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獅
醒獅,亦稱“南獅”,起源于明末清初。其造型夸張,額高而窄,眼大能轉動,口闊、背寬、鼻塌,面頰飽滿,牙齒能隱能露。在表演現場,伴隨著時而激昂時而低沉的鼓點,雄獅跳躍于高低錯落的梅花樁之間,在狹小的空間內做出“出洞”“上山”“巡山會獅”“采青”“入洞”等各種高難度的動作,精彩紛呈。
醒獅(作者:馮穎橦)
飄色
飄色,是以屏和飄的扮相、姿態、服飾及道具有機結合組成造型,來表現某個故事、傳說、戲曲和風俗內容。沙灣飄色以色彩艷麗、造型典雅、色梗鋼筋幼細、裝置奇妙、內容新穎等特點聞名于海內外,集戲劇、繪畫、雜技、造型等多種藝術于一體,表演形式生動有趣。
飄色(作者:馮穎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