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援〔2021〕30號
各區政府,市直各有關單位,粵黔協作工作隊廣州工作組: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西部協作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東西部協作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根據《廣東省2021年東西部協作工作要點》《關于加強東西部協作工作的實施方案》要求,現將《廣州市2021年東西部協作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廣州市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合作辦公室
2021年7月22日
廣州市2021年東西部協作工作要點
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東西部協作決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推動我市東西部協作工作繼續走在全國前列,根據《廣東省2021年東西部協作工作要點》《“十四五”時期粵黔東西部協作協議》《廣州市加強東西部協作工作的實施方案》要求,制定廣州市2021年東西部協作工作要點。
一、保持幫扶政策穩定
1.強化組織保障。完善東西部協作各級黨政聯席會議制度,與協作地區定期互訪,召開黨政聯席會議,統籌協商、研究部署重大事項。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在財政資金投入和干部人才選派等方面工作力度不減,逐步實現從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責任單位:各區,市協作辦,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粵黔協作工作隊廣州工作組)
2.完善結對幫扶。根據協作地區特點,逐項分類優化調整幫扶政策和工作舉措。接續組織醫院、學校開展結對幫扶,支持“互聯網+”健康醫療和教育服務項目,采取“師帶徒”“校地共建”“名師+”等方式,開展遠程教育和醫療服務,實現優勢資源共享。(責任單位:各區,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協作辦,粵黔協作工作隊廣州工作組)
3.加強資金監管。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安排11.7億元東西部協作財政幫扶資金。圍繞新的形勢任務,完善東西部協作資金管理。資金向協作地區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傾斜,制訂完善東西部協作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加強對項目、資金和資產管理監督,會同協作地區加快建立縣級協作項目競爭性申報制度。(責任單位:各區,市協作辦,市財政局、市審計局,粵黔協作工作隊廣州工作組)
4.開展人才培訓和交流。結合東西部協作工作需要,舉辦協作地區黨政干部、專業技術人員、致富帶頭人等培訓班。進一步優化“組團式”人才支援,強化東西部在農業科技、文化服務、鄉村規劃、社會治理、環境整治和經濟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交流。(責任單位:各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科技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市協作辦,粵黔協作工作隊廣州工作組)
5.助力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助力協作地區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病因殘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戶,開展常態化監測預警;持續跟蹤收支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情況,對返貧戶及時落實各項幫扶舉措,實行動態清零。(責任單位:粵黔協作工作隊廣州工作組)
二、積極推動產業合作
6.支持產業園區建設。安排廣州開發區結對幫扶廣州·黔南產業園、廣州南沙開發區結對幫扶廣州·安順產業園、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結對幫扶廣州·畢節產業園。(責任單位:黃埔區、南沙區、增城區,粵黔協作工作隊廣州工作組)
7.強化特色產業協作。先行推進協作地區具備條件的結對幫扶縣共建“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產業體系,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將特色優勢產業打造成縣域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國資委,各區,粵黔協作工作隊廣州工作組)
8.支持重點產業建設。持續推進廣藥集團幫扶發展刺梨產業、越秀集團幫扶發展生豬養殖產業等國有企業項目建設,繼續開展“百企千團百萬老廣游貴州”活動。深度挖掘當地特色資源,提升兩地產業協作水平,積極引導民營企業開展“粵資投黔”。(責任單位:市國資委、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市工商聯,各區)
三、深化消費協作
9.注重市場導入。積極引導商貿流通企業、大型農貿市場等市場主體與對口地區特色產業、優質產品精準對接,進一步暢通農超對接、農企對接、農社對接、農網對接、農會對接渠道,加快幫扶產品向商品的轉變過程。(責任單位:各區,市商務局、市國資委、市農業農村局、市工商聯、市供銷總社、市協作辦,粵黔協作工作隊廣州工作組)
10.注重品牌建設。協助結對地區實施消費幫扶品牌工程,幫助引進專業化團隊,改進農特產品加工工藝、包裝設計等,支持打造區域品牌,實現鄉土氣息、民族風情和現代風尚的有機結合。(責任單位:各區,市商務局,粵黔協作工作隊廣州工作組)
11.加強“五專”建設。整合現有資源,進一步加大我市“五專”(專柜、專館、專區、專列、專站)的建設力度,拓寬協作地區產品的展示和銷售渠道。積極協助協作地區培育壯大流通型龍頭企業、農村經紀人才隊伍、農村電商三大銷售主力。繼續支持廣東東西部協作產品交易市場及市、區消費幫扶中心(專館)等建設,鼓勵各類電商平臺、社交新媒體、網絡直播平臺持續加大對協作地區產品銷售力度。(責任單位:各區,市商務局、市協作辦,粵黔協作工作隊廣州工作組)
