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劉可兒

歲序更新,潮涌珠江,1月26日,踏著新春的腳步,我作為廣東省僑聯華商研習班成員,跟隨廣州市僑聯、番禺區僑聯,走訪了番禺區的代表企業。心潮澎湃,情感交織,抒寫著與眾不同的故土情懷。
昔日的番禺,我的故鄉,是我魂牽夢縈的地方。在這里,我呱呱墜地,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歲月蹉跎,我背井離鄉,遠赴加拿大求學深造,異國他鄉,工作生活一晃數年。直至前年,我再次踏上歸途,重返故里,驚詫于番禺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番禺長隆參加會議做分享
番禺的變遷,堪稱一部滄海桑田的史詩。記憶中的南村,曾是一片荒無人煙的僻靜之地,如今卻已搖身一變,成為萬眾矚目的萬博CBD商圈。元旦佳節,人流如織,熙熙攘攘,數以千萬計的游客在此流連忘返,見證著番禺的繁榮與活力。而小谷圍,這個曾以田園之美著稱的地方,如今匯聚了眾多高校,成為創新的源泉。粵港澳青年創業孵化器、小鵬匯天、保利威和納析科技等企業,都是這片土地上的新星,它們以科技創新的光芒,照亮了番禺的未來。
這次的走訪活動,不僅讓我目睹了番禺的變遷,更是拓寬了我的視野。與企業負責人的深入交流,讓我獲得了關于企業發展戰略的寶貴啟示,這對于我未來事業的發展具有深刻的啟發。我深深感受到,番禺的營商環境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吸引力,為企業提供了蓬勃發展的沃土。
在美國硅谷的工作和生活經歷,讓我強烈感受到了那里濃郁的創新文化,這種氛圍至今仍然讓我回味無窮。然而,當我踏上歸鄉之路,回到番禺,我驚訝地發現,這里的創新活力與硅谷不惶多讓。在硅谷,人們常說:“The real secret of Silicon Valley is that it's really all about the people”(真正的硅谷秘訣在于人)。而番禺同樣可以發揮人才的極致潛力,讓才華橫溢的人們在這里綻放光彩。
在番禺,創業的種子得到了政策的甘霖滋潤,創新的火花找到了實踐的土壤。為了進一步點燃青年創業的熱情,我也想在這里提議,番禺應致力于推動青年創業創新項目,增加創業扶持力度,舉辦專業的創業孵化與培訓活動,特別是為華人華僑以及海歸人員量身打造的創業指導。番禺不僅資源豐富,更機會無限。鼓勵大家深入了解番禺的潛力,將國內外的經驗巧妙融合,積極挖掘番禺的資源,以推動事業的發展,這不僅能夠為番禺注入新的生機,也能為創業者提供一個展示才華、實現夢想的舞臺。
然而,“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已經過去。盡管番禺是一塊充滿商機和創新的沃土,但我們仍需不遺余力地宣傳其環境和政策優勢,吸引全球人才來此生根發芽。只有這樣,番禺才能成為青年創業者的樂土,成為創新創業的熱土,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此外,我還參與了另一項意義深遠的活動。3月13日,萬物復蘇,正是植樹造林、綠化大地的好時節。我有幸參與了番禺區多部門和鎮街等共同開展的“我為家鄉種棵樹,共造番禺僑心林”植樹活動,進一步推動綠美番禺建設,支持鄉村綠化,為番禺區“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注入新的活力。
活動當天,盡管細雨蒙蒙,卻未能阻擋我們的熱情。大家分工明確,配合默契。有的揮鍬鏟土,有的培土圍堰,有的提水澆灌,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經過我們一番辛勤的勞動,鳳凰木、大腹木棉、復羽葉欒樹、無憂樹、鐵冬青、黃花風鈴木等新栽種的樹苗在春雨的滋潤下挺立起來,展現出勃勃生機。這些樹苗,不僅為禺山大地增添了一抹新綠,更寄托了大家對家鄉美好未來的期許。
活動還在大嶺村村委會舉行了“僑心樹”捐贈和種植儀式,由木生緣基金發起捐贈。這一儀式不僅彰顯了社會各界對家鄉綠化的支持與關注,更體現了人們對家鄉發展的深情厚意。同時,我們還參觀了大嶺村文化古街和文創街,感受了這條有900多年歷史古村的獨特魅力,領略番禺區鄉村振興的豐碩成果。古老的建筑、獨特的文化、繁榮的鄉村景象,無一不展示著番禺區在鄉村振興道路上的堅定步伐和輝煌成就。

2024年3月,和僑青們一起共植“僑心林”
最后,我想再一次為廣州市僑聯、番禺區僑聯的領導和工作人員為我們精心準備的各項活動表示衷心的感謝。既有先進科技的參觀體驗,也有切身為家鄉綠化建設獻策獻力的感受。番禺,這個曾經的田園之地,如今正以一種嶄新的姿態,迎接著世界的目光。而我,作為在這片土地長大的年輕人,更是充滿了自豪與期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會在這片充滿機遇的土地上,實現自己的夢想。

在舊金山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