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一、本期結論
根據2023年第三季度番禺區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基本情況以及對番禺區就業失業監測企業的分析,得出本期結論如下:
(一)番禺區人力資源市場情況
1.企業用工需求和求職人數同比減少。
2.求人倍率只有0.57,人力資源市場職位供不應求。
3.第二產業用工需求同比上升,第三產業用工需求同比下降。
4.用工需求同比變化較大的行業比較多。金融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食品飲料業,同比上升;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同比下降。
(二)番禺區就業失業監測企業情況
1.企業總體缺工率為2.17%,缺工率排名前三是:家具制造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金屬制品業。
2.人員流失率4.53%,企業總體就業形勢穩定,但個別行業流失率偏大。
3.第二產業參保人數同比呈上升趨勢,第三產業參保人數同比呈下滑趨勢。
二、意見與建議
(一)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根本要靠發展。
(二)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
(三)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
(四)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
編 制 說 明
一、目的
完善番禺區人力資源供求信息收集、分析、發布制度,掌握番禺區人力資源市場供求狀況,動態預測就業變化趨勢,為就業服務工作以及相關政策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二、數據來源
(一)報表:《各類招聘會統計報表》、《番禺區求職人員信息統計表》、《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情況》、《番禺區企業行業分類》、《番禺區求職人員信息調查問卷數據統計》、《流動人員入穗就業情況匯總表》等報表。
(二)人力資源信息系統:番禺就業網、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統一內部應用門戶。
(三)番禺區企業用工定點監測數據、番禺區企業就業失業情況動態監測數據。
(四)番禺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三、統計范圍與對象
統計范圍涵蓋番禺區人力資源市場就業、用工情況。統計對象主要包括進入番禺區人力資源市場和各鎮(街)勞動保障中心登記招聘的企業和求職者、番禺區就業失業監測企業、區內主要人力資源機構的求職者。
四、統計方法與報告
(一)行業分類參照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4754-2017),并結合番禺區行業特色對番禺就業網的行業分為19大類,對番禺區就業失業監測企業行業分為14大類。
(二)番禺區就業中心收集數據進行匯總后形成分析報告。
五、閱讀報告的對象
相關職能部門、區廠商會、與本中心有聯系的學院(校)、企業、求職者。
一、番禺區人力資源市場供求總體情況
(一)總體情況
此項數據來源于“番禺就業網”用人單位登記招聘各類人員信息以及求職者信息,番禺區人力資源市場舉辦的招聘會和鎮(街)舉辦的招聘會求職者信息。
1.用工需求和求職人數同比減少
2023年第三季度,用人單位登記招聘各類人員6247人次,同比減少4.64%。求職人數10883人次,同比減少8.20%。

圖1-1 需求人數與求職人數變化走勢
2.人力資源市場職位供不應求
2023年第三季度,用工需求人數與求職人數的比率(求人倍率)為0.57,同比上升0.02,即從去年同期平均0.55個崗位對應1名求職者,上升到今年同期平均0.57個崗位對應1名求職者。

圖1-2 求人倍率變化走勢
(二)需求分析
此項數據來源于“番禺就業網”用人單位登記招聘各類人員信息。
1.第二產業用工需求比例上升,第三產業用工需求比例下降
2023年第三季度,第一產業用工需求比例為3.31%,同比下降1.50%;第二產業用工需求比例為36.23%,同比上升8.00%;第三產業用工需求比例為60.46%,同比下降6.50%。

圖1-3 產業用工需求比例
2.用工需求變化較大的行業較多
今年將以下行業納入分析范圍:汽車制造業、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建筑業、教育。2023年第三季度,金融業、住宿和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占用工需求前三位。用工需求同比變化較大的行業有:金融業,同比上升11.83%;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同比上升4.63%;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同比上升3.77%;食品飲料業,同比上升3.35%;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同比下降11.75%;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同比下降8.99%;批發和零售業,同比下降8.48%;房地產業,同比下降7.33%。

圖1-4 行業用工需求比例與去年同期對比
3.用人單位對高等教育學歷人員的需求上升
2023年第三季度,用人單位對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員需求1369人,占用工需求總量21.91%,同比上升1.85%。

圖1-5 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用工需求
4.生產工和見習生需求大
2023年第三季度,用人單位需求排名前三位的工種是生產工、見習生、業務員,分別占用工需求總量24.68%、16.07%、9.40%。其中,見習生需求同比上升13.00%,業務員需求同比下降4.54%。

