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婉華
孩童時,遇到清明節前或春節前,來自番禺的農民伯伯用自行車馱著一大捆有頭有尾的大白蔗在市場附近吆喝,嘴饞的孩子們哄的一下圍了一圈,農民伯伯用刀利索的削去蔗皮,每個小朋友都分到一小截,咬在嘴里特別清甜疏松,比黑色的果蔗還好吃。于是我們纏著父母買一兩根。物資匱乏的年代,我們的記憶中有番禺白蔗。
后來當了記者,跑美食這條線,多次去番禺糖廠釆訪,才知道番禺白蔗以潭洲鎮大蔗最優,出糖率比其他地方高。番禺市潭洲鎮大白蔗也成了當地名優農產品,它皮脆汁甜,蔗皮青白,放久了變淡黃白。
經過詳細了解才知道,番禺1890年開始栽種白蔗,以潭洲鎮馬前村的一畝多地所產品質最佳。現潭洲鎮附近所產白蔗也據此通稱。主要品種有江門種、廣葵尾種、大芽青種。講求特殊種植方法 ,這套方法經蔗農長期種植積累而成……
蔗田春節前后最為忙碌,蔗農采蔗時必須要留葉存根,寓意“有頭有尾”。廣州城里人都會買幾根有頭有尾大白蔗放在門后,高高的蔗葉挨著天花板,老百姓都想從年初甜到年尾,日子順順當當的!
而清明時節的“拜山蔗”,也是番禺白蔗做主角。人們扛著這種長長的白蔗拜山祭祖,長輩們再三叮囑蔗節的蔗芽(蔗雞)不要削掉,因為那是“求祖庇佑,發芽添孫”的福點。
現在番禺不僅有“潭洲白蔗”,后來發展了“馬克白蔗”,其品種為番禺、南沙兩區種植的優質果蔗之一,具有莖粗節疏、蔗肉松脆、清甜汁豐的特點,原來采收期為冬春兩季,現按需種收。
番禺白蔗不僅暢銷省港澳,還銷到浙江、江蘇、上海、北京等高端超市,由于種植面積有限,產量根本滿足不了大需求。
發往外地的番禺白蔗,為了延長保鮮期,必須留存根葉,到達當地超市被分段洗干凈入袋抽真空包裝,放在保鮮冰柜。
幾年前去杭州參加中國茶博會,逛超市時看到有大白蔗身影,產地標著番禺,倍感親切。買了三袋,回到酒店和做直播的小伙伴們分享來自番禺的甘甜,那份喜悅久久難忘!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