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海鷗重現海鷗島
文/陳焯斌
很多年前,筆者到過位于番禺區石樓鎮東部、面臨獅子洋的海鷗島,當時感覺這里有點荒涼,除了看見島心上的村屋、河涌上的甘蔗船、海堤灘涂上的吊腳海鮮餐廳外,其他地方人煙稀少,也沒有看到那海鷗翩翩飛的情景,心里不禁發問:這里沒有海鷗,為什么還叫海鷗島?
有人說,之所以叫海鷗島并不是因為島上有很多海鷗,而是因為從高處俯視整個島嶼,島的形狀酷似海鷗。而這種說法似乎告訴人們,這小島上沒有出現過海鷗。
但有資料顯示,這小島上曾飛來海鷗,從島上四條行政村的村名便可見一斑。這四條行政村分別叫:海心村、沙北村、江鷗村、沙南村,它們的名字都來源于江河大海,“海”是指獅子洋,“沙”則指沙洲灘涂,“鷗”說的是沙洲上曾飛來成群結隊的海鷗。早期,島上沒有進入鄉村建制,沒有村名,島民大多是從明朝中后期開始遷入,部分為疍民上岸搭寮棚居住。明萬歷元年(1573)的時候,人們開始在獅子洋中一片片沙洲上筑圍開墾,后來聚居成海心村、沙北村、江鷗村、沙南村。在《江鷗村志》的記載中,也有關于海鷗成群結隊來到海鷗島田間覓食的描述。遺憾的是,由于后來在進行農田水利建設等作業的同時,沒有注意做好環境保護,海鷗因無處棲身而遠走他地。
近些年來,當地有關部門加大海鷗島漁村生態文明建設,不斷發力深化環境治理,解決生態環境退化等問題,讓人們重新體驗到生態文明與休閑旅游密切融合的獨特魅力。還記得2018年11月的時候,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印發的《廣東省海島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17-2030年)》提出,要積極培育10個濱海海島旅游目的地,其中提及的第一個海島就是海鷗島。
最近,筆者再次來到海鷗島,觀感比以前要好很多,海堤綠化美化工作上了新水平,沿海灘涂上的紅樹林吸引了不少的魚蝦和鳥類前來棲息,生態體驗、漁村休閑、科普教育、水產研究、露營基地、民宿美食等業態健康發展,海島風情漸濃。
在筆者看來,海鷗島還是缺少“奇兵”——海鷗的降臨。希望下一次到海鷗島觀光的時候,能夠看到海鷗重現這個海島的奇景,讓飛來的海鷗為海鷗島正名。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