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公布《廣州南站核心區城市設計》,廣州南站有了新定位。未來的廣州南站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客廳與門戶樞紐經濟區、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新極核、廣州市南部中心區”。

廣州南站地區將被打造成灣區新城市客廳
打造世界級文商旅目的地與都會區
廣州南站核心區占地4平方公里,北至石洲西路-漢溪大道,東至東新高速,南至石都北路,西至大洲路-韋涌路,規劃地上建筑面積853萬平方米。城市設計旨在實現南站地區從一個功能單一的交通場站,向“站城一體、業態融合的大灣區門戶樞紐”轉型,打造高質量發展的世界級文商旅目的地與都會區。
本次城市設計提出,南站核心區的目標定位為:粵港澳大灣區客廳與門戶樞紐經濟區、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新極核、廣州市南部中心區??臻g布局為“一軸兩涌+一核五區”,一軸為中軸公園,兩涌為外河公園、內河碧道,一核為特色文商旅及科技展示活力核,五區為高端服務業集聚區、泛珠樞紐總部經濟區、港澳青創文化區、商貿總部會展功能區、科創服務區。
城市設計遵循六大策略:提升交通系統、營造適宜步行的環境、連接人與自然、塑造讓人難忘的空間、活躍的樞紐經濟區、建立世界級標志性目的地。
通過廣佛環線城際鐵路可直達廣州白云機場
規劃提出要優化交通,提升高鐵樞紐商務區人性化體驗。
快慢交通分離。通過道路局部節點與南站東、西平臺匝道的改造,構建“目”字形的樞紐快速出入通道,將樞紐交通控制在外圍干道和鐵路臨近道路,實現樞紐交通與商務區交通既適當分離,又密切聯系。商務區以小街區密路網的空間模式,活躍建筑界面、提升商務區人行體驗。
全天候無縫換乘。規劃優化站體周邊長途客運、出租車、公交車、網約車等多種公共交通設施的規模及布局,實現全天候無縫換乘,提升旅客便捷出行體驗。
多層次步行網絡。構建地面、地下、地上無縫銜接的步行系統。通過設置地下通道、地面步道及空中連廊,并融入景觀要素,打造多層次、人性化的室內商業大街,提供多首層入口與多平臺綠化,創造活躍的樞紐社交空間和步行網絡。
城市航站樓服務。廣佛環線城際鐵路連接了廣州南站與廣州白云機場。南站地區將預留未來設置機場城市航站樓的空間,依托廣佛環線城際鐵路,提前為旅客提供登機手續辦理,行李托運以及直達機場的交通服務,為市民和商務旅客提供更便利的出行體驗。
建設山谷瀑布 打造灣區新城市客廳
規劃提出要高品質建設生態門戶公園,將南站地區打造成富有魅力的灣區新城市客廳。
塑造門戶公園。將南站與周邊的河涌、濕地、山體、公園相連接,高品質打造生態門戶公園。中軸綠地將建設一條連續的景觀步行天橋,運用自然靈動的嶺南園林手法,布局綠植、引入水景,引入科技展廳,塑造多樣的活動空間。從西到東,將呈現出多樣的景觀風貌,從活躍的門戶公園,過渡到創新樞紐、康體公園以及東側的生態門戶公園。通過人行步道連接河涌、山體,激活河涌岸線,構建富有活力的多功能城市客廳,為市民和旅客塑造更具魅力、令人難忘的到達體驗。
創新山谷瀑布項目。規劃構思了在東門戶建設山谷瀑布的創意,在開放空間上部搭建一個多功能天棚,既可以收集雨水、也可以將太陽能轉化成電力。天棚在夏日為公共空間提供了遮陰功能,塑造了更為舒適的戶外交往環境。在夜晚,天棚上的LED巨幕則將公共空間裝扮成不斷變化的戶外的舞臺,成為吸引人們的亮點,為打造新城市客廳注入新活力。
構建“3+N”產業體系 創造活躍樞紐經濟區
未來南站地區的商業也很有看頭,規劃提出要打造旅游復合型商業、免稅示范街區,特色旅游綜合體、文化藝術空間等。
在產業方面,廣州南站核心區構建“3+N”產業體系,以樞紐服務、國際消費、商貿會展3大開放型綜合產業為引擎,衍生N個創新服務型業態。依托交通樞紐優勢,打造未來樞紐經濟區特性的城市公共和建筑空間,構筑協同發展的高品質產業生態圈。N個創新服務型業態包括:總部經濟、文旅消費、品牌展示、港澳專業服務、核心商圈、商旅配套、科技服務和珠寶貿易等。
同時,通過廣州南站商務區內12條舊村約4.8平方公里存量用地連片改造、全域更新,作為南站核心區的產業及空間延伸區。南站地區將提供高質量產業載體,吸引大灣區乃至華南地區的龍頭企業入駐,支撐樞紐經濟的發展,打造特色文商旅及科技展示活力核,創造活躍的、全時段的多功能樞紐經濟區。
(轉自番禺日報)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