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一、本期結論
根據2022年第二季度番禺區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基本情況以及對番禺區就業失業監測企業的分析,得出本期結論如下:
(一)番禺區人力資源市場情況
1.企業用工需求和求職人員數量同比減少。
2.求人倍率只有0.85,人力資源市場職位供不應求,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
3.第二產業用工需求同比下降,第三產業用工需求同比上升。
4.用工需求同比變化較大的行業比較多。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同比上升較大;紡織業、五金機械業同比下降較大。
5.我區外來務工人員總量同比減少,高等教育學歷占比不高。
(二)番禺區就業失業監測企業情況
1.企業總體缺工率為2.57%,普工的需求量最大。缺工人數排名前三的行業是:住宿和餐飲業,紡織、服裝、皮革和制鞋業,家具制造業。
2.企業總體就業形勢穩定,人員流失率較低。
3.普工、技工月平均工資同比基本沒變,管理人員月平均工資同比下降。
二、意見與建議
(一)強化企業服務,穩定生產經營。
(二)城市發展勿忘外來務工人員的“歸屬感”。
(三)重視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培育高素質技能人才。
編 制 說 明
一、目的
完善番禺區人力資源供求信息收集、分析、發布制度,掌握番禺區人力資源市場供求狀況,動態預測就業變化趨勢,為就業服務工作以及相關政策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二、數據來源
(一)報表:《各類招聘會統計報表》、《番禺區求職人員信息統計表》、《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情況》、《番禺區企業行業分類》、《番禺區求職人員信息調查問卷數據統計》、《流動人員入穗就業情況匯總表》等報表。
(二)人力資源信息系統:番禺就業網、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統一內部應用門戶。
(三)番禺區企業用工定點監測數據、番禺區企業就業失業情況動態監測數據。
(四)番禺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三、統計范圍與對象
統計范圍涵蓋番禺區人力資源市場就業、用工情況。統計對象主要包括進入番禺區人力資源市場和各鎮(街)勞動保障中心登記招聘的企業和求職者、番禺區就業失業監測企業、區內主要人力資源機構的求職者。
四、統計方法與報告
(一)行業分類參照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4754-2017),并結合番禺區行業特色對番禺就業網的行業分為19大類,對番禺區就業失業監測企業行業分為14大類。
(二)番禺區就業中心收集數據進行匯總后形成分析報告。
五、閱讀報告的對象
相關職能部門、區廠商會、與本中心有聯系的學院(校)、企業、求職者。
此項數據來源于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統一內部應用門戶中的就業培訓信息系統中的流動人員入穗就業情況數據。
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末,我區就業登記在冊的外來務工人員有802632人,同比減少2.95%,其中,本省市外戶籍占31%,外省戶籍占69%。
2022年第二季度末,我區外來務工人員按就業地劃分,人數排名前三的鎮(街)是大龍街、南村鎮、大石街,占我區外來務工人員總數的比例分別為13.54%、11.51%、8.75%。總體排名跟2021年同期相比沒有變化。

圖1-1外來務工人員就業地分布情況
2022年第二季度末,我區外來務工人員按學歷劃分,初中及以下學歷占比50%,高中、中專學歷占比28%,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22%。跟2021年同期相比沒有變化。

圖1-2外來務工人員學歷情況
此項數據來源于“番禺就業網”用人單位登記招聘各類人員信息以及求職者信息,番禺區人力資源市場舉辦的現場招聘會、網上招聘會和鎮(街)舉辦的現場招聘會求職者信息。
1.用工需求和求職人數減少
2022年第二季度,用人單位登記招聘各類人員7510人次,同比減少73.83%。求職人數為8877人次,同比減少21.24%。
原因分析:上述數據有較大程度的減幅,主要原因:一是部分企業訂單減少,加班情況也減少,需求的人員也相應減少。二是外來務工人員減少,部分企業生產一線員工離職后返鄉,導致求職人數減少。

圖2-1需求人數與求職人數變化走勢
2.人力資源市場職位供不應求,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
2022年第二季度,用工需求人數與求職人數的比率(求人倍率)為0.85,同比下降1.70,即從2021年平均2.55個崗位對應1名求職者,下降到今年平均0.85個崗位對應1名求職者。

