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商圈的出“圈”時代
文/陳焯斌
以往的番禺,給大多數廣州市核心區街坊的感覺是近郊“外圍區”,就連番禺本地居民也將番禺看作是鄉下的地方,但隨著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番禺區域性的“生活商業圈”逐漸形成,并且商業“郊區化”的趨勢明顯。
記憶所及,番禺最早的“生活商業圈”形成于市橋。20多年前,番禺雖然還沒有通地鐵,但公路、橋梁不斷完善,陸路交通工具不斷普及,車位充足,告別了“劃船時代”。每逢周末或節假日,市橋的易發商業街、百越廣場、珠江自選商場、友誼大廈、大北路西街夜市,“寸步難行”;番禺賓館、美麗華大酒店(合資)的客人接踵而來……可以說,這些地方成為當時番禺主要的生活商業勝地。由于市橋商圈吸引了省城廣州市中心和周邊地市的市民前來番禺進行飲茶、購物、看演出、唱卡拉OK等消費活動,也帶動了由大石、南村至市橋的沿線餐飲業發展,餐飲場所人聲鼎沸。
后來,伴隨著廣州南拓戰略的深入實施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眾多人口選擇住在番禺、工作在番禺,使得市場需求發生變化,商圈發展不斷在番禺開花,先后出現了番禺廣場商圈、祈福新村商圈、亞運城商圈、萬博商圈、南站商圈,這些商圈“新成員”面向不同的層次,呈現核心商圈、區域商圈、社區商圈的多層級、多元化消費新態勢,可滿足城市居民多樣化的需求,為番禺商業發展增添了時代色彩。尤其是地鐵連接到了番禺和廣州南站投入使用,不僅讓更多人來番禺休閑消費,而且不少番禺人一改過去“出廣州”逛街習慣,繼而留在番禺就近消費。據統計,萬博商圈今年國慶7天假期銷售額約2億元,同比增長29%,環比增長37%,客流量達208萬人次,同比增長15%,環比增長55%。
這種改變,是基于廣州都市核心區近郊南向裂變的發展需要,更是番禺商圈加速出“圈”的時代發展現實。相信,番禺區商圈未來將為廣州街坊“圈”出更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