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廣東某集團助力“百千萬工程”暨農牧漁業“紅鏈興農”共同體成立會議在番禺區召開。廣州市“百千萬工程”指揮部辦公室、廣州市委組織部、廣州市農業農村局有關領導,番禺區黃彪、鄧耀棋、唐力明、鄧展鵬、郭洪杰等領導,以及來自全國多地參與共同體建設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金融機構、高校、核心客戶代表以及福建省上杭縣,梅州市蕉嶺縣、五華縣,肇慶市封開縣等幫扶合作地區代表參加。
政企一心 助推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
政企攜手,合力攻堅。番禺區緊跟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吹響的號角,認真落實省、市推進“百千萬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現場會部署,細化“百千萬工程”“施工圖”,拉動以某集團為主體的農牧漁業鏈主企業發揮創新輻射和發展賦能能力,舞“龍頭”、帶“龍身”,帶動上下游、子鏈投向“百千萬工程”,以“頭號力度”推動“頭號工程”落地見效。
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唐力明在致辭中指出,實施“百千萬工程”,是落實廣東省委“1310”具體部署的重大戰略舉措。番禺區對標“打造產城融合發展標桿區”目標定位,通過建設共建共享基地,充分利用資源、產業、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優勢,打造了一批服務粵東西北、東西部協作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標桿樣板。接下來番禺區廣泛調動各類市場主體力量深度參與“百千萬工程”,以黨建為引領,在“合·聯·優”上下功夫,進一步聚焦縣域高質量發展、強化鄉鎮節點功能、建設和美鄉村等重點,創新形式,健全機制,為推動廣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探索中國式現代化廣東路徑作出番禺新的貢獻。
紅鏈興農 黨建引領農牧漁業產業鏈集聚共贏
本次大會,市、區領導和共同體成員單位代表,一同按動啟動立柱。隨著現場“3、2、1”的倒數,農牧漁業“紅鏈興農”共同體在全場熱烈的掌聲中宣告成立。
農牧漁業“紅鏈興農”共同體是番禺區推動“百千萬工程”的重要舉措。共同體將成為具有鏈式共建共享產業優勢的番禺區農牧漁業發展格局的有力引擎,使鏈上企業從“單兵作戰”走向“抱團發展”,推進現代農業產業補鏈強鏈,成為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的有力舉措。會議現場通過視頻方式對現代農牧漁業“紅鏈興農”共同體“黨建引領+研發聯動+人才聯育+發展聯促”(簡稱“一引三聯”)黨建工作模板作了專題解讀。
金融賦能 為涉農企業澆灌金融活水
2023年,番禺區制定了金融支持“百千萬工程”工作方案,印發了支持“百千萬工程”金融信貸產品清單,正在加快組建金融專班,全力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百千萬工程”領域的資金支持。
會議舉行了番禺區金融組團助力農牧漁業產業鏈授信儀式,以金融組團的形式助力農牧漁業產業鏈做大做強。各銀行向農業產業鏈授信,總額度高達360億元,以真金白銀提升金融服務力度。
高校獻智 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當前,番禺區堅持實施“人才強區”戰略,依托大學集聚的智核優勢,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農牧漁業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和人才的支撐。會議現場,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東海洋大學的高校代表與某集團代表共同為“科研轉化基地”和“人才共建基地”揭牌。校企雙向奔赴、主動對接,以此次共同體以更高平臺,凝聚院士、高校專家、海大研究院多方科研人才力量,推動農牧漁產業鏈、人才鏈與創新鏈有機銜接、深度融合,助力區域、企業科技創新、產業升級、成果轉化。
交流互鑒 激活對口合作發展“造血功能”
會議下半場,面對面”座談環節。“頭號工程”全面鋪開,該如何乘風借力,騰飛發展?在行業寒冬,又該怎樣抱團突圍,開辟新價值?企業家、專家學者共聚,交流意見、建言獻策、分享觀點和經驗,為農牧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
會后,共同體單位代表,和來自番禺區幫扶合作地區的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以及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五華縣,肇慶市封開縣農業農村部門有關負責人,參觀了位于番禺區海鷗島的名優現代產業園的主體單位:海大研究院—水產研發總部和海興農育苗基地,就提升農業技術開展交流,深層次挖掘鄉村資源、生態、文化等多元價值和多重功能,探索出以產業鏈為紐帶形成利益聯結,激活發展“造血功能”。
(轉自番禺日報)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