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學期開學后,
不少學校可能會舉辦
校運會、秋游、學農等集體活動。
防疫常態化下,
集體活動能否組織、如何組織?
日前,廣州市教育局官網發布了《廣州市各級各類學校常態化新冠肺炎疫情和疾病防控制度規范》。14項制度規范中包括了《集體活動管理制度》內容,供學校管理人員、教師和家長參考。

記者獲悉,市教育局在總結春季開學疫情防控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校門出入管理、食堂就餐管理、集體活動管理、晨檢、因病缺課登記及追蹤、復課證明查驗、環境衛生檢查通報、通風及消毒、健康教育、傳染病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疫情應急處置、健康管理、免疫接種查驗和校醫(保健老師)工作職責等14項常態化新冠肺炎疫情和疾病防控制度規范。這14項制度規范囊括了學生開學后每日入校門到出校門的全方位、全流程防控措施。
記者了解到,廣州不少學校已經舉行或正計劃舉行校運會。
9月29日-30日,天河區匯景實驗學校舉行了校運會。該校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程都是戶外進行,沒有在室內和密閉空間下進行的項目,學生一天進行3次以上體溫檢測等。
9月30日,越秀區八一實驗小學分年級在操場舉行校運會,一、二年級上午進行,三、四年級下午進行。
省實白云學校計劃10月中旬舉行校運會,屆時允許極少數家長代表進校參觀以及協助。
大專院校盡可能實施最小單元群體管理
遵循“非必要不舉辦、誰舉辦誰負責、分級分類管理、動態調整、四強化一提倡”的原則,處理好常態化下疫情防控和恢復正常活動秩序的關系,嚴防常態化下疫情在集體活動內傳播。
幼兒園應以班級為單位實施最小單元群體的室內活動管理,避免各最小單元群體之間在活動、游戲、吃飯、午睡等環節的交叉碰面,同時教師要相對固定,減少在不同單元群體之間流動重疊。盡量不舉辦各類聚集性活動。
中小學校應在保證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組織一定規模的集體活動。在校期間引導學生不串座、不串班、不打鬧,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大專院校應根據校園情況合理設置人員密集度,盡可能實施最小單元群體管理,以校區、專業、樓棟、年級、班級等為單位進行學習、生活、體育等活動。
盡量開放教室、自習室、圖書館、體育場等公共空間。加強各類聚集性活動管理,大型室內聚集性活動非必要不組織。
參加人員原則上控制在場所最大容納人數50%以內
活動舉辦方要科學規劃活動方案及場地布局,盡量選擇室外通風良好的地點舉辦,并按防控要求合理規劃活動場地分區(測溫區、活動區、應急醫療服務區、臨時隔離間等)、布局及人員動線,要制定流量管控方案。
根據場地規模控制活動人數,活動參加人員原則上控制在場所最大容納人數的50%以內,實行預約分流、分批錯峰入場等管控措施,引導活動人員有序進出。
根據活動規模和人員數量儲備足夠的疫情防控物資,設置一定數量的臨時醫學觀察點。
安排專人負責健康監測工作,做好活動工作人員日常體溫監測,對活動參加人員進行健康掃碼或登記等。
開展防疫知識培訓宣傳,開展崗前培訓,使活動工作人員熟悉防疫要求和應急處置流程。
加強環境清潔消毒、通風換氣,垃圾分類收集,及時清運。
活動現場原則上不安排就餐區
活動現場原則上不安排就餐區。若需設立就餐區,應通過采取減少桌椅擺放、間隔1米、錯位用餐等措施,適當加大就餐者之間的距離。加強食品衛生管理。做好炊具、餐具的清潔和消毒工作。做好就餐區通風消毒。
相關鏈接:吳尊友表示學校可考慮逐步放開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的穩定發展,很多人期待,對于學校的疫情管控措施是否可以更放松,讓學校生活逐步恢復正常秩序?
昨晚,《新聞1+1》白巖松連線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吳尊友表示,對于疫情管控,各個學校、各個城市有自己的考慮,謹慎逐步地放開的話,這種做法應該說管理部門有它的考慮,那么從傳染病管控的角度來看,這種做法也是值得的。
根據疫情的情況和我們的實踐,從其他的部門,實踐經驗證明是安全的,各個學校也可以考慮逐步放開,使得學校也能夠像其他的部門和社會一樣,回歸到正常的生活次序。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