
10.“三優”產品:質量優、價格優、服務優的番禺本地企業產品。
11.“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
12.AEO:“經認證的經營者”(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簡稱“AEO”),認證企業是中國海關經認證的經營者,中國海關依法開展與其他國家或者地區海關的AEO互認,并給予互認AEO企業相應通關便利措施。
13.“六縱六橫”高快速路網:六縱:東新高速、新光快速、番禺大道、南沙港快速、京港澳高速、東部干線。六橫:南大干線、興業大道、廣明高速、蓮花大道、亞運大道、沙灣干線。
14.“九大攻堅行動”:是指農村違法亂占耕地建房整治攻堅行動、高標準農田建設攻堅行動、實施種業翻身仗攻堅行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行動、農村供水保障攻堅行動、村內道路建設攻堅行動、美麗圩鎮建設攻堅行動、漁港建設攻堅行動、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攻堅行動。
15.“四好農村路”:指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
16.“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
17.PM2.5: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
18.“一線三排”:“一線”是指堅守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叭拧笔侵概挪椋▽ιa過程中存在隱患進行排查)、排序(根據隱患排除難易程度及影響程度進行排序)、排除(排除隱患措施、過程)。
19.“雙減”工作: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20.“三準四當好”:以準紀律部隊、準軍事化管理、準醫院建設標準的要求加強集中隔離場所管理,壓實指揮長職責,樹立權威、佩戴袖章,當好“醫院副院長”“派出所所長”“應急管理局局長”“酒店服務經理”四個角色。
點擊查看相關政策解讀:一圖讀懂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廣州市番禺區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