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番禺區第十七屆“蓮花·中國體育彩票杯”“禺山·中國體育彩票杯”龍舟賽暨彩龍競艷活動昨在市橋河隆重舉行
昨天下午,市橋河上彩旗飄揚、鑼鼓喧天、人聲鼎沸,我區在這里隆重舉辦2019年第十七屆“蓮花·中國體育彩票杯”“禺山·中國體育彩票杯”龍舟賽暨彩龍競艷活動。
省、市有關部門領導;何汝誠、陳德俊、李廣杭等區領導班子成員、區法院院長、區檢察院檢察長及區紀委副書記;番禺區歷任區(縣、市)領導;曾在番禺工作過的市副局級以上在職領導;區重點項目代表;番禺區政協港澳委員和臺商代表,番禺海外聯誼會、香港番禺鄉親聯合會、香港番禺工商聯誼會、旅港番禺會所、香港番禺同鄉總會、澳門番禺同鄉會、番禺區各鎮街同鄉會等社團代表;番禺區直局以上單位、區屬企業、省市直管單位、口岸查驗單位和各鎮街的主要領導;社會各界人士和廣大市民參加了活動。本屆龍舟賽共有8000多名運動員參賽,吸引了約10萬名觀眾觀看。
區委副書記、區長陳德俊在啟動儀式上致辭,他首先代表區委、區政府向前來觀禮的各位領導、港澳臺鄉親、廣大市民和社會各界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向全體參賽運動員、工作人員表示誠摯的問候和良好的祝愿!他表示,近年來,我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揮文化體育工作優勢,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區、鎮街、村(居)三級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網絡持續完善,打通了服務市民的最后一公里;星海藝術節、區運會、區村級男子籃球賽等大型文化體育活動,已成為廣州市內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區級文化體育盛事,展現了新時代番禺人民的風采。今后,我區將繼續以全民健身運動和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為抓手,傳承和弘揚番禺優秀嶺南文化,不斷促進文化體育事業繁榮發展。同時,我區將以舉辦本屆龍舟賽為契機,進一步發揚“齊心協力、敢為人先、力爭上游”的龍舟精神,全力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美麗幸福番禺。他衷心希望各龍舟代表隊發揚競技精神,賽出水平,賽出風格,賽出友誼,并熱情期待各界人士一如既往地關心番禺、支持番禺、宣傳番禺。
當天下午2時許,區委書記何汝誠宣布活動正式開始,并敲響開賽銅鑼。
在陣陣催人奮進的鑼鼓聲中,激動人心的傳統龍舟和標準龍舟競速賽隨即展開。各支龍舟隊伍在市橋河面展開了激烈的角逐,群龍競渡,呈現出“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的熱鬧景象。傳統龍舟采用600米+500米直道折返競速的方式進行,標準龍舟采用600米+500米直道折返競速的方式進行,使得比賽更具緊張感,更有觀賞性。在激烈的龍舟競賽之外,彩龍競艷比賽也是精彩紛呈。71艘龍舟裝扮得美輪美奐,采用1000米折返方式,在河面巡游競艷。十萬市民、游客更是長時間駐足在市橋河兩岸,爭睹龍舟賽盛事,為龍舟競技、彩龍競艷而加油、喝彩、歡呼。
經過一番激烈角逐,最終產生了各項競賽名次(詳見下面表格)。比賽結束后,出席活動的相關領導為獲獎龍舟隊頒獎。
本屆龍舟賽競賽項目有“蓮花杯”傳統龍舟600米+500米折回競速賽、“禺山杯”標準龍舟600米+500米折回競速公開賽、彩龍1000米×2折回競艷。本次共有102艘龍舟參加活動,其中參加“蓮花·中國體育彩票杯”傳統龍舟比賽的龍舟16艘、“禺山·中國體育彩票杯”標準龍舟公開賽的龍舟15艘,參加“中國體育彩票杯”彩龍競艷比賽的龍舟71艘,運動員達8000多人。其中“蓮花杯”傳統龍比賽主要以番禺本土的鎮街、村為單位組隊參賽,隊員要求必須是番禺區戶籍居民,洛浦東鄉、石樓、大龍新橋、市橋沙墟等傳統強隊悉數在列。而“禺山杯”標準龍公開賽擴大到番禺及周邊地區的鎮街、村、社區、俱樂部等為單位組隊參賽,隊員戶籍不受限制,除本土的9支勁旅外,還吸引了白云、增城、黃埔、海珠、南沙及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首次參賽)等6支優秀龍舟隊伍參賽,可謂是“猛龍過江”。
我區龍舟賽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宏大的比賽場面、龐大的群眾基礎,在廣州地區獨領風騷多年,影響力輻射到港澳臺地區。我區龍舟賽已經成功舉辦了16屆,第一屆要追溯到1986年;我區龍舟賽競賽方式獨特,堅持采用“折返”“采青”的方式,充滿觀賞性和技巧性;我區龍舟賽秉承傳統,要求參加競艷的龍舟須配備掛紅、花籃、扶神、龍船鼓、幡旗、大單旗、羅傘等元素,并突出本村祠堂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