圖2-2求人倍率變化走勢
此項數據來源于“番禺就業網”用人單位登記招聘各類人員信息。
1.第三產業用工需求占比最大
2022年第二季度,第一產業用工需求比例為2.20%,同比上升1.52%;第二產業用工需求比例為27.24%,同比下降18.31%;第三產業用工需求比例為70.56%,同比上升16.79%。

圖2-3產業用工需求比例
2.用工需求變化較大的行業較多
2022年第二季度,批發零售業、電子設備業、房地產和建筑業占用工需求的前三位。用工需求同比變化較大的行業有: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同比上升4.02%;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同比上升3.79%;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同比上升3.73%;紡織業,同比下降6.93%;五金機械業,同比下降6.32%。

圖2-4行業用工需求比例與去年同期對比
3.用人單位對高等教育學歷人員的需求上升較大
2022年第二季度,用人單位對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員的需求占用工需求總量的22.04%,同比上升8.22%。

圖2-5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用工需求
4.生產工需求大
2022年第二季度,用人單位需求較大排名前三位的工種為生產工、業務員、文員,分別占工種總需求的19.49%、16.90%、5.47%,其中生產工的需求同比下降9.58%,業務員的需求同比下降0.20%,文員的需求同比下降1.03%。

圖2-6工種需求對比
此項數據來源于番禺區人力資源市場舉辦的現場招聘會、番禺就業微信公眾號、前臺求職者的統計數據。
1.微信平臺對比傳統線下平臺人氣旺盛
傳統招聘會、服務窗口職業介紹等線下平臺的求職熱度①低,人氣比較冷清,移動端等線上平臺的求職熱度高。2022年第二季度,番禺區人力資源市場繼續暫停舉辦現場招聘會。求職者主要通過番禺就業網和番禺就業微信平臺求職。2022年第二季度,通過番禺就業微信查看招聘信息的有108712人次,同比增加3.15%。
2.求職者男性占比高于女性,且大齡求職者居多
2022年第二季度,到前臺求職的人員有421人,其中,男性求職者占比60%,同比不變,女性求職者占比40%,同比不變;16至35歲的求職者占比40%,同比不變,36歲及以上的求職者占比60%,同比不變。

圖2-7求職者性別結構 圖2-8求職者年齡結構
3.受過高等教育的求職者占比上升
2022年第二季度,到前臺求職的人員中,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50%,同比上升15%;高中(含中專、中技)、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合計占比50%,同比下降15%。

圖2-9求職者文化程度
此項數據來源于16個鎮(街)勞動保障中心的求職者統計數據。
2022年第二季度,求職者有5567人,其中,本市戶籍占比44%(番禺區戶籍占42%,廣州市其他區戶籍占2%),本省外市戶籍占比28%,外省戶籍占比28%。

圖3-1求職者戶籍情況
2022年第二季度,求職者按年齡段劃分:16歲至25歲占比14%,26歲至35歲占比29%,36歲至45歲占比31%,46歲及以上占比26%。

圖3-2求職者年齡情況
2022年第二季度,求職者按學歷劃分:初中及以下學歷占比34%,中專、中技、高中學歷占比40%,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26%。

圖3-3求職者學歷情況
2022年第二季度,求職者期望從事工種類別排名前三的是:普工類,有33%求職者選擇;文職類,有26%求職者選擇;技術類,有17%求職者選擇。

圖3-4求職者求職意向
2022年第二季度,求職者期望從事行業排名前三的是:紡織、服裝、皮革和制鞋業,有13%求職者選擇;珠寶首飾業,有12%求職者選擇;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有11%求職者選擇。

圖3-5求職者期望從事的行業
2022年第二季度,求職者期望就業地排名前三的是:東環街,有18%求職者選擇;沙頭街,有16%求職者選擇;市橋街,有14%求職者選擇。

圖3-6求職者期望就業地
2022年第二季度,求職者期望月薪主要集中在:3001-4000元,占比22%;4001-5000元,占比31%。

圖3-7求職者期望月薪
2022年第二季度,求職者求職主要考慮以下因素:是否參加社會保險,有58%求職者選擇;經濟收入(工資及福利),有56%求職者選擇;工作地點,有43%求職者選擇。

