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對口支援協作和幫扶合作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前方工作組(隊、指揮部):
《廣州市創建全國消費幫扶示范城市工作方案》已經廣州市對口支援協作和幫扶合作工作領導小組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有關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反饋給市對口支援協作和幫扶合作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協作辦)。
廣州市對口支援協作和幫扶合作工作領導小組
2022年5月27日
廣州市創建全國消費幫扶示范城市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大力實施消費幫扶助力鄉村振興的有關文件精神,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鄉村振興局和省關于創建消費幫扶示范城市的部署要求,圍繞消費幫扶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幫扶地區農業產業發展和脫貧群眾穩定增收,切實推動共同富裕,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繼續大力實施消費幫扶、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市場經營、互惠互利原則,以促進地區產業發展、助力群眾增收為目標,推動廣州創建全國消費幫扶示范城市,構建消費幫扶可持續發展新格局,譜寫更加秀美的鄉村振興嶄新篇章。
(二)建設原則
——政策支撐、持續推進。以中央關于大力實施消費幫扶助力鄉村振興的有關文件精神為指導,按照省的通知要求,持續加大消費幫扶各類政策、資金、項目等支持力度,促進消費幫扶工作更加規范、有序、可持續發展。
——市場調控、資源整合。“有形的手”與“無形的手”協同發力。在做好頂層設計的同時,統籌協調各方資源,做好消費幫扶引導、組織、對接、服務等工作,尊重市場規律,根據廣州市場的“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真實需求,科學引導幫扶地區農業產業對接,建立供需合理銜接的良性循環。
——全城聯動、合力幫扶。構建“政府推動+市場驅動”的“雙輪驅動”,組織推動更多幫扶地區優質農特產品走向市場,積極倡導黨政機關、各級工會以購代扶、愛心助農,形成常態機制。引導國企民企、社會組織、市民群眾成為參與消費幫扶的生力軍,營造全城聯動、全民參與、合力幫扶良好氛圍。
——全網覆蓋、拓寬渠道。采取“線上+線下”“電商+商超”相結合模式,組織協調832平臺,消費幫扶專館、專區、專柜“三專”平臺,批發市場、連鎖商超、大型電商、廣州博覽會展貿平臺等消費平臺同步發力,不斷拓寬產品銷售渠道,打造全面立體、全網覆蓋的分銷網絡。
(三)主要目標
——推動“產品”向“商品”轉變。加強市場、產業調研,促進幫扶雙方政府、企業交流,引導生產、銷售企業精準對接大灣區市場,以市場為導向,通過“統一組織、統一品控、統一標準、統一包裝、統一物流、統一定價、統一宣傳”的全鏈條協調保障體系,降低成本、提質增效,打造品牌效應。
——推動“品質”向“品牌”轉變。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市場運作,借助市場機制引導,老字號企業優勢賦能,聚力打造區域公共優質品牌,整合資源提升產品的市場核心競爭力,構建起符合市場規律的大分銷大流通大保障的聯盟體系。
——推動“產業幫扶”向“產業振興”轉變。堅持生態優先,聚焦幫扶地區優質資源,有計劃、有重點地幫助做強做優做大農業特色產業,協助打造“一縣一業”“一縣一品”產業發展體系,加快推進“產業幫扶”向“產業振興”的轉變。
二、重點工作
(一)加強力量建設,提升服務保障
