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琴動星海”星海經典樂曲鋼琴沙龍活動在番禺區圖書館星海廳舉辦,星海音樂學院鋼琴系黨總支書記許光舉、廣州市文化館副館長石泉,區相關部門單位領導,各鎮街分管領導、文體線負責人、文藝骨干,區文化館特色分館和聯盟機構骨干、公益培訓班學員,音樂老師和市民群眾代表等300人參加。
本次活動由中共番禺區委宣傳部指導,番禺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主辦,中共星海音樂學院鋼琴系總支部、番禺區文化館、番禺區融媒體中心承辦,番禺區圖書館協辦。鋼琴沙龍是“星海之聲 絲路和鳴”——紀念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誕辰12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旨在通過鋼琴藝術,傳承星海精神,弘揚嶺南文化,讓經典旋律在新時代煥發新的光彩。
專業團隊再現經典樂曲
活動現場,青年鋼琴演奏家、星海音樂學院鋼琴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劉云天,為現場觀眾演奏了《平湖秋月》與《瀏陽河》。“《平湖秋月》是一首經典高胡作品,它可以很好地展示廣東音樂的風韻。讓現場觀眾感受冼星海故鄉音樂的魅力。”劉云天表示。青年鋼琴演奏家涂宇則以一曲鋼琴獨奏《山丹丹花開紅艷艷》,傳遞炙熱的紅色旋律。專業的鋼琴演奏,余音裊裊,樂韻悠揚,讓現場觀眾同頻共振,沉浸式感受音樂文化的獨特魅力。
劉云天演奏《平湖秋月》
涂宇亮還攜手星海音樂學院優秀人才梁琦,聯袂獻上雙鋼琴演奏《黃河鋼琴協奏曲》。這首改編自《黃河大合唱》的音樂作品,分為四個樂章,分別是《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憤》《保衛黃河》,現場觀眾可以從鋼琴聲中感受到黃河的怒吼,以及中華兒女吹響的保衛號角和堅韌的民族意志。
涂宇亮與梁琦聯袂演奏《黃河鋼琴協奏曲》
交流分享領略音樂魅力
本次活動主要以“嘉賓對談+現場演繹”的形式進行,整體氛圍輕松愉快。
劉云天從廣東音樂在鋼琴演奏方面的藝術特點入手進行分享。他表示,《瀏陽河》的創作與改編繼承了冼星海倡導的音樂“民族化”道路,它證明從民間音樂寶庫中汲取養分是創作具有中國氣派、表達人民心聲的作品的最佳途徑。
劉云天分享《瀏陽河》創作改編
青年鋼琴演奏家涂宇亮,從冼星海音樂創作的時代背景、藝術風格、《黃河大合唱》的歷史背景等方面入手,分享了《黃河大合唱》改編為鋼琴協奏曲的特點與演奏技巧。“《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以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從勞動號子和民歌中吸取豐富的養分,借鑒外國音樂技巧和作曲技巧,表現群眾斗爭,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大型合唱聲樂套曲。”
涂宇亮分享自己的感悟
音樂傳承,琴動星海廳
冼星海祖籍廣東番禺,從小聽母親哼著廣東歌謠,這些浸潤著鄉音鄉情的旋律,如同最純凈的甘露,悄然滴落在小星海稚嫩的心田,從此民族音樂在他的心中生根發芽。也正是這片滋養他童年的故里鄉土,為他日后的音樂創作打下了深厚的文化根基。“我覺得冼星海的音樂傳承并且融合了很多民族化的東西,讓我有所共鳴。”現場觀眾表示。
本次鋼琴沙龍活動以靈動音符為媒,將冼星海音樂中蘊藏的力量、激情與愛國情懷淋漓展現。一段段高亢激昂的旋律交織共鳴,既詮釋著星海精神的深刻內涵,也讓紅色文化在琴鍵起落間煥發時代光芒,讓更多人感受這位人民音樂家的不朽藝術靈魂。正如冼星海在日記中的自述:“一個音樂工作者要為他終身的音樂事業革命、音樂工作奮斗到底,直到他離開世界;一個音樂工作者,一定要有遠大的眼光,偉大的魄力,永遠望著遠大的前程;一個音樂工作者,一定和民眾結合在一起,為民眾、為偉大的中華民族不懈地奮斗。”這段浸透著熾熱愛國情懷的自白,不僅是他藝術生涯的注腳,同時在沙龍活動的旋律中化作跨越時空的精神回響。
活動結束后,主辦方還將深入到廣州地鐵相關站點,陸續組織開展星海經典樂曲鋼琴沙龍活動,讓更多的市民群眾親身感受音樂文化的獨特魅力,共同弘揚冼星海的愛國主義精神。
(轉自番禺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