圖3-8求職者求職考慮的因素
此項數據來源于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統一內部應用門戶中的就業培訓信息系統中的就業登記備案數據。
2022年初至2022年第二季度末,番禺區城鎮登記失業人員②總數為10890人,同比減少10.72%;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人數為4771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期末實有人數4618人。
2022年初至2022年第二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人數4771人,同比減少37.73%。

圖4-1 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情況
2022年第二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期末實有人數4618人,同比增加33.47%。

圖4-2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期末實有人數變化走勢
原因分析:城鎮登記失業人員人數和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人數出現一定程度減幅,主要原因:求人倍率只有0.85,人力資源市場職位供不應求,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找工作難度增大,企業員工更愿意從事原有工作,離職人員較少。因此城鎮登記失業人員人數和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人數有一定程度減幅,相對應的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期末實有人數有一定程度增幅。
為更廣泛地了解我區企業的用工形勢,我們聯合各鎮(街)勞動保障中心對轄區內1060家“四上”企業開展就業失業情況動態監測工作。
2022年第二季度,我區企業就業失業情況動態監測的有效數據為1050家,在崗總人數為169200人,其中:普工、技工、管理人員、其他人員分別占比60%、20%、15%、5%。有招聘計劃的企業有519家,占比49.43%;計劃招聘總人數為9818人,其中:普工、技工、管理人員分別占比67%、24%、9%。有流失員工的企業有580家,占比55.24%;流失總人數為7283人,其中:普工、技工、管理人員分別占比70%、21%、9%。
2022年第二季度,我區1050家就業失業情況動態監測企業主要分為14個行業,分別是: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屬制品業,住宿和餐飲業,通用設備制造業,紡織、服裝、皮革和制鞋業,汽車制造業,珠寶首飾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家具制造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其中,企業數量最多的是“批發和零售業”,占比25%;企業數量最少的是“家具制造業”和“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占比都只有1%。

圖5-1行業結構
1.用工量變化較大的行業較多
2022年第二季度,14個行業中用工量占比排名前三的是:批發和零售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分別占用工總量13.53%、9.45%、9.41%。用工量最少的是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占用工總量0.30%。用工量變化大的行業有:批發和零售業,同比增長13.37%;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同比增長11.80%;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同比增長6.03%;房地產業,同比減少8.34%;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同比減少4.74%;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同比減少4.61%;其他行業用工量變化較小。

圖5-2 行業用工量比例
2.企業在崗員工以外來務工人員為主
2022年第二季度,企業在崗員工中,番禺區戶籍的占比16%,市內非本區戶籍占比11%,省內市外戶籍占比21%,外省戶籍占比52%。

圖5-3 在崗員工戶籍情況
3.企業在崗員工中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不低
2022年第二季度,企業在崗員工中,初中及以下學歷的占比30%,高中、中專、中技學歷的占比30%,大專及以上學歷的占比40%。

圖5-4 在崗員工學歷情況
4.企業在崗員工中2020至2022屆的畢業生占比不少
2022年第二季度,企業在崗員工中,2020屆至2022屆的中專、中技、高中畢業生有4534人,占在崗總人數2.68%;其中,2020屆的占比1.03%,2021屆的占比0.91%,2022屆的占比0.74%。
2022年第二季度,企業在崗員工中,2020屆至2022屆的高校畢業生有5326人,占在崗總人數3.15%;其中,2020屆的占比1.24%,2021屆的占比1.17%,2022屆的占比0.74%。
5.企業管理人員月平均工資下降
2022年第二季度,企業在崗員工中,普工月平均工資為4493元,同比上升0.60%;技工月平均工資為5741元,同比上升0.02%;管理人員月平均工資為8084元,同比下降5.23%。

圖5-5在崗員工月平均工資變化走勢
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末,十四個重點城市的企業最低工資標準維持上季度標準不變。番禺區企業最低工資執行廣州市的標準2300元/月,非全日制職工小時最低工資標準22.2元/小時。

圖5-6國內重點城市最低工資標準
1.企業計劃招聘以普工為主
2022年第二季度,企業計劃招聘總人數為9818人,計劃招聘總人數占在崗總人數的5.80%。普工、技工、管理人員分別占計劃招聘總人數的67%、24%、9%。

