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邑新貌 和美番禺
文/一拾
翻開本期《番禺僑訊》,我們向讀者奉獻了一場閱讀的盛宴:“特別報道”欄目對化龍鎮、沙頭街的歷史沿革、人物故事、鄉風習俗、本土文化、發展路徑、社會現狀、居民生活通過精心編輯,圖文并茂展現在讀者面前。字里行間錦繡乾坤;方寸之內古邑新貌。作者、編者對家鄉的情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躍然紙上,勾起了鄉愁,撥動了所有番禺人的心弦,讓人讀來怦然心動,欲罷不能。
一切的創造來源于人,番禺人的創造精神源于二千多年深厚的人文文化熏陶?!胺宋铩苯榻B了被譽為“東方舞蹈女神”的舞蹈藝術大師、番禺鄉賢陳愛蓮的成長和成就的故事,“番禺記事”欄目《廣州市內以番禺人命名的街道》一文細述四處廣州地名與番禺鄉賢的淵源,從不同的側面道出了番禺人才輩出的真諦。
我們珍惜番禺的文脈,我們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時尚番禺”欄目之《古鎮粵韻昔與今》一文,以沙灣古鎮保護延伸到廣東音樂的傳承和創新,向我們提出了如何在發展中保護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課題,而“四人漫話”欄目之《賡續番禺文脈領導帶頭有效果》則是點出了文化保育事業領導重視的關鍵所在。
在家千日好,一種家鄉味道,呈現的是一種故土情結,一種獨特眷戀,一種深入骨髓世代傳承的共同記憶?!胺浭隆睓谀恐痘影僮冊挿怼窂奈覀兪熘姆砣腩},敘述烤番薯、番薯糖水、炒番薯葉的番禺飲食習慣研究,“四人漫話”欄目之《南浦大石茨菇》從“大石三寶”之一的茨菇入題,敘述紅燒、清炒、燉煮、煲湯的不同風味,讓讀者從中品味出濃濃的鄉情。
番禺是個好地方,相信,當你翻閱本期雜志,對于番禺厚重的人文歷史和飛速的城鎮發展有了更深的印象:這里就是和美番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