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公佛誕
李漢杰
區級名錄。據《云顛佛祖小傳》所記載,簡公佛原名簡子昱,生前曾在茶園延壽寺修佛,在白云山蒲澗學習道教的辟谷之術及巫術,死后坐化成佛,是一位影響周邊地區的人物。據乾隆和同治《番禺縣志》等記載,供奉簡公佛的祠廟有屏山靈應祠和鐘村西山古廟。傳說簡公與鐘村的陳常交情甚篤,曾幫助陳常免一死劫,陳常為感謝簡子昱,在簡子昱死后將其肉身塑為金身供奉。后因種種原因,簡公佛的真身被請回屏山祖居,并修建成簡佛祖廟。故而鐘村對簡公佛的祭祀應該早于屏山。清代以來,有許多關于簡公佛顯靈的傳說,當地和鄰近的民眾對其甚為篤信,在珠三角各地的簡姓村落(如海珠區小洲村、荔灣區汾水村、天河區小新塘村等)均建有簡佛祖廟祭祀簡子昱。
簡公佛誕,每年最隆重的祭祀活動時間是在第一個甲子日和最后一個甲子日。每逢初甲子日的前一天晚上約八九點鐘時,來自各地的善信者云集在簡佛祖廟里虔誠拜祭,高峰時達數千人之眾。簡子昱成佛以后,相傳他用佛法懸壺,普度眾生,十分靈驗,故而求醫者甚眾。而簡佛祖廟為了方便信眾求醫,特別設呂純陽藥簽100支/日,每支解簽文均附上治病藥方,求藥者按方抓藥便可痊愈。
簡公佛的信仰,經歷了由人到神的變化,是人們為了疏解心中困擾、家庭和社會的糾紛及自然環境的折磨,祈求神明的指引和保佑,祈求當時社會未能實現的一種精神寄托和慰藉。
民眾祭拜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