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廣大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帶來危害,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造成較大影響。面對嚴峻的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一系列決策部署,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中央增加了財政赤字1萬億元、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同時設立“一竿子插到底”的直達機制,新增財政資金全部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2020年我區共收到直達資金53,800.92萬元、參照直達資金1354.90萬元,已全部形成實際支出。具體措施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強組織保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直達資金相關政策目標能否實現,關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完成,關乎疫情防控和統籌經濟發展全局。因此,區財政局從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部署直達資金工作,切實加強直達資金使用管理,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上來,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確保資金使用安全、規范、高效。
一是迅速成立直達資金監控工作領導小組,由黨組書記、局長任組長,黨組成員、總會計師任副組長,明確各科室職責分工、壓實各科室工作責任,要求各科室按照工作部署、落實工作任務,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合力,為直達資金有關工作的開展提供組織保障。
二是業務科室積極參加直達資金監控工作培訓,熟悉業務操作規程,提升業務能力。并指定專人配合完成監控平臺對接工作,力求精確掌握政策的精神要求,快速有序推進工作,確保直達資金準確無誤落到實處。
三是暢通溝通渠道、落實職責分工。加大資金統籌力度,做好資金調度,第一時間優先保障直達資金支出的庫款需求,確保指標與庫款同步下達;加強與直達資金涉及部門的溝通協調工作,確保直達資金支出進度。
二、提前細化資金分配,跑出政策落實“加速度”。
按照直達資金相關制度規定,區財政局積極協調區發改局、水務局、衛健局等單位,開展直達資金項目篩選,重點支持公共衛生體系、疫情防控體系建設,保市場主體、保運轉、保民生等方面。同時,提前做好資金分配細化預案,確保直達資金下得來、支得出。例如:按照“集中力量辦大事,聚焦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避免小、散、雜”的要求,將區域內項目整合成多個打包項目,向上申請2020年特別抗疫國債資金34億元,最終獲批3.67億元,在全市各區中所占份額最大。
同時,依據資金管理辦法并結合我區項目資金需求的實際情況,聚焦“六穩”“六保”,緊扣直達資金使用范圍,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提前做好資金分配預案,資金分配向民生急需的地方傾斜,確保直達資金快速落地見效。經報區政府以及市財政局審核同意,我區抗疫特別國債資金3.67億元額度分別安排給番禺區南浦島污水主干管網工程、番禺區黑臭河涌合流管(渠)清污分流改造工程、番禺區62條河涌管網完善及農村生活污水查缺補漏工程,在資金分配方案細化的前提下,實現6月30日收到指標、當年10月14日便全部形成實物工作量的超高效率。
三、上下對接協調,部門聯動發力。
一是在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區財政局會同發改、科工商信、民政、衛健、審計等多個部門,建立部門聯動、上下對接的專項工作機制,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協調會議,加強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共同研究解決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確保用好、用對每一分錢。例如:綜合考慮區域內各鎮街減收增支、財力規模和支出總額等因素,及時分配特殊轉移支付資金。
