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番禺緊抓全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難得機遇,主動對接《南沙方案》,圍繞“兩帶一軸”加快南大干線經濟帶、亞運大道經濟帶、廣州活力創新軸(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軸)番禺段等重點功能片區建設,進一步拓展高質量融合發展空間,努力成為廣州獅子洋“增長極”的主力軍。

長隆萬博商務區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文商旅融合發展典范區 吳曉燕攝
番禺區是廣州市
“兩洋南拓、兩江東進”發展方針
以及廣州新中軸、
活力創新軸的關鍵節點,
也是聯通獅子洋兩岸的關鍵樞紐,
對廣州市拉開城市空間格局
有著重要意義。
番禺找準定位,堅決落實市委、市政府發展“獅子洋增長極”的戰略部署,以獅子洋增長極為中樞,相繼部署專精特新企業集聚區、智造創新園、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等一批重大產業平臺,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積蓄更多的產業動能。
番禺區全力推進南大干線高質量經濟發展帶建設,高標準開發建設長隆-萬博世界級地標商圈、廣州南站樞紐型國際知名商圈,聚焦樞紐服務、國際消費、商貿會展三大業態,大力發展總部、樓宇、文商旅和數字經濟,全力引進VC、PE、天使投資、產業基金、融資租賃等新型金融機構設立區域總部。長隆萬博商務區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文商旅融合發展典范區,先后獲評廣東省級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廣州軟件名園,周邊聚集了近百萬居住人口,年均客流量超過1億人次。

番禺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基地建設
數字經濟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體現。番禺區積極優化數字經濟空間布局和產業發展活力,構建以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互聯網服務業為核心數字經濟產業,加快拓展數字創意和金融、人工智能、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新興數字服務業態發展空間,推動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大學城片區)、國家未來產業科技園、國家數字家庭應用示范產業基地、長隆萬博商務區等一批國家和省、市級重大平臺建設運營,培育希音、虎牙、津虹、百果園、艾媒等數字龍頭企業做強做優,全力打造大灣區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高地。
番禺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悠久的人文歷史和優質的宜業宜居環境,
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大灣區人士
來番禺定居生活。
以前,居住在祈福新邨的香港人士回香港或坐巴士或坐輪船,舟車勞頓, 而如今坐擁廣州南站的番禺交通網絡發達,從番禺到香港交通方式也有了多種選擇。在交通上,著力構建1小時粵港澳優質生活圈,啟用地上4層、地下2層祈福交通中心,打造了1公里的小區地下隧道,接駁高速公路,成為全國唯一自建隧道的大型社區。目前,匯集地鐵、公交、祈福樓巴、邨巴、珠三角巴士、機場快線、港澳巴士,每天約50班車次通往港澳機場等繁華地區,每年運客超20萬人次。
在政務服務方面,成立大灣區首家社區港澳政務中心,支持設立一站式線上、線下融合綜合政務服務平臺,試點實行穗港澳三地政務數據共享,實現港澳居民憑居住證、回鄉證在穗無障礙網上辦理各類事項。在購房置業方面,加快落實港澳居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購房等惠港16條、惠澳15條政策,優化港澳人士在穗參保、購房辦理流程,簡化住房貸款申請手續,吸引更多港澳人士來置業生活。

祈福新邨打造廣東省首個大灣區宜居宜業宜游優質生活圈示范區
努力營造多元宜學氛圍,注重加強區內學校與港澳及國際優質學校交流合作,鼓勵穗港澳三地教師雙向交流任教,保障港澳籍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目前,擁有學校22所,其中包含毓秀小學、毓正小學、毓賢學校等公辦學校,覆蓋早教中心、幼兒園、小學、中學等各級學段,港澳籍在讀學生1000多名,形成公辦普惠學校+民辦優質學校+社會聯合辦學良好格局。支持舉辦“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月”、國情教育等系列活動,加強穗港澳三地青少年對廣府文化了解,增進對國家認同感和歸屬感。充分發揮與港澳交往歷史優勢以及香港番禺鄉親聯合會、聯誼會、同鄉會等本地社團作用,加強穗港澳文化合作交流。
在區內,港澳人士就醫也日趨便利。目前,祈福醫院已成功申報粵港澳大灣區內地指定醫療機構,助力粵港澳三地醫療資格認證等深度融合。番禺以祈福醫院為試點,接入省、市全民健康信息平臺,與大灣區內醫療機構、醫生平臺互聯互通、共享信息,開展在線診療、藥品配送、健康咨詢、遠程影像等便捷、高端、智能化醫療服務。大力發展醫養結合,推動祈福醫院、護老公寓與社區加強合作,針對有內地家屬港澳長者給予對應政策優惠或補貼。

優質生活圈示范區配套日益完善
廣州大學城匯聚了大灣區
綜合實力最強、科研水平最高、
學科最齊全的12所高校,
高端人才匯集、科技成果聚集,
是粵港澳大灣區最強“動力源”,
是廣州、番禺創新發展的“智核”,
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
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去年以來,廣州市整體規劃廣州大學城及南岸地區聯動發展,全力建設廣州大學城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集聚區,舉全市之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最強大腦”、世界一流大學城、引領粵港澳大灣區的“智核”夢工場。


廣州大學城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集聚區
番禺區加快大學城片區科技創新、產業發展、項目建設,用好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生物島廣州實驗室及210個國家、省、市重點實驗室技術資源,推動南岸產業帶引入高校創新技術和人才資源,提升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智能機器人等產業發展能級,引領粵港澳大灣區“智核”夢工場。廣州大學城現有中關村青創匯、創智園、健康產業產學研基地、國家數字家庭產業基地、信息樞紐樓5個科技產業園區,總面積25萬平方米、入駐企業近700家。

廣州大學城吸引眾多優質企業入駐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