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粵港澳大灣區珠江口區域,有一片熱土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這里就是廣州番禺。
番禺區立足“智造創新城”戰略定位,堅持以制造業立區,高質量打造13條現代產業鏈,奮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新藍圖。
番禺區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1-11月,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662.33億元,增長12.1%,其中五大行業實現產值2062.81億元,增長16.2%。
行穩致遠,篤定前行。站在新起點上,“番禺制造”向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步伐更穩、向“新質生產力”的加速拓展更快,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新躍升。

廣汽零部件(廣州)產業園有限公司效果圖
以新型工業化支撐制造業升級
圍繞廣汽埃安,番禺區聚集了40多個零配件及相關項目,基本建立了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包括“三電”關鍵技術、數字化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等領域的數十家上下游配套企業聚集在周邊,形成了龐大產業集群,成為番禺首個產值突破千億元的產業。

而除了汽車產業,番禺的時尚產業同樣極具發展優勢
轄區內不但聚集了3.4萬家服裝企業,還擁有高端服裝品牌比音勒芬,以及獨角獸企業SHEIN(希音)和電商巨頭拼多多旗下的跨境業務平臺TEMU。
借助優勢,番禺服裝產業也在不斷轉型升級,逐漸邁向世界級產業集群。

高爾夫服裝龍頭企業——比音勒芬
今年,番禺將繼續深耕細作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汽車產業,持之以恒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加快依工、光庭、納諾、沃美諾、碩貝德、智華、富強等一批汽車零部件項目開工建設,提高整車+重要核心零部件的就地化、就近化協同共生,助力智能化與新能源的深度耦合,統籌推進生態、生產、生活三者融合建設獨具汽車生態、汽車文化的車聯網智慧汽車小鎮,在廣州加快打造萬億級“智車之城”中再拔頭籌。
同時,瞄準時尚產業和先進裝備制造打造第二個千億級產業,并著力培育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新能源、低空經濟、生命科學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持續推動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定制化、時尚化轉型,努力培育更多根植性企業,激發和放大企業的內生性二次創業。
強化招商暖企,推動延鏈補鏈強鏈
在番山ABP總部園區,周邊集聚100多家燈光音響產業鏈企業,從小零件到專業檢測實驗室,產業所需都能覆蓋到;在番禺汽車城內的同一座園區內,電池企業和廣汽埃安兩家不同公司間沒有圍墻,埃安有了訂單,通過數字化訂貨系統,供應鏈企業可以做到同步響應……這種幾乎“零時差”的生產協同效應,正是產業鏈的強大作用。

番禺珠江燈光演藝文化產業園效果圖
背靠強大產業鏈,汽車制造產業集群已初步形成;燈光音響產業集群入選2023年度全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世界珠寶、番禺創造”成為一塊閃亮的金字招牌;番禺制造的商用游戲機產品占據全國60%、全球20%以上的市場份額。

浩洋股份演藝燈光設備生產基地效果圖
今年,番禺將聚焦重點產業鏈,繼續實施全球懇親之旅、全球招商之旅、高質量發展探索之旅,以土地等企業、以項目引資金、以環境引人才。
同時,著力營造“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的營商環境,全力打造大中小兼顧、喬灌草共生的熱帶雨林式產業生態,打通發展堵點,推動延鏈補鏈強鏈。
此外,番禺還將擴大有效益的投資,攻城拔寨推進353個重大投資項目建設,力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超900億元,力爭工業投資增長20%以上,新增億元以上項目46個。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打造長隆萬博、廣州南站、祈福繽紛世界、市橋北片、環番禺廣場等特色商圈,做強線上消費和數字消費,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
深耕海上牧場,做強臨海產業
番禺作為著名的嶺南魚米之鄉,漁業是傳統優勢產業,產值占全區農業總產值近60%。潮起潮落,滄海桑田,伴隨著國家級漁港經濟區的落地啟航,番禺漁業向現代海洋經濟轉變,奏響“漁業王國”奮進曲。

番禺區國家級漁港經濟區效果圖
根據規劃,漁港經濟區建設范圍包括東部石樓、化龍、石碁、橋南、沙灣五個鎮街,面積280平方公里,以蓮花山漁港為功能核心區,逐步形成“一港、兩翼、三核、四區、五鎮”,“港產城”融合發展的總體布局。將重點建設智慧漁港系統工程、上涌休閑漁業碼頭、礪江涌避風錨地工程、上下涌避風錨地工程、休閑漁業綜合體項目等,打造智慧漁港、平安漁港、綠色漁港、人文漁港、產業漁港。“希望借助番禺國家級漁港經濟區的建設,整合更多資源,攜手更多企業合作,推動綠色生態健康養殖,助推番禺區現代漁業提檔升級。”進駐企業銳灃漁業總經理池金泉說。
今年,番禺將深耕海上牧場,加快編制《番禺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戰略及產業規劃》,高標準建設蓮花山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做優做強海工裝備、臨港工業、水產種業等臨海產業,打造集智慧、平安、綠色、產業、人文于一體的新型漁港。聯動周邊保護海洋,開展海岸線整治修復,強化紅樹林等海洋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營造優美濱海河口海岸景觀。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