二是針對影響支出進度的難點、堵點和關鍵性問題,及時協調預算單位對相關項目向上級進行調整報備,堅決防止資金沉淀,切實保障直達資金效益的發揮。例如:根據上級部門對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生產動員能力建設項目的核查意見,區財政局積極會同區科工商信局進行實地走訪調查,鑒于相關企業未能采取實質性舉措積極解決核查出的問題,為確保直達資金安全,經報區政府同意,區財政局聯合區科工商信局向市財政局、市工信局正式報送退回項目的說明,退回中央財政直達資金6,000萬元。
三是加強與上級財政部門的溝通,積極請示匯報、打通交流渠道,推動解決直達資金使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及時得到上級財政部門的答復和指導,取得了良好的溝通效果,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合力,切實提升直達資金的績效水平。
四、依托信息手段、強化過程管理。
一是嚴格按照直達資金管理規定,將全部直達資金納入監控平臺,落實監控制度,及時核實處理預警信息,做好監控系統日常管理工作。
二是完善直達系統與指標、支付系統對接工作,根據直達資金監控系統技術思路和接口規范,及時調整了我區財政業務系統的“指標模塊”、“支付模塊”,增加“直達標識編碼”、“直達配套編碼”、“補貼標識編碼”和“扶貧標識編碼”等輔助核算項,確保每一筆直達資金都打上直達資金標識。
三是進一步在資金性質中增加直達資金的標識,確保財政紙質支付憑證和電子數據上都能顯示直達資金標識,確保人民銀行代理金庫可以根據資金性質等字段識別直達資金,優先撥付直達資金、對直達資金進行監管。
四是依托區鎮兩級國庫集中支付系統,按照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要求,及時將指標下達到單位和鎮級財政部門、將資金點對點撥付到最終收款人,實現資金分配、安排使用等各個環節的痕跡管理,清晰呈現直達資金惠及項目的支付進度、發生的每一筆資金支付信息,跟蹤資金分配、撥付和使用情況,加強直達資金的全過程監控,確保將資金及時撥付到人、企業和具體項目,確保直達資金真正惠企利民。
五、建立管理臺賬,夯實監管基礎。
建立直達資金工作臺賬,細化分解、列單壓實。一是對特殊轉移支付、抗疫特別國債資金、經標識的部分正常轉移支付資金等進行梳理,逐筆登記臺賬,摸清底數,掌握情況。要求資金支出后,原則上一個工作日內將指標、支付、惠企利民補貼補助發放信息等導入監控系統(規定是三個工作日),夯實監管基礎。二是結合直達資金監控系統和日常監管信息,要求分筆分科室專人跟進,預算科全面統籌督辦,做到“當日監控、當日報告、當日整改”,確保有效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三是對于項目支付進度較慢的單位,局領導班子成員及科室負責人深入項目及單位開展督導調研,及時同項目實施主體單位溝通,了解項目開展進度、資金支付計劃,不斷壓實預算單位主體責任,嚴格督導直達資金投入項目的工程進展,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加快資金支付,推動直達資金“一竿子插到底”,實現財政資金效應最大化。
六、簡化撥付流程、暢通綠色通道。
在不改變原有資金撥付流程的基礎上,嚴格按照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有關規定,進一步優化完善國庫集中支付系統,確保系統滿足直達資金各項管理需求,著力提高資金撥付效率。按照預算單獨下達、資金單獨調撥的管理要求,為直達資金下達、支付開辟綠色通道。
一是根據預算文件、支付主體等確定直達資金支付方式,優先采用直接支付方式,將資金支付到最終收款人,確保直達資金下達速度更快、投向更加精準、管理更加規范。
二是根據分配下達的我區轉移支付預算,對直達資金單獨發文通知相關部門下達預算,根據預算安排、組織直達資金預算執行,負責日常資金調撥、核算對賬等各項資金保障工作,落實庫款資金優先保障,確保資金撥付準確,確保賬賬、賬表相符。
三是采取“日對賬、旬通報、月小結”的工作方法,即撥款當天與代理金庫對賬,確認直達資金支付的筆數和金額,每日更新臺賬、確保賬目清晰、賬賬相符;每旬向業務主管部門通報支出進度,督促各部門安全規范高效使用資金;每月根據上級財政部門的通報,要求各科室、各單位對當月的撥付工作進行小結,反映存在的問題,重點就撥付工作推進中遇到的困難及時協調解決。
七、配合審計監督,促進規范管理。
積極配合審計等部門履行監督職責,向審計部門開放共享直達資金監控系統、支付系統,滿足審計監管的信息需要。協調區相關部門與審計部門建立定期會商和信息共享機制;每日向區審計更新報送臺賬,推進數據開放共享。
通過審計監督,嚴肅財經紀律,明確對分配遲緩、資金閑置的,要立即督辦;對虛報冒領、截留挪用的,要堅決查處。通過審計監督,推動制度完善、強化使用管理、堵塞漏洞,促進直達資金提質增效。通過對審計發現問題的即查即改,找準痛點、打通堵點,促進資金及時撥付、精準使用,讓審計成為我區落實直達資金的“加速器”。
八、落實直達資金直達基層、利企惠民
2020年,我區收到財政直達資金合共55,155.82萬元,分別涉及交通、民政、科工商信、水務、教育、醫療等8個職能部門,惠及教育、民生、就業、企業、衛生等多方面。其中直達資金預算下達53,800.92萬元,已全部支付完畢,支付進度達100.0%;參照直達資金預算下達1,354.90萬元,已支付1,284.39萬元,支付進度達100.0%。我局重點監督直達資金使用“最后一公里”情況,緊盯支出形成和實際效果。具體項目如下:
