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中華文化藝術學院
新西蘭中華文化藝術學院(NEW ZEALAND ACADEMY OF CHINESE HERITAGE INCORPORATED)成立于2012年,是新西蘭的一個非營利性中華文化藝術教育組織。學院致力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藝術,并增設了文化旅游部、學院商貿部等,以促進中國與新西蘭之間的文化藝術交流,進一步為中國和新西蘭的文化藝術交流搭建橋梁。
目前,學院在華人頭條、都市頭條、百家號、名人名家名人壇等網絡報刊上設有“新西蘭中華文化交流協會”專版報道,主要刊登協會會員或社會文學愛好者的華文原創作品。
2021年春節舉行“揮春迎瑞氣 福到全球千萬家”活動中,區本教授新西蘭國家黨黨魁(即現任總理)克里斯托弗·盧克森書法
走向世界:
在南半球建構中國書畫世界
我1943年出生于廣東順德,自幼隨父親學習書畫,后師從廣州美術學院畫家譚大鵬和廣東畫院著名山水大師李云。我長期從事中國書畫藝術工作,曾任廣州市海珠區文化局書畫社主任、南嶺書畫會會長,并擔任《海外藝業》的美術專欄作者。
1984年,我前往斐濟共和國體驗生活,作品受到當地社會的認可,并加入了當地美術家協會。1996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長錢其琛訪問斐濟時,我作為藝術界代表應邀參加接見活動,深切感受到推動中國藝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性。
2003年,為了進一步弘揚中國書畫藝術、實現藝術突破,我前往新西蘭發展。經過近十年的籌備,新西蘭中華文化藝術學院于2012年在新西蘭成立。
同年,我作為特邀嘉賓出席了由中國僑聯、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中國書協主辦的首屆世界華僑華人美術書法展的開幕式,與世界各地的同仁交流,更加堅定了我以中國書畫藝術為橋梁,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促進中西方交流的信心和決心。
2012年2月23日,由廣東省僑聯主辦的“藝術回歸祖國”中國新西蘭文化交流區本書畫展在廣州流花東苑藝博館隆重開幕!新西蘭駐廣州總領事英派特,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歐廣源,廣州市市長黎子流,廣東省僑聯主席王榮寶、副主席李崴,廣東省僑辦副主任鄭建民等領導以及書畫名家程家煥、呂志強和藝術愛好者等300多人出席了開幕式。
2013年,我組織新西蘭中國美術家協會與新西蘭中國書法家協會在新西蘭惠靈頓國會畫廊舉辦書畫展覽。我的作品以描繪祖國大好河山為主,花鳥、動物、建筑物為輔,希望通過這些作品,讓海外友人感受中國的壯麗風景、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2023年出席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四周年慶典活動!區本院長和中國駐奧克蘭總領館總領事陳世杰合照
2012年,區本在廣州流花東苑博館舉辦個人書畫展
剪彩嘉賓左起:時任廣東省僑聯主席王榮寶、廣州市原市長黎子流、時任新西蘭駐廣州總領事英派特、時任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歐廣源、書畫家區本、時任廣東省僑辦副主任鄭建民、時任廣東省僑聯副主席李崴
2018廣東僑界文化交流基地揭牌儀式
2016年周恩來總理侄女周秉德(中)手提當年與畫家區本夫婦的合影在新西蘭舉辦的周總理圖片展中合照
2018年時任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建華(左)向區本先生頒發人大會議證書
回歸故里:
在故鄉打造僑文化交流基地
但僅僅在海外推動中國書畫活動還不夠,我認為需要回歸藝術的本源,回歸故鄉,回歸人的“根”,才能更好地生長出繁茂的枝葉。
2014年時任新西蘭駐廣州總領事馮德來欣出席區本展覽開幕式
2019年區本在順德舉行的一帶一路僑情萬里的個人展覽開幕式上的集體照
2013年對我來說是特別的一年,這年7月,區本藝術館在番禺區市橋東環路開館。藝術館致力于推廣中華傳統文化,2018年1月被廣東省僑聯確認為“廣東省僑界文化交流基地”,同時也是各級僑聯和僑界群眾的交流平臺。成立十年間,藝術館匯聚多方書畫家,在全國各地舉行了中國海外文化交流聯展活動65場。
藝術館所在地番禺是知名僑鄉,海內外鄉親對番禺耳熟能詳,但仍有部分新生代僑胞并不十分了解番禺的發展現狀,我們與番禺區僑聯合作,舉辦了14場海內外書畫家大型聯展,參與藝術家達3000多位,向年輕一代僑胞講述番禺故事,也為傳播中華傳統文化、推進中新兩國藝術交流作出了貢獻。
