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有關規定,現將第五批番禺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共計35處)及其保護措施予以公布。
一、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由所有人或使用人負責修繕、保養,使用人或所有人應當依法履行文物保護主體責任,對文物安全負責。
二、對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進行修繕,應當報區文物行政部門批準;對其進行修繕、保養,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
三、使用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須負責保護建筑物及其附屬文物的安全,不得損毀、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動文物;不得改變文物原建筑立面、結構體系、色彩色調、基本平面布局和有特色的內部裝飾等,保持文物的完整性和真實性。
四、建設工程選址,應盡可能避開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因特殊情況無法避開的,應優先實施原址保護,原址保護措施報區文物行政部門批準,未經批準的,不得開工建設。
五、在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附近開展建設工程,必須保證文物安全,不得破壞其歷史風貌或對其造成污染。
六、文物保護是一項公共事業,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也是每一位公民的責任和義務;發現危害不可移動文物的情況時,請立即采取保護措施并向區文物行政部門報告(舉報電話:020-39996303)。
七、如遇文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調整,以上保護措施要求將同步更新。
特此通告。
附件:第五批番禺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名單(共計35處)
序號 | 名稱 | 類別 | 年代 | 地址 |
1 | 月亭屈公祠 | 古建筑 | 清 | 新造鎮思賢村 |
2 | 得月街三巷4號古民居 | 古建筑 | 清 | 新造鎮秀發村 |
3 | 飛鵬里巷4號古民居 | 古建筑 | 清 | 新造鎮南約村 |
4 | 飛鵬里巷13號古民居 | 古建筑 | 清 | 新造鎮南約村 |
5 | 大塘邊街永寧里3號古民居 | 古建筑 | 清 | 南村鎮南村村 |
6 | 叢桂大街11號古民居 | 古建筑 | 清 | 南村鎮員崗村 |
7 | 叢桂大街9號古民居 | 古建筑 | 清 | 南村鎮員崗村 |
8 | 桂桂坊大街九市巷6號古民居 | 古建筑 | 清 | 南村鎮員崗村 |
9 | 河陽大街五巷7號古民居 | 古建筑 | 清 | 化龍鎮西山村 |
10 | 河陽大街四巷12號古民居 | 古建筑 | 清 | 化龍鎮西山村 |
11 | 河陽大街亞魁巷18號古民居 | 古建筑 | 清 | 化龍鎮西山村 |
12 | 村心街聯桂里9號古民居 | 古建筑 | 清 | 化龍鎮塘頭村 |
13 | 村心街恭敬里2號古民居 | 古建筑 | 清 | 化龍鎮塘頭村 |
14 | 村心街福深巷16號古民居 | 古建筑 | 清 | 化龍鎮塘頭村 |
15 | 塘頭街進士巷8號古民居 | 古建筑 | 清 | 化龍鎮塘頭村 |
16 | 南嶺濟陽門樓 | 古建筑 | 清 | 大龍街傍江西村 |
17 | 先鋒四巷門樓 | 古建筑 | 清 | 市橋街先鋒社區 |
18 | 先鋒大街二巷一橫3號古民居 | 古建筑 | 清 | 市橋街先鋒社區 |
19 | 先鋒大街15號古民居 | 古建筑 | 清 | 市橋街先鋒社區 |
20 | 前鋒大街五巷20號古民居 | 古建筑 | 清 | 市橋街先鋒社區 |
21 | 前鋒大街九巷3號古民居 | 古建筑 | 清 | 市橋街先鋒社區 |
22 | 前鋒大街九巷1號古民居 | 古建筑 | 清 | 市橋街先鋒社區 |
23 | 大東路一巷3號古民居 | 古建筑 | 清 | 市橋街先鋒社區 |
24 | 北亭陳氏宗祠 | 古建筑 | 清 | 小谷圍街北亭村 |
25 | 愚菴崔公祠 | 古建筑 | 清 | 小谷圍街北亭村 |
26 | 南園崔公祠 | 古建筑 | 清 | 小谷圍街北亭村 |
27 | 路接青云門樓 | 古建筑 | 清 | 小谷圍街北亭村 |
28 | 東林梁公祠 | 古建筑 | 清 | 小谷圍街北亭村 |
29 | 元始梁公祠 | 古建筑 | 清 | 小谷圍街北亭村 |
30 | 顯揚梁公家塾 | 古建筑 | 中華民國 | 小谷圍街北亭村 |
31 | 市橋基督教禮拜堂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 中華民國 | 市橋街石街社區 |
32 | 廷記商鋪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 中華民國 | 新造鎮新造社區 |
33 | 由仁里1號民居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 中華民國 | 化龍鎮眉山村 |
34 | 村心二街25號民居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 中華民國 | 化龍鎮塘頭村 |
35 | 黃嘯俠墓址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 1981年 | 石碁鎮蓮塘村 |
廣州市番禺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025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