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國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誕辰120周年。祖籍廣州番禺的他,80多年前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和當地音樂家拜卡達莫夫相識相知,留下一段感人的中哈友誼故事。阿拉木圖這里有一條“冼星海大街”,正在當地采訪的廣州廣播電視臺記者在這條大街的冼星海紀念碑前,聽到了他最膾炙人口的作品《黃河大合唱》。
冼星海紀念碑及廣場位于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市。80多年前,原籍廣州番禺的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在戰火中來到阿拉木圖,與哈薩克斯坦音樂家拜卡達莫夫相識相知,結下了跨越國界的兄弟情誼,成為中哈音樂史上的一段佳話。
▲圖為專題片攝制組拍攝:來自重慶的旅游團在現場自發合唱《黃河大合唱》
與冼星海大街平行的則是拜卡達莫夫大街。數十年過去了,兩位音樂家依然在彼此守望。
為紀念這段歷史佳話,在廣州支持下,中哈共同啟動冼星海紀念碑及廣場改造升級項目,今年4月重新對外開放。這既是對歷史的致敬、對和平的呵護,更是兩國世代友好的傳承和發揚。
6月初,廣州廣播電視臺攝制組從廣州啟程,前往哈薩克斯坦,追尋這一段跨世紀的中哈友誼,攝制組首站抵達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
廣州廣播電視臺制作的專題片《中哈友誼的世紀回響》,以“音樂無國界,民心永相通”為主題和線索,通過講述80多年前冼星海在哈薩克斯坦與拜卡達莫夫的感人故事,和當今中哈兩國的經濟、文化交流等案例,歷史與現實相互呼應,展現兩國人民民心相通,美美與共的文明互鑒畫卷,以及攜手構建世代友好、高度互信、休戚與共的中哈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景。
▲圖為專題片攝制組航拍阿拉木圖城市風光
80多年前的 “冼拜之交” 已像《黃河大合唱》和《阿曼蓋爾德》一樣永垂史冊,成為中哈兩國彌足珍貴的共同歷史記憶。我們撫今追昔,更繼往開來。中哈人民在那段烽火歲月中并肩戰斗結下的深厚友誼,必將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新時代譜寫出無愧于前人的動人篇章。
(轉自番禺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