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由番禺區攜手廣州廣播電視臺經濟廣播團隊創作的音樂廣播劇《星海·黃河》迎來首播,聽眾可在番禺電臺、廣州廣播電視臺四套廣播頻率及其微信公眾號收聽,該劇也將陸續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灣區之聲、花城FM等平臺播出。
《星海·黃河》主要圍繞冼星海“如何走上音樂道路”“如何到海外留學”“如何加入進步團體”“如何去到延安”及“如何創作出鴻篇巨制黃河大合唱”展開。通過“聲臨其境”的藝術手法,將冼星海藝術道路的過程,愛國主義精神的形成過程,以及《黃河大合唱》的創作過程,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
為了給聽眾更多的想象空間,增強沉浸感和參與感,配音演員們不僅事前了解冼星海的故事,還特意學唱相關歌曲,只為在配音錄制過程中全情投入。在聽覺效果上,創作團隊利用搪瓷缸、鐵桶等具有歷史年代感的道具,“還原”延安時期物資匱乏片段的環境聲響。
《星海·黃河》音樂廣播劇故事起伏較大,整體情緒表達或委婉,或激昂。因此在配音現場,不少配音老師聲音沙啞,當場淚灑,重復錄制,只為提高劇集完成度,以精準的理解、飽滿的激情、扎實的功力投入到那個風云激蕩的年代,投入到一個偉大民族音樂家的成長故事當中。
在“星海之聲 絲路和鳴”紀念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誕辰120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現場,《星海·黃河》主創團隊還將廣播劇的精華片段搬到了舞臺上,現場演繹冼星海在延安窯洞中創作《黃河大合唱》的故事。當故事演繹到冼星海愛人以“炒黃豆+紅糖”制作提神“土咖啡”時,引得現場觀眾捧腹大笑。“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伴隨著激昂的音樂聲,本次片段演繹迎來結束,現場爆發雷鳴般的掌聲。
主創人員演繹《星海·黃河》音樂廣播劇片段
作為“耳朵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中國在線音頻市場用戶規模就已經達4.89億人。不少年輕消費群體文化需求強烈,并樂于為高品質文藝聲音產品付費。本次《星海·黃河》音樂廣播劇的創作,不僅是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的創新之舉,更是弘揚星海精神與紅色文化,讓更多年輕人感受人民音樂家不朽藝術靈魂的絕佳途徑,意義非凡。
(轉自番禺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