圖5-7各工種計劃招聘人數比例
2.計劃招聘人數較多集中在三大行業
14個行業中,每個行業計劃招聘人數占計劃招聘總人數比例排名前三的是批發和零售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分別占9.10%、8.30%、7.33%;占比最低的是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占0.19%。

圖5-8行業計劃招聘人數比例
3.企業總體缺工率較低
企業在2022年第二季度內已招聘了5474人,實際缺工總人數為4344人。實際缺工總人數占在崗總人數2.57%(缺工率),同比下降2.15%。14個行業中,缺工率排名前三的是:住宿和餐飲業,紡織、服裝、皮革和制鞋業,家具制造業,分別為5.53%、5.40%、4.83%。缺工率最低的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為0.69%。

圖5-9行業缺工率
4.生產工最緊缺
企業緊缺的職位總人數有3609人,其中排名前三的是:生產工、業務員、技工,分別占比32.59%、7.34%、5.93%。

圖5-10緊缺職位
5.部分企業存在“招工難”問題
1050家企業中認為招工容易的占比5%,較容易的占比10%,一般的占比64%,較困難的占比16%,困難的占比5%。

圖5-11招工難易程度
有“招工難”現象的企業中認為存在“招工難”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工人技能水平達不到企業要求招不到人,有29.46%企業選擇;普工與技工缺崗數量大難招夠人,有25.89%企業選擇;人才供求錯位,結構性矛盾招不到人,有21.43%企業選擇;企業員工工資福利待遇問題招不到人,有20.09%企業選擇。

圖5-12造成“招工難”的主要原因
6.企業對新招聘人員的年齡要求總體比較寬松
企業對新招聘人員的年齡要求:普工平均40歲以下,技工平均40歲以下,管理人員平均42歲以下。
企業對新招聘普工的年齡要求按年齡段劃分:16-35歲,有34%企業選擇;36-45歲,有39%企業選擇;46歲及以上,有27%企業選擇。
企業對新招聘技工的年齡要求按年齡段劃分:18-35歲,有32%企業選擇;36-45歲,有48%企業選擇;46歲及以上,有20%企業選擇。
企業對新招聘管理人員的年齡要求按年齡段劃分:18-35歲,有23%企業選擇;36-45歲,有52%企業選擇;46歲及以上,有25%企業選擇。

圖5-13新招聘普工年齡要求 圖5-14新招聘技工年齡要求

圖5-15新招聘管理人員年齡要求
7.企業以網絡招聘方式為主
企業采用的招聘新員工方式排名前三的是:網絡招聘,有80.29%企業采用;通過老員工介紹新人入職,有60.76%企業采用;到政府辦的就業服務機構招聘(市、區、街),有33.43%企業采用。

圖5-16企業招聘方式
8.用工規范、合理的工資水平、良好的工作環境是企業吸引求職者的主要優勢
企業吸引求職者的主要優勢排名前三的是:用工規范,嚴格執行勞動法律法規和用工管理的相關規定,有74.86%企業選擇;有合理的工資水平,有72.48%企業選擇;有良好的工作環境,有68.95%企業選擇。

圖5-17企業吸引求職者的主要優勢
1.企業流失人員主要為普工
2022年第二季度,企業流失員工總數為7283人,其中普工、技工、管理人員分別占比70%、21%、9%。

圖5-18工種流失比例
2.三大行業流失人數占比較大
14個行業中,每個行業流失人數占流失總人數比例排名前三的是:汽車制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分別占比11.66%、10.04%、8.86%;占比最低的是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為0.19%。

圖5-19行業人員流失比例
3.用工總體穩定,人員流失率較低
企業流失總人數占在崗總人數4.30%(流失率),同比下降1.42%。流失率排名前三的行業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家具制造業,分別為7.75%、6.56%、6.03%。流失率最低的是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為2.72%。

圖5-20行業人員流失率
4.人員流失原因以個人原因為主
企業人員流失原因排名前三的是:個人原因,有60.19%企業選擇;受疫情影響訂單不足,有29.71%企業選擇;員工認為工資待遇不理想,有18.76%企業選擇。

