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提琴制作技藝
文、圖/李漢杰
區級名錄。提琴制作技藝400年前在意大利定型,是西方樂器中最重要的品種。1906年,司徒夢巖(廣東開平人)赴美學藝,制出中國人主制的第一把小提琴,后帶藝回國授徒。至今經百余年六代人相傳,脈絡清晰。在廣州,第三代傳承人至第六代傳承人中,涌現出眾多技藝高超的技師,他們改良琴體結構設計,使之宜于中國人使用,同時聲音能融合于本土的廣東音樂;他們還成功研發出使用國內材料制作的高級提琴,擺脫對歐洲木料的依賴;嘗試開展多種傳承方式,壯大傳承隊伍等等。
此外,提琴自傳入廣州以來,深刻地影響著廣州的音樂藝術,也成為民族音樂的組成部分,已成為廣東音樂、粵曲、粵劇、南音等不可缺的主要樂器。
廣州地區重要傳承基地廣州格利蒙那提琴有限公司現有傳承人176人,和YAMAHA等世界頂級的樂器企業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系。其產品出口至包括美、日在內的24個國家,牢固地在世界高級提琴市場占重要的一席。
提琴制作技藝傳入廣州后,百余年六代人師徒傳承,并經歷代發展改良,已在廣州形成一個工藝水平高、有中國特色,特別是南派特色的技藝傳承群體。現有徐弗和區級傳承人關尚持等人。

區級代表性傳承人關尚特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