1.建設消費幫扶聯盟體系。整合幫扶雙方政府部門、前方工作組、線上電商、線下商超、媒體等相關單位,組建百支隊伍、千名骨干、萬人團隊的消費幫扶聯盟力量體系,以促進幫扶地區產業發展、帶動脫貧群眾增收致富為目標,堅持“助農、惠民、強企”理念,分工合作服務產供銷各個環節,推動幫扶地區農特產品“出山入灣”,打造區域公共品牌,為推動消費幫扶可持續發展提供力量保障。
2.建設十大批發市場聯盟。合理規劃幫扶產品廣州市場集散地,打造江南果蔬批發市場、黃沙水產市場、芳村茶葉市場、荔塱批發市場、如意果品交易中心、槎頭蛋品綜合批發市場、東旺食品批發市場、廣州國際醫藥港、芳村農產品批發中心、嶺南花卉市場等十大批發市場聯盟,負責幫扶地區農特產品的貨源對接和一級分銷,為幫扶地區產品快速進入廣州市場,并以廣州市場為基點,順利進入大灣區市場、全國市場提供服務保障。
3.建設消費幫扶百館聯盟。以有幫扶任務、幫扶情懷的國企、農業龍頭企業為基礎,成立超100個消費幫扶專館,幫扶范圍包括農業指導、產品研發、市場推廣、電商運營、人才培訓等方面,全方位為幫扶地區產業發展、群眾增收提供市場服務和技術支持。天河區聯合中國社會幫扶網打造廣東農科專館示范點,全面展示消費幫扶產品,以及專館在對口幫扶協作工作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消費幫扶服務中心的引領作用,賦能幫扶地區大宗農特產品,助力打通農貨出山入灣的通道。
4.建設連鎖超市千店聯盟。協調動員華潤萬家、麥德龍、勝佳超市、市供銷社小鮮驛站、8字連鎖店等連鎖商超在商業旺鋪明顯區域設置消費幫扶專區,組成廣州消費幫扶“千店聯盟”,在市場、門店覆蓋最廣的華潤萬家超市打造示范點,為幫扶產品開通綠色通道,減少上架審核流程,開展推廣促銷活動,為幫扶產品打開消費市場。
5.建設消費幫扶專柜萬機聯盟。動員各企事業單位積極支持專柜建設,在保持已投放專柜高效運營基礎上,進一步促進專柜“數量+質量”雙提升。依托專柜“小身板+大宣傳”的特點,在“人留量+人流量”雙大區域,推廣“零距離體驗式促銷”的幫扶模式。
(二)突出產業幫扶,形成規模效應
6.抓好一縣一品。定期梳理篩選幫扶地區優質農特產品,持續更新調整《廣州市優質幫扶產品名庫》,助力幫扶地區一縣一品產業發展。及時向黨政機關、社會團體印發公開,通過政府背書、品牌賦能,切實提高幫扶產品品牌辨識度和知名度。
7.打造重點產業。刺梨產業。發揮廣藥集團開發的刺檸吉系列產品宣傳品牌效應,帶動貴州上百家刺梨生產企業擴大生產銷售規模,助力刺梨產業發展壯大。雞蛋產業。加強貴州雞蛋品牌建設,在產品溯源、標準體系、質檢品控上加強管控,確保區域公共品牌形成核心價值,重點在批發市場、連鎖商超加強推廣,打造貴州明星產品。蔬菜產業。推動江楠集團、粵旺集團等龍頭企業繼續加大在貴州的投資力度,以貴州優質的生態環境為基礎,大力發展蔬菜產業,依托廣州批發市場旺盛的市場需求,打造集生產基地、物流、倉儲、運輸、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生豬產業。推動越秀集團在畢節和黔南建設生豬養殖全產業鏈平臺,形成年出欄生豬200萬頭、屠宰100萬頭、年產飼料30萬噸的生產規模。特色農產品深加工產業。發揮廣州老字號企業技術優勢,對貴州大米、茶葉、山茶油、核桃、山藥、南瓜、土豆、紅薯等優質農產品實行深加工,科技賦能、品牌賦能并舉,組織100多家專館開展大分銷。非遺產業。通過送設計、送訂單、送流量,在永慶坊、上下九步行街等商業旺地打造示范點,采取“直播+電商+非遺+幫扶”新模式,打造蠟染刺繡億元產業,幫助脫貧繡娘穩定增收。
(三)打造區域示范,促進全面提升
繼續探索推進荔灣九大模塊示范建設,大力培育產銷供應鏈和市場主體,構建以產地和消費地為載體、以骨干企業為平臺的新業態新模式,推動政策功能由傳統的產銷對接,向消費端倒逼產業鏈調整的方向提檔升級。
8.廣東東西部協作產品交易市場(深加工版塊)
