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頭菜:家鄉的味道
文、圖/肖韻賢
在南番順家庭的餐桌上,頭菜蒸豬肉,是一道極為常見的家常菜。這道菜簡單快捷,食材隨手可得,一塊豬肉,半塊大頭菜,幾片姜,簡單的調味蒸熟就成了一道美味。
酷暑悶熱,食欲不振,煮上一鍋白粥,將頭菜切絲,加入糖和生抽蒸熟又成為一道涼菜,用來佐粥,既提升了白粥的米香,又能中和白粥的寡淡,甚至用來送飯,咸香的頭菜搭配清香的米飯也是一種簡單飲食。
大頭菜,是頭菜、沖菜和合掌菜的統稱,是南番順地區很多人家廚房都會放置的腌菜,也是一種百搭的配菜,用途非常廣泛。均安頭菜、荷塘沖菜更是被很多人稱道。而番禺人卻更喜歡自家出品的“金山頭菜”,至今還有一些老人在過年的時候喜歡用紅紙包著頭菜送人,寓意以“頭彩”,可見頭菜在番禺人心目中的地位。作為番禺的地標品種,“金山頭菜”來自石碁的金山村,金山村的大頭菜種植、加工已有百年歷史。“金山頭菜”的本地品種個頭嬌小,傳說是當年乾隆爺下江南時最愛吃的,因與乾隆爺有關,又叫“江南正菜”,近幾十年又引入了另一個大塊頭的頭菜品種,新品的頭菜個頭比江南正菜要大得多。
廣東人有句諺語:“想發夢啊,食多滴大頭菜啦。”以譏諷別人異想天開。原來大頭菜是一種經過太陽暴曬,長時間腌制過的食材,南番順一帶,民間總覺得食物只要經過暴曬,吸收了地熱,就會偏溫熱,吃多了容易上火多夢,于是才會有以上那句口頭禪。
大頭菜主要用作腌制料菜,必須要經過腌制才可食用。腌制大頭菜是一種很費功夫的工作,選一個陽光燦爛、北風凜冽的冬日,把收割回來的頭菜放置在陽光下暴曬數天,這個過程稱之為“軟身”,再按比例將鹽蓋在頭菜上,一層頭菜一層鹽的疊放多層,然后壓上麻石等重物,腌制數天。之后將腌制好的頭菜取出放回太陽底下暴曬半月余,經過近一個月的腌制,暴曬,頭菜才算腌制好。全程純人工操作,煩瑣費事,全程還要仰仗天氣,遇到天氣不好的話,整個腌制的質量都受到影響。
所有的頭菜菜式想要做得美味,糖是關鍵,因為頭菜本身在腌制的時候鹽分較重,所以需要加入適量的糖來中和,糖能起到中和鹽分和提鮮的作用,同時也更能突出頭菜爽脆的口感。
之前提到的家常菜頭蒸豬肉,喜歡香口鑊氣的人,也可以來一盤頭菜炒花腩,經過高溫爆炒后的頭菜炒花腩,香濃脆口,配上一杯順德米酒,來上一箸炒花腩,嗯,這樣的美味,會讓人無法離開家的廚房。如果不喝酒,這道菜也是一道很好的下飯菜,單是一碟炒豬肉也能吞下一碗白飯。
喜歡繁雜一點功夫的主婦,或者要考慮照顧到家里的小孩老人,就會把頭菜蒸豬肉改成頭菜剁肉餅。同樣的食材,換一種做法,將半肥瘦豬肉切粒剁細,加入切小粒頭菜,加入調味攪拌好的肉丁,就可以放入鍋中蒸熟,沒有經過太多攪拌的肉末有點松散,但卻恰好能讓人吃到了豬肉的濃香和頭菜的咸香。喜歡蔥花香味的人會在起鍋之時撒上一點蔥花,讓整道菜的味道層次更為豐富,肉丁軟糯細膩,頭菜粒若有若無咸香可口。吃到最后碟子里面的肉汁也是最好的拌飯美味,舀上兩勺放在米飯上,單是想到這個情景已經想來上一碗。
同樣還是這道食材,有的人因為喜歡爽脆多層的口感,便將處理方式進行改良,將切好的肉碎加入適量的水順著一個方向攪拌至起膠,再拌入切碎的頭菜粒,經過這樣處理的頭菜肉餅蒸出來的口感就變成了爽口肉餅,在細品肉餅爽口之余,又能感受到頭菜粒的咸香。這種做法也可以將肉糜做成肉丸,加入時令蔬菜就可以做成一個清淡的菜湯,或者在煮好的白粥里加入做成肉丸粥,可謂是百搭百變。
頭菜除了可以蒸豬肉外,還可以蒸魚。四大家魚是順德常見的食材,順德人每個都是做魚的高手,一尾普通大頭魚,又或者鯇魚,加上頭菜絲,下鍋蒸熟,頭菜飽吸了鮮甜的魚汁,加上自身的咸香,清脆爽口之余更帶絲絲魚鮮,再配合蒸魚所下的姜蔥濃香及自家調配生抽的豉香,盤子里面的頭菜立馬從配角躍升成了主角,很多人都會先吃頭菜而忘記了魚肉。還有一道著名的名貴菜式頭菜蒸魚嘴(魚嘴指的是魚頭的下巴部分,膠質濃重,口感軟滑),現宰的魚嘴加入了頭菜蒸熟,只需加上一點的姜蔥絲及生抽就可以開動,魚嘴鮮甜軟滑,頭菜清脆爽口,配合著豉香,也是一道很好的下飯菜。
頭菜除了和豬肉、魚是好拍檔外,和雞也是好朋友,頭菜蒸雞,用荷葉包裹,成就了一道最好的盛夏消暑美味。飽吸雞汁和荷葉清香的頭菜同樣出彩,往往會喧賓奪主吸引住了饕客們的筷子。
頭菜除了蒸、炒外,炆菜一樣出色。頭菜燜雞、炆魚就是一道家常順德菜,頭菜本身除了脆爽咸香外,也極容易吸收其他食物的味道,可以說是一種百搭食材。頭菜除了能和肉類搭配外,在做鹽水菜心時加入一些頭菜絲,既能增加清脆的口感,又能讓素淡的鹽油水增加鮮味。
雖然只是一些極為普通的家常菜,卻是不少人的童年味道,更會是許多人心目中特定的家鄉味道。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