12.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認定。鼓勵支持在協作地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推動協作地區農產品認證、溯源,支持協作地區冷鏈物流、產品安全檢測體系等配套建設。(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13.加強消費幫扶。通過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網絡銷售平臺采購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繼續組織開展特色農副產品進機關、進學校、進醫院、進金融機構等活動。各級工會按照有關規定同等條件下優先購買本市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地區消費幫扶產品,優先安排到協作地區開展工會活動。(責任單位:各區,市商務局、市總工會、市供銷合作總社、市協作辦,粵黔協作工作隊廣州工作組)
四、深化勞務協作
14.加大就地就近就業力度。積極指導在協作地區落戶企業增加有勞動能力的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用工數量;摸清新增和調整的對口幫扶縣(區)農業龍頭企業、扶貧車間家底,接續發揮扶貧車間、扶貧農場作用,幫扶脫貧勞動力、農村勞動力就近就業;鼓勵協作地區合理設置保潔環衛、防疫消殺、卡點值守等公益崗位;持續助力提升協作地區非遺蠟染刺繡等“貴州名片”社會知名度,促進當地婦女就近就業致富。(責任單位:市國資委、市總工會、市婦聯,各區,粵黔協作工作隊廣州工作組)
15.持續實行援企穩崗。加大對吸納協作地區脫貧人口較為集中的用工企業的扶持力度,落實好減稅降費、扶持補貼等優惠政策,以穩企帶動穩崗。(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國資委、國家稅務總局廣州市稅務局,各區)
16.完善廣州與協作地區的勞務輸出對接機制。發揮協作地區駐廣州勞務協作工作站、“山海心連之家”服務站作用,提高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和服務水平。探索建立健全外省在穗務工人員實名制數據庫,針對性地開展送政策、送資金、送服務活動,多形式開展城市融入、心理健康、醫療救助等跟蹤服務。(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各區)
17.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依托“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幫助協作地區脫貧勞動力、農村勞動力提升勞動技能;進一步推動送訂單到村、送就業到戶、送技能到人,穩定并擴大校企合作等辦班規模。(責任單位:各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國資委、市工商聯、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粵黔協作工作隊廣州工作組)
五、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18.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協助協作地區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助力協作地區做好村莊規劃建設,保護好鄉村特色、民族文化、自然風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等。探索市屬國有企業參與國家鄉村振興重點縣建設“廣黔同心”鄉村振興示范樣版鎮(村)。(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國資委,各區,粵黔協作工作隊廣州工作組)
19.組織實施“萬企興萬村”行動。鼓勵引導社會組織、各界人士等積極參與協作,積極引導我市民營企業參與東西部協作鄉村振興戰略。幫助協作地區提高鄉村教育、醫療衛生、健康服務、關愛婦女兒童等公共服務的供給水平和質量。(責任單位:各區,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國資委、市工商聯、團市委、市婦聯,粵黔協作工作隊廣州工作組)
20.支持協作地區開展數字鄉村建設。利用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科技手段,發展智慧農業,融合文旅規劃,探索鄉村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建設。(責任單位:各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粵黔協作工作隊廣州工作組)
21.加強科技協作。發揮廣州科研院校的作用,在農業種養、生物科技等方面,組織專項研究、產學研用合作開發等,提升協作地區農業科技、農產品精深加工和新產品研發等能力。(責任單位:各區,市科技局、市農業農村局,粵黔協作工作隊廣州工作組)
22.助力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推廣七星關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經驗,圍繞實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要求,從就業、產業、教育、衛生、社區治理、文化體育、基礎設施、長幼服務等八個方面助力協作地區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工作。(責任單位:各區,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粵黔協作工作隊廣州工作組)
六、工作要求
23.提高政治站位。各單位要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表彰大會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精神,抓好東西部協作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從講政治的高度統一思想認識,對表任務清單,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責任單位:各區,有關市直單位,市協作辦,粵黔協作工作隊廣州工作組)
24.強化主體責任。各單位主要領導要親自抓,主動搞好對接,定期進行座談、走訪,充分了解結對幫扶地區的實際需求,聽取援派干部的意見建議,結合黨史學習教育要求,在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的行動中,切實解決好重點難點問題。(責任單位:各區,有關市直單位,市協作辦,粵黔協作工作隊廣州工作組)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