以服務協作地區發展、服務鄉村振興、服務大灣區市場、拉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為出發點,與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建設相協調,籌備建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供銷集散地,打造鄉村振興展銷示范中心。堅持以服務為先導,以效益為目標,逐步優化提升交易市場建設,加大交易市場招商引客力度,使交易市場成為全國各地特色深加工農產品促銷區。
9.全國中藥材展貿中心鄉村振興館(中藥材版塊)
在廣州國際醫藥港建設全國中藥材展貿中心鄉村振興館,打造零縫隙、無邊界、全渠道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現代化智能商貿平臺及“互聯網+中藥材”交易平臺,為協作地區中藥材、藥食同源、大健康產業提供品牌與產品推廣渠道、專業級交易撮合服務。
10.芳村農產品批發中心、黔貨出山服務展銷中心(果蔬生鮮版塊)
以芳村農產品批發中心、黔貨出山服務展銷中心為樞紐,以專業的物流技術、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嚴謹的操作規范,輻射各幫扶地區建立暢通快捷、物美價廉的果蔬生鮮食品配送網絡,從根本上解決幫扶地區農產品“難賣”問題,建設高產、高質、高效的現代化果蔬生鮮集散體系。
11.南方茶葉市場鄉村振興專區(茶葉版塊)
利用南方茶葉市場基礎優勢,積極開拓幫扶地區茶葉產業交流合作,充分發揮雙方各自優勢,拓展國內外市場,擦亮幫扶地區茶葉產業品牌,借鑒著名茶企成功經驗,轉變茶農生產觀念,革新制茶設備技術,推動無公害、綠色、有機茶開發,有效促進幫扶地區茶葉產業可持續發展。
12.如意果品市場鄉村振興專區(干果版塊)
通過發揮如意果品市場作為華南干果銷售集散地平臺的作用,扎實推進與協作地區的產銷精準對接,與干果產地及品牌企業開展實質性合作,全面推進探索“現代物流+專業市場運營管理+展會貿易”戰略發展目標,推進幫扶地區干果企業發展上新臺階。
13.黃沙水產交易市場鄉村振興專區(水產版塊)
助推幫扶地區特色水產,如貴州娃娃魚、鱘龍魚等進入廣東市場,按照“特色化、產業化、標準化、無公害”要求,大力發展高優水產品養殖銷售。同時大力支持水產品精深加工,鼓勵幫扶地區水產加工企業開展技術開發,拓展加工領域,擴大生產規模,抓好水產品牌創建工作。
14.嶺南花卉市場鄉村振興專區(花卉版塊)
優化嶺南花卉市場發展格局,以工業化思維推進協作地區花卉產業轉型升級,深化與協作地區花卉產業交流合作,力促兩地新建花卉園區落地,帶動各地花卉研發、生產、流通等產業鏈優化升級,全面提升協作地區花卉產業外向化水平,全面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花卉產業高地。
15.永慶坊、泮塘五約、上下九步行街非遺產品鄉村振興專區專館(非遺版塊)
通過在永慶坊、泮塘五約設置非遺產品鄉村振興專區,在上下九步行街打造非遺專館,搭建與協作地區城市與鄉村、傳播與保護之間的文化橋梁,以旅游開發為發展導向、非遺活態傳承為核心的“旅游反哺文化”文化保護模式,助力協作地區非遺品牌傳承與發展,利用非遺助推協作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以鄉風文明促進文化振興。
16.廣藥集團“刺檸吉”和“荔小吉”項目(刺梨和荔枝特色版塊)
繼續發揮廣藥集團頭雁效應,打造“產業布局、消費幫扶、科技賦能”全產業鏈幫扶模式,助力培育刺梨產業內需體系,在激活刺梨產業內生動力的同時帶動產業騰飛,推動荔枝深加工全產業鏈發展,研發荔枝真果汁系列、荔枝氣泡水、荔枝燕窩、荔枝花膠等18款“荔小吉”荔枝深加工產品,為荔枝產業注入新動能,改變以往只能在夏季吃荔枝的傳統。加強與廣州從化和增城、湛江、茂名、惠州、陽江等荔枝主產區產業合作,共同擦亮廣東荔枝品牌,推動廣東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
(四)強化體系建設,深耕消費幫扶