在藝術館成立十周年時,我通過個人書畫展向這片土地致敬,同時也展示我這些年的藝術探索和成長。展覽籌備期間,我深入番禺的大街小巷,尋找靈感。在沙灣古鎮的石板路上,我感受到了嶺南文化的深厚底蘊;在蓮花山的山腳下,我被自然之美所震撼。這些體驗讓我的畫作更加生動,也更加貼近番禺的脈搏。
2014年習近平主席在奧克蘭接見新西蘭華僑華人代表
2014年出席中國僑聯舉辦僑代會留影,左起:新西蘭詩畫攝影社執行社長陳素玲、新西蘭中華文化藝術學院院長區本、中國僑聯副主席李卓彬、新西蘭中華文化交流協會會長鄭朝東
2023年新的區本藝術館落戶番禺區大龍街舊水坑村
記得展覽開幕那天,陽光明媚,許多當地居民和藝術愛好者慕名而來。我展出了以番禺地標為題材的系列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展示了番禺的自然風光,也反映了我對這片土地深深的情感。
在展覽期間,我還舉辦了幾場藝術講座和工作坊,與觀眾分享我的創作心得和藝術理念。這些互動不僅拉近了我與觀眾的距離,讓我與番禺的鄉親建立了更深的聯系,也讓更多人了解到番禺豐富的文化底蘊和藝術魅力。
2023年9月6日及7日,新的區本藝術館分別在廣州市番禺區大龍街舊水坑村、肇慶市高要區回龍鎮赤水塘村揭幕。其中,舊水坑村的區本藝術館比較特別,由閑置的兩山陳公祠改建而成。經過改造后,在風格上保留了建筑原有的古樸、沉靜、典雅的特征,又新增了藝術展陳、文化交流的功能。
我覺得藝術館不應該只建在所謂“高大上”的地方,而是應該從鄉村做起,讓藝術走進村民是我的目的。祠堂作為過去村落的核心建筑,對其進行活化利用來做文化事業,也更有意義。希望通過區本藝術館的平臺,不定期地舉辦藝術展覽或藝術培訓,讓村民,特別是孩子們能接觸到更多高水平的藝術品,高品位的藝術家,受到良好的藝術熏陶,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普及文化藝術,營造充滿藝術氛圍的新農村,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今年9月,佛山市高明區也將成立區本藝術館,為佛山高明的僑鄉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藝術館同樣將為今后海內外書畫家開展文化藝術交流、華僑華人共敘鄉情鄉誼提供新場地,搭建起僑胞與家鄉開展文化交流的橋梁,也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持續貢獻僑界的力量。
我相信,藝術是連接過去與未來,傳統與現代的橋梁,而我的藝術館將繼續在中國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講述更多的故事。
2016年區本和夫人陳素玲被邀請出席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的慶祝國慶招待會
展望未來:
為文化藝術發展保駕護航
廣州市番禺區近年來在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發展。作為藝術從業者,我感受到番禺在保持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在不斷地進行現代化建設,這種平衡發展的方式值得稱贊。
在未來進一步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在文化保護與創新方面,希望番禺區繼續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同時鼓勵文化創新,讓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的活力。
在教育與人才培養方面,建議加強對藝術教育的投入,培養更多的藝術人才,為書畫藝術的發展提供更多支持。
在社區參與和科技融合方面,鼓勵社區居民參與文化活動,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同時也能增強社區的凝聚力。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數字藝術、虛擬現實等,為書畫藝術的展示和傳播提供新的方式,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
2024年區本先生受邀參加在番禺區舉辦的第十一屆廣州市僑文化活動日活動,作為書畫家現場揮毫作品《僑文化》,與廣東省僑聯副主席戴文威(中),廣州市僑聯主席卞勇(左二),番禺區委統戰部部長鄧耀棋(右一)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