圖1-6 工種需求對比
(三)供給分析
此項數據來源于番禺區人力資源市場舉辦的現場招聘會、番禺就業微信公眾號、前臺求職者的統計數據。
1.微信平臺人氣旺盛
傳統招聘會、服務窗口職業介紹等線下平臺的求職熱度低,移動端等線上平臺的求職熱度高。2023年第三季度,番禺區人力資源市場無舉辦現場招聘會。求職者主要通過番禺就業網和番禺就業微信平臺求職。2023年第三季度,通過番禺就業微信查看招聘信息的有105116人次,同比減少5.17%。
2.求職者以男性為主,且大齡求職者居多
2023年第三季度,到前臺求職的人員有286人,其中,男性求職者占比60%,女性求職者占比40%,同比均不變;16至35歲的求職者占比40%,36歲及以上的求職者占比60%,同比均不變。
3.受過高等教育的求職者占比不低
2023年第三季度,到前臺求職的人員中,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35%,同比不變;高中(含中專、中技)、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比65%,同比不變。
二、業務系統在場人員情況
(一)外來務工人員情況
此項數據來源于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統一內部應用門戶中的就業培訓信息系統中的流動人員入穗就業情況數據。
1.外來務工人員總量同比略微減少
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我區就業登記在冊的外來務工人員有793257人,同比下降0.82%,其中,本省市外戶籍占31%,外省戶籍占69%。
2.外來務工人員分布沒有變化
2023年第三季度末,我區外來務工人員按就業地劃分,人數排名前三的鎮(街)是大龍街、南村鎮、大石街,占我區外來務工人員總數的比例分別為13.37%、11.57%、8.73%。總體排名與去年同期相比沒有變化。

圖2-1 外來務工人員就業地分布情況
3.外來務工人員中高等教育學歷占比不高
2023年第三季度末,我區外來務工人員按學歷劃分,初中及以下學歷占比50%,高中、中專學歷占比28%,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22%。跟去年同期相比沒有變化。
(二)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增加
此項數據來源于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統一內部應用門戶中的就業培訓信息系統中的就業登記備案數據。
2023年初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番禺區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有16083人,同比減少3.21%;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人數8299人,同比減少4.51%;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期末實有人數7850人,同比增加16.57%。

圖2-2 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情況

圖2-3 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期末實有人數變化走勢
三、求職人員情況
此項數據來源于16個鎮(街)勞動保障中心的求職者統計數據。
(一)本市戶籍求職者占比上升
2023年第三季度,求職者有6576人,其中,本市戶籍占比54%(番禺區戶籍占41%,廣州市其他區戶籍占13%),同比上升6%;本省外市戶籍占比22%,同比下降8%;外省戶籍占比24%,同比上升2%。
(二)16歲至25歲求職者占比上升
2023年第三季度,求職者按年齡段劃分:16歲至25歲占比18%,同比上升7%;26歲至35歲占比27%,同比下降1%;36歲至45歲占比27%,同比下降8%;46歲及以上占比28%,同比上升2%。
(三)高等學歷水平求職者占比上升
2023年第三季度,求職者按學歷劃分:初中及以下學歷占比26%,同比下降6%;中專、中技、高中學歷占比33%,同比下降1%;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41%,同比上升7%,其中應屆畢業生占比13%,同比上升5%。
(四)較多求職者期望從事文職類、普工類、技術類工種
2023年第三季度,求職者期望從事工種排名前三是:文職類、普工類、技術類,分別有33%、22%、22%求職者選擇。

圖3-1 求職者求職意向
(五)求職者期望從事行業分布比較分散
2023年第三季度,求職者期望從事行業排名前三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有16%求職者選擇;批發和零售業,有12%求職者選擇;通用設備制造業和汽車制造業,均有10%求職者選擇。

圖3-2 求職者期望從事行業
(六)求職者期望就業地比較分散
2023年第三季度,求職者期望就業地排名前三是:橋南街,有27%求職者選擇;市橋街,有22%求職者選擇;石碁鎮,有16%求職者選擇。

圖3-3 求職者期望就業地
(七)求職者期望月薪主要集中在4001-5000元、5001-6000元區間
2023年第三季度,求職者期望月薪主要集中在:4001-5000元,占比28%;5001-6000元,占比19%。

圖3-4 求職者期望月薪
(八)求職者求職更注重經濟收入、是否參加社會保險
2023年第三季度,求職者求職主要考慮以下因素:經濟收入,有70%求職者選擇;是否參加社會保險,有55%求職者選擇。

圖3-5 求職者求職考慮的因素
四、番禺區就業失業監測企業情況
為更廣泛地了解我區企業的用工形勢,我們聯合各鎮(街)勞動保障中心對轄區內1060家“四上”企業開展就業失業情況動態監測工作。
(一)企業基本情況
2023年第三季度,我區企業就業失業情況動態監測的有效數據1060家,在崗總人數167277人,其中:普工、技工、管理人員、其他人員分別占比60%、22%、14%、4%。有招聘計劃的企業有454家,占比42.83%;計劃招聘總人數9144人,其中:普工、技工、管理人員分別占比71%、22%、7%。有流失員工的企業有545家,占比51.42%;流失總人數7581人,其中:普工、技工、管理人員分別占比78%、16%、6%。
(二)批發和零售業的企業數量最多
2023年第三季度,我區1060家就業失業情況動態監測企業主要分為14個行業(如圖4-1),其中,企業數量最多的是批發和零售業,占比25%;企業數量最少的是家具制造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占比都只有1%。