17.推廣“菜籃子”工程。通過送技術、送服務,指導建設更多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對標“菜籃子”標準體系,申報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為優質農產品提供長期、穩定的銷售渠道,加快推進市內和幫扶地區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18.推進艾米稻香體系建設。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戰略部署,以艾米稻香體系為示范,通過高科技賦能、農耕文化引流,打造鄉村增綠、農民增收、文旅增效、產業提質的新發展模式,引領幫扶地區大米產業搶占市場。
19.深化廣州地鐵五專模式。充分利用廣州地鐵擁有14條線路、282座車站,日均客流接近千萬人次的流量優勢、窗口優勢、傳播優勢,在廣州地鐵探索打造專列、專站、專館、專區、專柜“五專”平臺。專列:在廣州地鐵中樞線路推出至少2條消費幫扶主題專列,成為宣傳農特產品出山進城、幫扶地區人文歷史的“移動宣傳線”,通過口口相傳、微信朋友圈迅速形成話題發酵,達到最佳宣傳效果。專站:在人流量多的地鐵換乘站布設消費幫扶專站,宣傳中央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要指示精神,推介幫扶地區優質產業,介紹廣州市消費幫扶經驗。專館:以廣州地鐵幫扶企業綠品源公司、消費幫扶聯盟企業生長地公司為主體,在廣州地鐵打造消費幫扶專館,集幫扶、展示與銷售于一體,積極探索幫帶幫扶地區企業發展的新思路。專柜:組織廣州運通購快科技有限公司、粵旺集團、江楠集團、農夫山泉(安吉)智能生活有限公司、青島易觸科技有限公司在地鐵站、重點辦公場所打造消費幫扶專柜示范點,讓地鐵的全線網化身為“產品的銷售網”。專區:利用地鐵部分場館打造消費幫扶專區,講述廣州對口支援幫扶故事,展示展銷幫扶地區有代表性的優質農特產品,著重在消費體驗上下功夫,打造成廣州消費幫扶的形象專區。
20.開展電商直播及培訓。堅決貫徹中央關于發揮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網絡銷售平臺作用的指示要求,結合當前防疫形勢及大眾消費習慣的轉變,發揮廣州直播電商節、電商之都的天然優勢,大力挖掘電商平臺和直播帶貨消費潛力。組織消費幫扶專館、幫扶地區企業參加廣州直播電商節,在淘寶、京東等大型電商平臺設立助農專場。與字節跳動開展合作,鼓勵江楠鮮品等電商平臺利用抖音直播商城帶動幫扶地區農特產品銷售,組織消費幫扶專館在抖音平臺開設百家網店。協調推進平臺電商、直播電商、社交電商、新零售等更多生鮮電商平臺及創業主體參與消費幫扶,鼓勵支持發展消費幫扶社區電商、社區團購、微商分銷、自媒體運營、直播電商等新業態。發揮品牌效益,持續開展“工惠行”直播帶貨活動。以黃埔幫扶館為示范,協同消費幫扶企業、電子商務培訓學校機構,組織直播帶貨專項培訓,依托全年助農直播帶貨活動開展實戰演練,切實推動幫扶產品占領線上電商高地,并為幫扶地區培養一批電子商務、直播帶貨運營人才,建設一批電商直播基地。
21.拓展展會、花市等模式。在廣州博覽會、茶博會、電商節、各大花市等展銷平臺開設助農專區,按規定落實各項政策,組織支援幫扶地區企業參展,利用各大展貿平臺信息、流量、資源優勢,推介展銷特色優質產品,為幫扶地區招商引資,助力幫扶地區農特產品、綠植花卉等產品打開國內國際市場。
22.深耕文旅幫扶模式。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努力克服國內外疫情形勢等不利因素影響,開展文旅企業、幫扶地區文旅產業雙幫扶雙促進活動,組織文旅助力鄉村振興系列策劃活動,邀請文旅企業到幫扶地區調研考察,開發更多的精品旅游線路,在廣州開展幫扶地區文旅推介活動,利用公益廣告平臺加大文旅宣傳力度,吸引更多群眾關注,共同打造紅色資源“研學式旅游”、新形態農業“體驗式旅游”、非遺傳承“文化式旅游”、人文景觀“康養式旅游”等多種主題旅游方案,滿足各層次市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進一步激發旅游消費潛能,帶動文旅周邊產業同步提升,助力當地餐飲、住宿、民族文化、手工業等產業穩步發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文旅力量。