圖5-21人員流失原因
在開展工作過程中我們了解到有勞務派遣公司組織對口脫貧地區的勞動者到我市就業,因企業訂單減少、缺少加班,收入降低而主動離職回到勞動力輸出地。當地政府了解到相關情況后出臺政策鼓勵回流人員回廣州就業。
為更好了解企業情況,我們對漢威泰(廣州)電器制造有限公司、廣州鵬輝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州松下空調器有限公司等18家制造業企業開展專項問卷調查,了解到企業相關情況如下:
一是企業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來對比去年同期的加班情況,增加、持平、減少分別占比6%、33%、61%。
二是企業現在的加班頻率情況,每天加班、每周有2-3天加班、每周偶爾加班1次、不用加班分別占比17%、44%、28%、11%。
三是企業現在的生產訂單情況,正常、缺少、能維持生產1-3個月、能維持生產4-6個月分別占比39%、39%、17%、5%。
四是企業生產一線員工2022年第二季度月平均工資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持平、減少分別占比11%、56%、33%。企業生產一線員工2022年第二季度月平均工資減少的主要原因:生產量不足、缺少加班,分別占比67%、33%。
五是2022年第二季度企業生產一線員工增減員情況,有增員、員工基本無流失、有減員分別占比6%、72%、22%。有減員的企業減員占一線員工的百分比從2%至10%不等。造成員工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因收入減少員工辭職。
總的來說,部分企業存在訂單減少、加班減少、員工收入下降等情況,但造成企業減員的比例卻不高;因當前就業形勢造成找工作難度較高,員工處于觀望態度的也不少。據某企業人事專員介紹,很多員工就算領基本工資也不愿離職,企業也愿意留住員工,避免員工流失。
我們支持區內用人單位要適應新就業形態,調整用工方式,引導靈活就業人員提供就業服務,滿足用人單位階段性用工需求;大力宣傳廣州市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政策,用政策促就業、穩就業。2022年第一季度,番禺區成功申領靈活就業補貼5977人,其中35歲及以下的占比不足1%,36歲至45歲占比25.20%,46歲及以上占比74.50%,申請靈活就業補貼的人員主要是就業困難人員。
(一)強化企業服務,穩定生產經營。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便民惠企優化營商環境,結合實際,多措并舉,完善機制,落實責任,為激發市場活力,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切實將上級各項惠企惠民政策落實到位。積極協調解決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困難,共同為企業發展提供高效優質服務,當好企業的“貼心保姆”“后勤部長”,讓企業放心投資、安心發展,助推企業生產經營穩定。
(二)城市發展勿忘外來務工人員的“歸屬感”。大量外來務工人員進入城市,安居才能樂業,要融入當地環境,就要逐步解決他們的社會福利和后續發展等問題。我們要的是包容性發展,不能把外來務工人員看作二等市民,必須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營造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努力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務,給他們縱向流動的公平機會,讓外來務工人員“生活有希望、奮斗有回報”,增強他們的“歸屬感”,使外來務工人員愿意留在我區助力城市發展。
(三)重視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培育高素質技能人才。繼續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實訓基地。使用失業保險基金支持穩崗和培訓,加快培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急需人才,讓更多勞動者掌握一技之長,讓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輩出。尤其要注重重大項目、重點產業,積極開展裝備制造等急需緊缺和“高精尖”高技能人才培訓工作。
李克強總理指出“就業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國家“十四五”規劃要求: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因此,我們要立足全區就業工作大局,以“服務貼心、就業稱心”為宗旨,“群眾滿意”為標準,大力推進“互聯網+就業服務”,加大力度完善番禺就業網站、微信公眾號、自助招聘市場等線上線下服務平臺建設,不斷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推進落實“六穩”“六保”工作,落實《廣東省進一步穩定和促進就業若干政策措施》,讓群眾和企業能更便捷地獲得就業信息、就業政策、就業服務,形成良好的就業工作格局,圍繞實現廣州市“四個出新出彩”目標,打造優質便民的就業服務品牌。
①求職熱度是反映現場招聘會人氣指數的一項重要指標,能夠反映出人力資源市場現場招聘會的社會影響力。
②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指在勞動年齡(16周歲至退休年齡)內,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意愿,處于無業狀態并在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進行失業登記的番禺區城鎮常住人員。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