圖4-1 行業結構
(三)企業用工情況
1.汽車制造業用工量最大
2023年第三季度,14個行業中用工量占比排名前三是汽車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分別占用工總量15.21%、8.51%、7.92%。用工量最少的是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占用工總量0.35%。

圖4-2 行業用工量比例
2.企業在崗員工以外來務工人員為主
2023年第三季度,企業在崗員工中,番禺區戶籍占比16%,市內非本區戶籍占比12%,省內市外戶籍占比31%,外省戶籍占比41%。
3.企業在崗員工中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不低
2023年第三季度,企業在崗員工中,初中及以下學歷占比28%,高中、中專、中技學歷占比30%,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42%。
4.企業在崗員工中2021至2023屆的畢業生占比不少
2023年第三季度,企業在崗員工中,2021屆至2023屆中專、中技、高中畢業生有5830人,占在崗總人數3.48%;其中,2021屆占比1.39%,2022屆占比1.11%,2023屆占比0.98%。
2023年第三季度,企業在崗員工中,2021屆至2023屆高校畢業生有7252人,占在崗總人數4.33%;其中,2021屆占比1.60%,2022屆占比1.45%,2023屆占比1.28%。
5.技工月平均工資同比下降
2023年第三季度,企業在崗員工中,普工月平均工資4567元,同比上升0.75%;技工月平均工資5750元,同比下降2.87%;管理人員月平均工資8270元,同比上升0.65%。

圖4-3 在崗員工月平均工資變化走勢
2023年第三季度末,十四個重點城市企業最低工資標準與去年相比,上海2690元/月,提高了3.86%;北京2420元/月,提高了4.31%。其他城市不變。番禺區企業最低工資執行廣州市的標準2300元/月,非全日制職工小時最低工資標準22.2元/小時。

圖4-4 國內重點城市最低工資標準
(四)企業參保情況
1.企業參保總人數同比上升,但較2021年和2020年同期相比呈下滑趨勢
2023年第三季度,1060家企業參保總人數有139711人,同比增加3.36%,但較2021年和2020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2.74%、1.20%,呈下滑趨勢。

圖4-5 企業參保總人數變化走勢
2.第二產業參保人數同比呈上升趨勢,第三產業參保人數同比呈下滑趨勢
2023年第三季度,1060家企業中第二產業企業參保人數有75168人,同比增加8.46%,較2021年和2020年同期相比分別增加13.68%、23.47%,呈上升趨勢。第三產業企業參保人數有34747人,同比減少2.93%,較2021年和2020年同期相比分別減少13.76%、18.73%,呈下滑趨勢。

圖4-6 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參保人數變化走勢
(五)企業招聘及缺工情況
1.企業計劃招聘以普工為主,招聘需求變化較大的行業較少
2023年第三季度,企業計劃招聘總人數9144人,其中普工、技工、管理人員分別占比71%、22%、7%。計劃招聘總人數與在崗總人數的比(招聘需求率)為5.47%,同比下降1.45%。招聘需求率變化較大的行業有:珠寶首飾業,同比上升3.54%;住宿和餐飲業,同比均下降3.54%。

圖4-7 行業招聘需求率
2.三大行業計劃招聘人數占比最高
14個行業中,每個行業計劃招聘人數占計劃招聘總人數比例排名前三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分別占比12.87%、9.69%、9.27%。

圖4-8 行業計劃招聘人數比例
3.企業總體缺工率較低
企業在2023年第三季度內已招聘了5519人,實際缺工總人數3625人。實際缺工總人數與在崗總人數的比(缺工率)為2.17%,同比下降0.35%。14個行業中,缺工率排名前三是家具制造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金屬制品業,分別為4.17%、3.41%、2.95%。

圖4-9 行業缺工率
4.生產工最緊缺
企業緊缺職位總人數有1241人,其中排名前三是生產工、業務員、工程師和服務員,分別占比36.42%、13.46%、6.61%、6.61%。

圖4-10 緊缺職位
5.大部分企業不存在招工方面的問題
1060家企業中認為招工容易的占比5%,較容易的占比17%,一般的占比58%,較困難的占比15%,困難的占比5%。
有“招工難”現象的企業中認為存在“招工難”問題的主要原因排名前三是“工人技能水平達不到企業要求招不到人”,有35.24%企業選擇;“普工與技工缺崗數量大難招夠人”,有33.33%企業選擇;“企業員工工資福利待遇問題招不到人”,有29.52%企業選擇。

