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干
這個冬天,廣州人敬重的老市長黎子流因病去世,令人唏噓。老市長曾經有一句名言“無工不富,無農不穩,無商不活,我加上一句,無僑不快”,而他本人當年沖破政治禁錮,善待僑胞更是令海外鄉親倍感親切。
當年為慶祝改革開放三十年采訪黎市長,他曾經給我提到一段往事:1977年,黎子流在推動順德平反冤假錯案,落實僑務政策的同時,主動聯系香港的順德鄉親回鄉探親訪友,當中,何賢先生幫了很大忙,他牽線搭橋幫助聯系李兆基、鄭裕彤。感受到黎子流等縣領導熱情真誠,李兆基、鄭裕彤曾分別捐出200萬港幣用于改建順德華僑中學,這是順德自改革開放后接受的第一筆外匯捐贈。有一次何賢動員香港著名實業家鄧肇堅先生到順德投資,客人從澳門過來,何賢順勢做工作,沿途介紹國家變化,耳聞眼觀,大家興致勃勃。豈料剛入順德,便遇到一件不愉快的事情,當時廣珠公路沿線的幾條河道沒有橋,汽車只能在渡口過渡。當進入順德渡口時候,按規定要乘客下車,步行上船,但車多,船少,渡船慢吞吞擺渡,車上鄧肇堅先生年近80,下車候船行動不便,何賢便與渡口職工商量,能否通融一下在安全的前提下讓老人家不要下車,想不到,渡口職工一臉不屑,把紅旗一揮:“什么鄧老先生,就是鄧小平來了也要下車上船”。何賢見著黎子流一臉苦笑:沿途費盡唇舌講國家如何變化,結果讓你旗仔一揮沒了效果。你順德是否這么厲害,一個渡口工人連鄧小平都不放在眼內,如此,人家怎么敢來投資。這下子黎子流火了,馬上要有關部門處分當班職工,并且在全縣干部大會上把這件事當作一個案例,要求干部轉變工作作風,為改革開放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黎子流說,表面上看,這位工人執行規定無可厚非,但當規定明顯不合情理時不會變通,而且態度惡劣,就會讓人懷疑當地人的素質,進而懷疑當地的投資環境。“一句話可以引來一班朋友,一句話也可以趕走一班朋友。”黎子流對此十分感慨。
黎子流的務實也讓海外鄉親看到了希望,正是如此,何賢先生先后動員霍英東、李兆基、鄭裕彤等香港富商回國投資,支持家鄉建設。何賢一家因此與黎子流成為好朋友。正是在黎子流的帶領下,順德積極引進僑資發展經濟,很快便成為廣東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有名的“廣東四小虎”之一。
他后來解釋道,當時十一屆三中全會還沒有召開,海外僑胞對國內形勢將信將疑,許多都在試探,如果我們共產黨說一套做一套就會失去僑心,反過來,我們許多干部職工還在受到“左”的影響,視海外關系為“黑”,而且沒有服務意識,這是改革開放最大的阻力,所以,要改革開放,就要敢于破除阻力。他感嘆,在僑鄉當領導,不熟悉僑務沒有資格當第一把手。
廣東四十年持續高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正是有黎子流為代表的干部隊伍知僑、愛僑、護僑、友僑,爭取僑心發揮僑務優勢,為僑鄉發展提速。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