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屈九
龍船鼓響又端陽。近日市橋河邊不時有新龍下水。前幾天,大龍街的傍西村又購置一條新的龍船了。按過去慣例,每一條村鄉新造龍船的時刻必然是該村鄉生氣蓬勃、日日向上的結果。說到龍船,番禺地區也是有講究的,由于是水域的原因。大番禺過去四司,因水道不同而會有所不同的。比如,茭塘司,如現今的石樓、新造、南村、化龍、大石等鎮村,它們面臨東江水道,東江水道河面寬闊流緩,這地區制造的多是一鼓四鑼編制的長龍。而沙灣司,如沙灣、市橋、石碁、大龍等鎮的西、北江水域,河短灣多,制造多是一鼓兩鑼編制的短龍,其龍船轉彎避急流的技術高超。鹿步司,如羅崗,南崗、東浦、黃埔等臨近東江,也是長龍。但它們喜歡畫在上龍身的彩龍。慕德里司扒的是流溪河了,而流溪河不是潮漲潮落,所以這里的船多是船身較寬而平良的。
過去造龍船多是“坤甸”“東荊”等紅木,所以船身較重。扒完之后,要將龍船藏于坭湴的涌底,藏龍的涌兩旁種上烏桕樹,其樹葉跌落涌上有防蟲的作用。近年因賽龍需要,有的村為使船身減輕重量而改用杉木造船,船身輕了,龍船便快捷了。可杉木不能藏于涌底,每年扒完之后便放于祠堂或特別搭置一蔭棚放置。但由于各村要將船比速度,所以盡量減輕船面上的人。并將龍船面的羅遮、羅傘,甚至連百足旗也除下,光是留下一面鼓,這樣,旗幟不全的賽龍,沒有了過去龍船全面披掛完整、鑼鼓齊全的真正的“賽龍奪錦”好看。所以,九爺建議,今后“賽龍”有個規定,要旗鼓相當,回復真正的“賽龍奪錦”,就有真正意義了。

賽龍舟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