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非遺保護,你我同行—番禺區 2019 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在余蔭山房舉行。番禺區內廣彩瓷燒制技藝、潘高壽傳統中藥文化、沙灣水牛奶傳統小食制作技藝、上漖龍舟制作技藝等9 個非遺代表性項目集中展演,與現場游客互動,展示嶺南傳統技藝。
本次活動由番禺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主辦,番禺區文化館、番禺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番禺余蔭山房旅游服務中心承辦。活動現場包括《番禺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展》以及番禺區部分非遺項目的展演和展示。活動還進行了區級非遺傳承基地的頒牌儀式。
項目展演方面,廣州市粵劇傳統教育特色學校南村鎮羅邊小學的民樂隊、粵曲隊和武術隊分別為現場觀眾表演廣東音樂《娛樂升平》和《校園歡歌》、粵曲《嶺南英才傳繡·翹》以及南家拳武術等節目。值得關注的是,活動非遺項目展示區還將番禺區內 9 個非遺代表性項目集中起來與現場游客互動,展示嶺南傳統技藝。這些非遺項目,既有國家級項目廣彩瓷燒制技藝和潘高壽傳統中藥文化,也有省級項目沙灣水牛奶傳統小食制作技藝、上漖龍舟制作技藝、廣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藝和市級項目廣繡,還有區級項目番禺灰塑、龍船頭尾雕刻工藝、員崗飄色。
番禺是粵港澳大灣區嶺南文化的重要發源之地、棲息之地。近年來,番禺區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和文商旅融合為目標,建立了國家、省、市、區四級非遺保護傳承體系,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和代表性傳承人數量位居全市前列,同時通過“星海藝術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我們的節日”等系列活動,在線上線下做好宣傳普及工作。
多年來,番禺區文化旅游部門還聯合教育部門,持續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致力打造嶺南文化傳承高地,在區內逐漸形成了一批在開展非遺傳承傳播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并陸續向在非遺教育傳承方面成果突出的 12 個單位頒授了番禺區非遺傳承基地牌匾。這些傳承基地在粵劇粵曲、醒獅、廣東音樂、飄色、鰲魚舞、龍舟、灰塑、武術、乞巧、粵語童謠等傳承教育方面有聲有色,成為番禺進一步開展非遺傳承傳播奠定堅實基礎。
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是宣傳文物保護理念、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重要平臺。本次活動,將區內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古色古香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余蔭山房,并且免費向廣大市民開放,目的除增強市民群眾對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外,還以文商旅融合的方式,用嶺南文化充實旅游景區,同時通過旅游業帶動嶺南傳統手工業的傳承和發展。未來,番禺區將借助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東風,充分利用番禺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地理中心位置的有利條件,探索更多文商旅融合的模式,提高“嶺南古邑、粵韻番禺”在粵港澳地區的知曉率和美譽度,打造灣區嶺南文化傳承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