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區入選全國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以來,區委區政府十分重視創建工作,并制定和出臺了一系列的實施方案,深化旅游改革創新,整合旅游資源,在日后創建工作中,通過八項重點工作,全力推進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
做好頂層設計
要做好創建工作,首先從政策、相關文件方面入手,圍繞全域旅游做好頂層設計,編制以旅游引領的“多規合一”的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和制定相關行動計劃,實施全域旅游發展戰略。
將旅游發展作為重要內容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建設、土地利用、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等相關規劃中。在實施“多規合一”中加強旅游規劃與其他規劃之間的銜接,提升旅游規劃實施的法律效力。
提升旅游產品品質
在全區范圍內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就要牢牢把握住我區各片區的特色和發展模式,制定出相應的發展規劃。
以全域旅游創建為抓手,促進傳統商業轉型升級和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形成優勢互補的“商旅文”融合發展格局。打造東部蓮花山——海鷗島——亞運城高端休閑度假旅游片區;西部沙灣古鎮——寶墨園——龍灣涌濕地嶺南文化生態旅游片區;中部長隆——萬博——漢溪現代游樂商貿旅游片區;北部大學城科普科教旅游片區。
與此同時,全面提升旅游景區標準化、精細化、品質化水平,不斷提高服務品質,做出景區的特色和亮點,樹立旅游行業的標桿,引領全域旅游發展。加大景區和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力度,大力倡導誠信文明旅游,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城鄉生態景觀環境,實現景區內外一體化綠色城市目標。
創新旅游新業態
做好創建工作的一方面就是推動“旅游+”的產業融合發展。以大旅游理念為引領,推進旅游業和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促進一二三產業聯動,全面實施“旅游+”戰略。
通過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新服務,大力發展旅游用品、戶外休閑品和旅游裝備制造業,豐富旅游產品體系。推進旅游與農業、工業、科技、體育、商貿、交通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延伸旅游產業鏈。充分發揮旅游業“搭建平臺、打破邊界、提升價值、實現共生”的綜合帶動作用,提升原有產業的附加值。把發展旅游作為城鎮化建設和富民就業工作的重要內容,提升旅游發展的綜合聯動水平。
完善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是旅游目的地的基礎保障,在城鄉建設中充分考慮全域旅游發展需要,同步搞好旅游基礎設施配套十分必要。
在創建工作中,需要優化全區旅游交通布局,依托高鐵、城軌、地鐵等高速交通網絡,開通區內旅游公交接駁專線,構建適應全域旅游發展的“快進”“慢游”綜合旅游交通體系。加強旅游集散中心、問詢中心、停車場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善旅游交通標識系統;大力推進“廁所革命”,加強對A級景區和涉旅區域廁所的建設和管理工作。
創新扶持政策
要發展,資金就要到位,增加旅游發展專項資金,加大對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投入,確保全域旅游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創新旅游投融資機制,引導各類資金參與全域旅游建設,鼓勵開發性金融為全域旅游項目提供支持。
同時,出臺相關政策文件,從強化旅游規劃引領、推進旅游項目投資建設、優先旅游項目用地保障、推動旅游特色化發展、促進旅游產業融合、提高旅游綜合管理水平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政策支持。
創新現代旅游治理體制
深化旅游綜合管理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區旅游發展委員會對全區旅游綜合統籌協調作用。推動“1+3”旅游綜合管理和綜合執法體制建設。
主要包括:在區公安分局設立旅游警察執法大隊,負責旅游治安交通環境維護;區法院設立旅游巡回法庭,負責旅游紛爭調處化解;在區市場監管局下屬的市場監管所加掛旅游市場監督管理所牌子,負責查處虛假廣告、不正當競爭行為。消除旅游市場執法分散、多頭管理的體制弊端,進一步理順旅游綜合管理體制機制,促進旅游市場健康發展。完善A級景區、星級飯店、星級農家樂、旅行社等旅游企業退出機制,對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損害游客權益的企業,依據相關規定給予取消等級或吊銷經營許可。加強旅游行業相關服務標準的制定和落實,建立健全旅游投訴處理和“黑名單”制度。
建設旅游大數據中心
將智慧旅游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打造番禺旅游大數據平臺,促進旅游大數據在客源分析、產業發展、投資分析、市場監管、政府服務、應急管理中的應用。逐步實現A級景區、星級飯店、旅游問詢中心等涉旅場所免費WIFI全覆蓋。推進全區電子地圖導覽、景區電子門禁系統、語音導覽系統、視頻及流量監控系統建設。著力提高全區旅游管理部門及旅游企業智慧服務、智慧營銷、智慧管理的綜合水平。
創新旅游宣傳營銷
提升旅游品牌,圍繞番禺文化主題,提煉番禺旅游形象和宣傳口號,形成番禺全域旅游的品牌體系,推出特色旅游產品子品牌,提高番禺全域旅游知名度和美譽度。借助媒體宣傳,加大對外傳播番禺旅游形象,加大番禺全域旅游品牌宣傳推廣力度,切實做到人人是旅游形象,處處是旅游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