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登革熱——防止蚊子叮咬是預防登革熱傳播的關鍵。
什么是登革熱?
夏秋季節,蚊子孳生。有一種叫做白紋伊蚊的蚊子(廣東俗稱“花斑蚊”“黑斑蚊”)最喜歡白天咬人,“花斑蚊”可傳播一種叫登革熱的疾病。
登革熱會出現什么癥狀?
潛伏期:5-8天。
典型癥狀:發熱、疼痛(頭痛、骨痛、肌肉痛或關節痛)、皮疹。
重癥表現:皮膚大片出血、紫癜、鼻衄、嘔血、黑便甚至腦出血,稱為登革出血熱。更嚴重者,皮膚冰冷、脈弱、血壓下降,病死率高,這類病人出現的是登革休克綜合征。
傳染源:患者、隱性感染者。
居民預防登革熱要做到哪幾點?
(一)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種閑置的可積水容器:如放在戶外、陽臺、天臺的不用的花盆、缸罐、輪胎、可積水的垃圾等;
(二)種養的水生植物(如富貴竹、萬年青、佛手等)應每隔3-5天換水洗瓶、清洗根須。登革熱流行期間最好不種養水生植物,如須養殖則改為用泥或濕沙種養;
(三)保持花盆托盤不積水,如有積水應隨時清干;
(四)及時清除各種無用積水:如溝渠、天臺等地面積水、填塞竹節、樹洞;
(五)午睡或晚上休息應掛蚊帳,到公園、街邊、活動場所應注意防蚊叮咬;
(六)一有發熱等不適癥狀及時就醫,早發現、早治療,避免傳染他人。
(區衛生健康局)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