圖4-11 造成“招工難”的主要原因
6.企業對新招聘人員的年齡要求總體比較寬松
企業對新招聘人員的年齡要求:普工平均44歲以下,技工平均44歲以下,管理人員平均45歲以下。
企業對新招聘普工的年齡要求按年齡段劃分:16-35歲,有22%企業選擇;36-45歲,有43%企業選擇;46歲及以上,有35%企業選擇。
企業對新招聘技工的年齡要求按年齡段劃分:18-35歲,有20%企業選擇;36-45歲,有48%企業選擇;46歲及以上,有32%企業選擇。
企業對新招聘管理人員的年齡要求按年齡段劃分:18-35歲,有15%企業選擇;36-45歲,有49%企業選擇;46歲及以上,有36%企業選擇。
7.企業以網絡招聘方式為主
企業招聘新員工方式排名前三是網絡招聘,有80.75%企業采用;通過老員工介紹新人入職,有66.89%企業采用;到政府辦的就業服務機構招聘(市、區、街),有35.19%企業采用。

圖4-12 企業招聘方式
8. 用工規范、合理的工資水平、良好的工作環境是企業吸引求職者的主要優勢
企業吸引求職者的主要優勢排名前三是“用工規范,嚴格執行勞動法律法規和用工管理的相關規定”,有68.96%企業選擇;“有合理的工資水平”,有67.36%企業選擇; “有良好的工作環境”,有61.04%企業選擇。

圖4-13 企業吸引求職者的主要優勢
(六)人員流失情況
1.企業流失人員主要為普工,總體人員流失率較低,但個別行業流失率偏大
2023年第三季度,企業流失總人數7581人,其中普工、技工、管理人員分別占比78%、16%、6%。企業流失總人數與在崗總人數的比(流失率)為4.53%,同比上升0.33%。流失率排名前三的行業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業,分別為11.15%、7.14%、6.38%。流失率最低是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為1.53%。

圖4-14 行業人員流失率
2.人員流失原因以個人原因為主
企業人員流失原因排名前三是個人原因,有66.89%企業選擇;受經濟環境影響訂單不足,有29.25%企業選擇;員工認為工資待遇不理想,有17.64%企業選擇。

圖4-15 人員流失原因
五、促就業、穩就業工作情況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工作決策部署,落實人力資源社會部和我省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工作部署推進會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失業青年就業服務工作,促進16-24歲登記失業青年盡快就業,我中心高度重視登記失業青年就業服務工作,聯合各鎮(街)勞動保障中心指定專人負責,層層壓實責任,確保失業青年相關政策服務落實落地。7月至今共為2415人次提供就業服務,有205人實現就業。
六、意見及建議
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
(一)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根本要靠發展。一是促進經濟增長和擴大就業要形成良性循環。經濟發展是擴大就業的基礎,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途徑。要加強經濟政策和就業政策協調,創新調控方法,推動財政、金融、投資、消費、產業等政策聚力支持就業,使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過程成為就業持續擴大的過程,使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成為就業拉動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二是加大市場主體培育扶持力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提振民營企業信心,健全常態化聯系服務民營企業機制,加快推進企業合規建設,支持民營科技園改革創新發展,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中小企業能辦大事”,要出臺更多惠企政策措施,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以企業的需求為導向,最大限度為企業發展“松綁紓困”,有力推進市場主體培育扶持工作。
(二)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把技能培訓作為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的重要手段。緊貼社會、產業、企業、個人發展需求,提升勞動者技能水平、能力素質,尤其要注重重大項目、重點產業,積極開展裝備制造等急需緊缺和“高精尖”高技能人才培訓工作,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三)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創業是就業之源,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鼓勵創新創業,拓展就業空間。促進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充分調動群眾創業就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四)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特別是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是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進一步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基本服務均等化、重點群體服務精準化、服務主體多元化,努力打造覆蓋全民、貫穿全程、輻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筑牢民生底線。
七、結 語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消除影響平等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和就業歧視,使人人都有通過勤奮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因此,我們要立足全區就業工作大局,以“服務貼心、就業稱心”為宗旨,“群眾滿意”為標準,大力推進“互聯網+就業服務”,加大力度完善番禺就業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服務平臺建設,不斷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推進落實“六穩”“六保”工作,落實《廣東省進一步穩定和促進就業若干政策措施》,讓群眾和企業能更便捷地獲得就業信息、就業政策、就業服務,形成良好的就業工作格局。圍繞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實現廣州市高質量發展、“四個出新出彩”目標,打造優質便民的就業服務品牌。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