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沒有錯過歷史機遇
文/陳焯斌
最近,筆者從廣州市海珠區打滴滴車,經新拓寬的洛溪大橋前往番禺大石跑了一圈。途中,跟司機聊起大石的過去和現在。
在司機的眼里,大石雖與海珠城區一江之隔,又距離市橋較遠,被戲稱為鄉下的地方,但是,自從20世紀80年代由霍英東、何添、何賢等港澳同胞參與捐資建成大石大橋、洛溪大橋后,拉近了大石與中心城區的距離,大石也迎來跨越式的發展。
正所謂:橋通、財通。大石利用交通便利的優勢,抓住歷史機遇,搶占房產、商旅等行業發展先機,快速城市化的發展,使之成為廣州市城區的后花園,宜居宜業。其時,人們或到洛溪新城、麗江花園、富麗家園、新月明珠花園、星河灣等大型住宅區買房或租房居住,或到飛龍世界游樂城、長隆香江野生動物世界主題樂園等旅游景點游玩度假……那時,大石的面積雖然僅為番禺全區的3.6%,但生產總值增速排名全區第一。
然而,“先起步”“跑得快”之后,大石的經濟活力似乎有所減弱,原有發展優勢逐漸減退,就像舊洛溪大橋那樣,追不上新形勢的發展,需要通過搭建新支柱來撐起新經濟。
從2006年1月起,大石發展到新的轉折點上——撤鎮分街,分設為大石、洛浦街道。此時,番禺區戰略布局出現新態勢。時至2008年,番禺區開始把新城市發展中心放在南村鎮萬博長隆片區。面對這種“變局”,有人擔心大石因此而遠離其輻射范圍,可能被其他地方趕超。
曾幾何時,大石有“三寶”:慈菇、馬蹄、燈心草。其中,燈芯草在過去的經濟貧困年代,既可以點燈,又能入藥治病,它成為很多大石人賴以生活的經濟來源。后來,燈芯草的種植和做燈芯花手工活,發展到“有華人聚居的地方就有燈芯花”的地步。當年更有人說:“大石人做燈芯,頭發尾都是金。”但如今,大石“三寶”早已退出經濟的主流,取而代之的是“橋通、財通”帶來的新業態,擁有日立電梯、長隆集團兩個大企業,分別是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強有力代表。此外,大石街西部片區聚集了一批新興科技產業園區。
根據番禺區最新《規劃綱要》的部署,大石將在番禺區推動萬博長隆片區連片發展、連通廣州南站商務區、串聯大石先進制造和科技創新園區的新一輪發展中,迎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相信,處在地鐵3號線和第二條東西相聯軸線交匯點的大石,會跟上這個發展新節奏,釋放經濟新活力,實現發展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