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之色:
沙灣飄色和市橋水色
色,在新華字典中的其中一個解釋為由物體發射、反射的光通過視覺而產生的印象,如顏色、色彩。而在番禺,“色”有另一個解釋:
“飄色”。
沙灣飄色與市橋水色
說到飄色,不少人都會想起今年三月三在沙灣古鎮舉行的沙灣飄色巡游活動。
“色”是珠三角地區一種特有的民俗,在番禺,有沙灣飄色、新造馬色、市橋水色等名目。其中,在今年三月三大放異彩的沙灣飄色,更是為沙灣古鎮引來了超過4萬游客,線上直播也都吸引了百萬流量,真正做到了萬人空巷。
沙灣飄色的“飄”是指脫離地面,盡展凌空之美;“色”的原意是飾,即裝飾的意思,指精心巧妙的偽裝。在結構上,沙灣飄色由三部分組成:一是色柜,即活動小舞臺;二是色梗,即支撐用的鋼枝,上面還有一個設計隱蔽的坐兜,可以將演員固定;三是扮演“色仔”“色女”的演員。一般來說,表演者站在色柜上,以巡游的形式表現民間傳說或神話故事的片段,其神奇之處在于,色仔色女們通過精心偽裝的鋼枝凌空而立,以看不見的色梗支撐,利用巧妙的力學原理營造出“飄”的效果,給觀眾以飄然欲仙的觀感。飄色融合了多種民間藝術,有飄、巧、精、艷四大特色。
沙灣飄色是一項匯合了戲劇、雜技和裝飾藝術的民間藝術。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或喜慶時節沙灣會由“阿公”牽線,在村里舉行“出色”活動。所謂“出色”,過去叫“菩薩游街”。在菩薩的生辰或忌日,村民表示感謝與紀念,把菩薩從廟里請出來巡游,巡游中有人扮成歷史故事、民間傳說中的人物,這便叫“色”。色的載體是什么,便叫什么“色”。在水中進行的稱“水色”,用馬乘載表演的稱“馬色”,有的村只靠自己行走的,稱“地色”。
沙灣飄色作為番禺地區的一張出名的文化名片,每當提到“飄色”,大家都會直覺接上一句“沙灣飄色”,然而當年同樣墟冚的“市橋水色”已經湮沒多年,做資料搜集時,我問了好幾個年近古稀的當地人,都稱自己沒有見過實際的市橋水色。

近年來有景區重現水色巡游活動,雖然規模不如原版,但也趣味十足
輝煌一時的市橋水色
市橋水色,顧名思義,就是水鄉民眾在河涌上“出色”,即在水上扮演人物故事。據記載,市橋水色約始創于清乾隆庚午年(1750年)前后,是民間奉祀天后神的一種誕會文化。創始之時,村民用大船載天后神出游水上以祈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因天后是女神,所乘大船改裝成鳳鳥形狀,又稱“鳳艇”。
根據清代進士檀萃在《楚庭稗珠錄》中的記載,市橋水色“龍舟以吊大夫,鳳船以奉天后,皆于五日為盛會。庚年之夏,番禺石橋村人(石橋即市橋)醵萬金,制鳳船長十丈”,可見市橋水色規模的盛大。
市橋是番禺界內有名的水鄉,清代時期的市橋,漁民的數量并不在少數,市橋民眾以經商、捕魚以及農桑、線布、薯莨為生,經商的商人也要通過碼頭往穗城進行交易,所以當地有不少天后的信徒。在當地,更有不少關于天后顯靈的傳說,足見民間對天后的崇拜,水色也成為了村民向天后表達虔誠信仰的重要活動。傳統水色巡游以一坊或一姓為單位,各自集資進行籌備,每坊出色一兩板或三四板不等,豐儉由人。如某坊決定參加出色,即用紅紙寫明本坊出色的名稱和板色數量,張貼于通衢大道公之于眾,稱“標紅認演”;出色前,若發現某坊不打算參加,別坊即用白紙寫上順口溜或詩句,催促其籌備參加,叫“白帖催色”。這種互相推動、爭相顯耀的習俗,也說明了市橋水色在當地的群眾基礎。
市橋水色規模盛大,組織結構復雜,興辦一次并不容易。資金方面,和沙灣飄色不同,沒有“太公公款”撥錢,因此籌辦一次并不容易。根據當地民俗學家介紹,市橋水色從清代中葉開始盛行,每60年進行一次,最后一次“出色”距今已超過200年。市橋水色用扎牢的杉排為浮架,前后以彩艇牽動,杉排下四周系著巨石板墜沉于水下數寸,使杉排浮于水面而不露,色梗緊附排上,扮色者或坐或立或作飛騰狀,隨排緩緩移動,其人物仿如出自水中,浮行水面。和飄色一樣,水色的表演節目同樣也是以傳統民間故事、戲曲神話為主,但對比飄色會更突出“水”為主調,如《水漫金山》《水淹七軍》《八仙過海》等,表演的時候,每張木筏都是一個節目,木筏之間緊密相連,布景華麗,光艷奪目,粼粼波光中,色柜中的色仔色女們仿若翩飛在水霧中的仙童仙子,裝飾華麗的色柜則猶如海市蜃樓,奇瑰動人。兩岸人山人海,場面壯觀。
再見,市橋水色
市橋水色的“出色”有其既定的路線,船隊從市橋河臨海處的天后廟出發,西行至東涌,船隊入涌巡演,折回后繼續西行,至龍津返回,再入西涌。這條路線單程有四五里水路,巡游過程聲勢浩大,民眾在“天后誕”當日兩岸觀賞“水色”,節日氣氛比農歷新年還要濃厚。水色規模浩大,甚至吸引江浙一帶的達官貴人從水路入市橋觀景。當時市橋河還有“平安碼頭”和“大碼頭”兩處可供登陸,改革開放之后,這兩個碼頭已經失去原來的作用,最終被封于現代長堤之下,靜靜地沉入以往的繁華舊夢。
為了寫稿,我去了東涌一帶,如今,此處已經歸屬南沙區,與番禺再無關聯,走過東涌橋,臨江遠眺,風平浪靜,艷陽如火,好像再也無法再見曾經萬人空巷、八音鑼鼓喧天的水色盛景。
舊夢不再,不過,聽說近幾年,寶墨園也在十月重啟了番禺水色巡游活動,不知道,今年能不能湊個熱鬧,感受一次屬于市橋水鄉的氤氳美夢呢?

在水色表演中,年僅3-8歲,容貌靚麗、精明乖巧的色仔、色女們,通過精心偽裝的鋼枝凌空而起,由隱藏的色梗支撐,利用巧妙的力學原理,營造出凌波微步、飄然欲飛的效果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