(一)教育支出483萬元。其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費補助經費122萬元,惠及2,114人次;城鄉義務教育補助經費344萬元,用于購買教科書補助;校舍維修補助經費17萬元,保障正常教學秩序。
(二)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19.76萬元。其中退役安置補助經費25萬元,惠及17人次。困難群眾救助補助經費161.76萬元,主要用于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優撫對象、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價格臨時補貼支出120萬元,惠及5,250人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救助、孤兒基本生活保障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支出41.76萬元,惠及439人次。以及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補貼,已對5家符合補貼資格的企業發放補貼33萬元。
(三)衛生健康支出5,093.31萬元。主要用于我區公立醫療機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建設等方面的支出,如基層衛生人員流行病學調查、信息技術和核酸檢測等專業技術能力培訓、基層呼吸系統疾病早期篩查干預能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重大疫情救治能力人才培訓等方面,補充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購置各類防疫防控醫療設備、器材,以及免費核酸檢測費用的補助支出。
(四)對企業扶持的支出11,304.84萬元。其中6,500萬元惠及6家公交企業,在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區級財政加大公共交通服務的扶持,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政策,逐年增加公交財政補貼,使票價低、覆蓋廣、密度大、時段長的公交服務能惠及廣大市民。2,787.44萬元用于對7家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貼息,滿足企業實際還息資金需求,切實減輕企業融資負擔,強化企業資金保障。2,017.4萬元用于對8家企業技術改造項目的補助支出,推動企業提升產業基礎能力,改善生產條件,促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戰略性產業集群核心競爭力。
(五)重點基礎設施建設的支出36,700萬元。其中南浦島污水主管網工程5,700萬元,新建污水管道約18.8公里,新建污水提升泵站1座,有效保護水環境。黑臭河涌合流管(渠)清污分流改造工程13,000萬元,新建污水管道約90.28公里,路面破除及修復25.76萬平方米,管道摸查88.5公里,管渠清淤3.88萬立方米,從根本上消除河涌黑臭問題,使河涌能夠達到“長制久清”的工作目標。62條河涌管網完善及農村生活污水查缺補漏工程18,000萬元,新建排水管(渠)約33.93公里(不含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查缺補漏),管網摸查修復約118公里,68條村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查缺補漏工作,新建排水管網約357.63公里,路面破除修復約41萬平方米,有效改善生活污水對農村周邊及河涌水環境的影響,為村民提供宜居環境。
(六)參照直達資金預算下達1,354.9萬元,已支付1,284.39萬元,支付進度達94.8%。其中就業補助支出982.52萬,對2,692家企業就業創業發展進行財政補助;對困難群眾及流浪乞討人員補助資金372.38萬元,惠及3,383人次。
財政直達資金是緩解基層財政收支壓力的“及時雨”,也在改進基層預算管理、加快預算執行進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示范作用。下一步,番禺財政將按照上級的統一部署,認真總結經驗做法,將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嵌入預算管理流程,不斷完善體制和機制,加強制度保障和約束,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廣州市番禺區財政局
2021年3月26日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