23.打造特色幫扶菜品進酒店上餐桌模式。廣墾臻享幫扶館充分發揮廣東農墾燕嶺大廈(五鉆酒家)的資源優勢,將幫扶地區優質食材引入餐廳,依托粵菜師傅善于博采眾長、推陳出新的特點,通過煎、炸、蒸、炒、燉等多種烹調方式,打造“茶樹菇炒牛柳”“山茶油干煎海蝦干”“蟲草花燉肉汁”“猴頭菇老雞湯”“鮮香山藥面”“智桑高桑葉菌菇面”等特色幫扶菜品,實現廚藝和特色食材的無縫鏈接。小餐桌折射大愛心,讓山區“土味”直接進到星級餐廳,使更多顧客也能“對口”幫扶。廣泛推廣“特色幫扶菜品進酒店上餐桌”模式,以創新模式為幫扶地農產品拓寬銷路,樹立起品牌形象,形成幫扶合力。
24.推進百館幫萬戶微心愿項目。為防止脫貧群眾過渡期返貧,廣州消費幫扶積極探索全新助農模式,從以往的全面幫扶、產業幫扶向精準幫扶、逐個幫扶轉變。以廣墾臻享幫扶館微心愿項目為示范,在穗協作和各專館平臺,開辟微心愿模塊,針對廣州市結對幫扶地區的脫貧群眾,尤其是重點幫扶縣脫貧群眾,發起“點亮微心愿,讓愛心接力”公益行動,先行試點從我市對口幫扶的貴州8個重點脫貧縣著手,以村為單位,通過農村電商渠道,直接批量采購部分農產品,幫助農民增產增收。
25.完善穗協作綜合服務平臺。應用“互聯網+”思維,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以廣州建設數字經濟引領型城市為契機,廣州全力打造消費幫扶一站式服務網絡平臺,突出產品發布、宣傳推介、統計分析、綜合考評四大功能,發布產品對標國內國際先進標準,打造行業優質品牌。宣傳推介最新研發產品,適時更新爆款、暢銷榜單,統計分析銷售品類、銷售額、價格區間波動、消費反饋等關鍵數據,指導產品生產銷售和改進方向。收集群眾消費口碑、留言建議并反饋,加強和消費者的直接交流,進一步讓消費幫扶深入人心,惠民惠農。完善消費幫扶專館量化考評細則,通過穗協作平臺收集專館數據并進行考核排名,實行動態退出機制,確保消費幫扶力量貫徹幫扶政策始終堅決有力,幫扶成效不斷取得進步,為實現共同富裕貢獻廣州智慧和力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區、各單位,前方工作組(隊、指揮部)要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科學謀劃全年消費幫扶工作。要自覺把消費幫扶工作列入年度重點工作,各級主要領導親自把關,研究部署,建立臺賬,明確主體責任人,設立完成時限、完善獎懲細則、分工抓好落實。全市將結合創建工作,建立幫扶數據一月一報,階段工作一季度一通報制度,對存在問題將進行全程督辦。
(二)加強機制建設。根據中央部署,省的要求,結合廣州實際,進一步完善消費幫扶可持續發展工作機制,不斷提升我市消費幫扶政策制度支持。會同幫扶地區,完善消費幫扶企業、合作社、致富帶頭人與脫貧群眾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脫貧群眾切實得到實惠。完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全市大力開展消費幫扶、創建消費幫扶示范城市的積極性。
(三)加強宣傳推廣。充分利用廣州各類媒體資源、宣傳平臺進行公益宣傳,加大幫扶地區區域公用品牌推介力度,提升幫扶地區優質農特產品的品牌效益和產品知名度。結合全國、廣東扶貧日等活動,加大消費幫扶的宣傳引導,培育社會大眾消費幫扶愛心理念,營造“人人皆可為、人人皆愿為、人人皆能為”的良好氛圍。
(四)加強監督管理。貫徹新發展理念,尊重市場規律,不搞行政攤派,不強迫命令,嚴禁弄虛作假,避免變形走樣,切實依托市場把消費幫扶工作抓實抓細。加強市場監督管理,防止人為阻擾幫扶產品進入市場、收取中間費或攪亂市場行為,確保幫扶產品質量優良、價格公道。通過消費幫扶平臺、市場監督熱線接受群眾投訴舉報,加強社會監督。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