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一、本期結論
根據2024年第三季度番禺區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基本情況以及對番禺區就業失業監測企業的分析,得出本期結論如下:
(一)番禺區人力資源市場情況
1.求人倍率偏低,只有0.37。
2.企業用工需求和求職人數同比減少。
3.第二、第三產業用工需求所占比重上升。
4.用工需求所占比重變化較大的行業比較多。批發和零售業、食品飲料業,所占比重上升;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農、林、牧、漁業,所占比重下降。
(二)番禺區就業失業監測企業情況
1.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參保人數同比減少。
2.企業招聘需求率3.93%,較去年同期下降;企業總體缺工率1.41%,較去年同期下降。
3.有流失員工的企業數量同比減少;企業人員流失率為3.86%,較去年同期下降;企業總體就業形勢穩定。
二、意見與建議
(一)強化就業優先意識。
(二)強化就業優先政策。
(三)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
(四)夯實基層導向的公共就業服務基礎。
注:因廣州市內部統一門戶系統的業務全面遷移到省集中式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一體化信息系統,造成部分業務統計數據不全,所以本期分析報告暫不分析業務系統的在場人員情況。
編 制 說 明
一、目的
完善番禺區人力資源供求信息收集、分析、發布制度,掌握番禺區人力資源市場供求狀況,動態預測就業變化趨勢,為就業服務工作以及相關政策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二、數據來源
(一)報表:《各類招聘會統計報表》、《番禺區求職人員信息統計表》、《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情況》、《番禺區企業行業分類》、《番禺區求職人員信息調查問卷數據統計》、《流動人員入穗就業情況匯總表》等報表。
(二)人力資源信息系統:番禺就業網、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統一內部應用門戶。
(三)番禺區企業用工定點監測數據、番禺區企業就業失業情況動態監測數據。
(四)番禺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三、統計范圍與對象
統計范圍涵蓋番禺區人力資源市場就業、用工情況。統計對象主要包括進入番禺區人力資源市場和各鎮(街)勞動保障中心登記招聘的企業和求職者、番禺區就業失業監測企業、區內主要人力資源機構的求職者。
四、統計方法與報告
(一)行業分類參照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4754-2017),并結合番禺區行業特色對番禺就業網的行業分為19大類,對番禺區就業失業監測企業行業分為14大類。
(二)番禺區就業中心收集數據進行匯總后形成分析報告。
五、閱讀報告的對象
相關職能部門、區廠商會、與本中心有聯系的學院(校)、企業、求職者。
一、番禺區人力資源市場供求總體情況
(一)總體情況
此項數據來源于“番禺就業網”用人單位登記招聘各類人員信息以及求職者信息,番禺區人力資源市場舉辦的招聘會(包含網絡招聘會)的求職者信息。
1.用工需求和求職人數同比減少
2024年第三季度,用人單位登記招聘各類人員3128人次,同比減少49.93%。求職8372人次,同比減少23.07%。

圖1-1 需求人數與求職人數變化走勢
2.求人倍率偏低
2024年第三季度,用工需求人數與求職人數的比率(求人倍率)為0.37,同比下降0.20,即從去年同期平均0.57個崗位對應1名求職者,下降到今年平均0.37個崗位對應1名求職者。
圖1-2 求人倍率變化走勢
(二)需求分析
此項數據來源于“番禺就業網”用人單位登記招聘各類人員信息。
1.第二、第三產業用工需求所占比重上升
2024年第三季度,第一產業用工需求量占用工需求總量的比重為0.29%,較去年同期下降3.0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用工需求所占比重為38.77%,較去年同期上升2.5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用工需求所占比重為60.94%,較去年同期上升0.48個百分點。

圖1-3 產業用工需求所占比重
2.用工需求所占比重變化較大的行業較多
2024年第三季度,行業用工需求量占用工需求總量的比重排名前三位是: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食品飲料業。用工需求所占比重較去年同期變化較大的行業有:批發和零售業,上升13.10個百分點;食品飲料業,上升8.08個百分點;金融業,下降11.95個百分點;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下降6.26個百分點;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下降5.79個百分點;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下降4.91個百分點;農、林、牧、漁業,下降3.02個百分點。

圖1-4 行業用工需求所占比重對比
3.用人單位對高等教育學歷人員的需求所占比重下降
2024年第三季度,用人單位對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員需求478人,占用工需求總量比重15.28%,較去年同期下降6.63個百分點。
4.生產工、業務員需求較大
2024年第三季度,用人單位需求較大的工種有:生產工、業務員,分別占用工需求總量的比重為25.38%、16.98%。

圖1-5 工種需求對比
(三)供給分析
此項數據來源于番禺就業微信公眾號、前臺求職者的統計數據。
1.微信平臺人氣下降
傳統招聘會、服務窗口職業介紹等線下平臺的求職熱度低,移動端等線上平臺的求職熱度也降低。2024年第三季度,求職者主要通過番禺就業網和番禺就業微信平臺求職。通過番禺就業微信查看招聘信息的有96853人次,同比減少7.86%。
2.求職者以男性為主,且大齡求職者居多
2024年第三季度,到前臺求職有281人,其中,男性求職者占比60%,女性求職者占比40%;16至35歲的求職者占比40%,36歲及以上的求職者占比60%。
3.受過高等教育的求職者占比不低
2024年第三季度,到前臺求職的人員中,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35%;高中(含中專、中技)占比4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比25%。
二、求職人員情況
此項數據來源于16個鎮(街)勞動保障中心的求職者統計數據。
(一)本省外市戶籍求職者占比上升
2024年第三季度,求職者有3604人,其中,本市戶籍占比54%(番禺區戶籍占比48%,廣州市其他區戶籍占比6%);本省外市戶籍占比29%,較去年同期上升7個百分點;外省戶籍占比17%,較去年同期下降7個百分點。
(二)36歲及以上的求職者占比上升
2024年第三季度,求職者按年齡段劃分:16歲至25歲占比13%,較去年同期下降5個百分點;26歲至35歲占比24%,較去年同期下降3個百分點;36歲至45歲占比29%,較去年同期上升2個百分點;46歲及以上占比34%,較去年同期上升6個百分點。
(三)高等學歷水平求職者占比下降
2024年第三季度,求職者按學歷劃分:初中及以下學歷占比27%,較去年同期上升1個百分點;中專、中技、高中學歷占比35%,較去年同期上升2個百分點;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38%,較去年同期下降3個百分點,其中應屆畢業生占比18%,較去年同期上升5個百分點。
(四)較多求職者期望從事普工類、文職類、新業態類工種
2024年第三季度,較多求職者期望從事的工種有:普工類、文職類、新業態類,分別有25%、24%、20%求職者選擇。

圖2-1 求職者求職意向
(五)求職者期望從事行業分布比較分散
2024年第三季度,較多求職者期望從事的行業有: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有17%求職者選擇;批發和零售業,有15%求職者選擇。

圖2-2 求職者期望從事行業
(六)求職者期望就業地比較分散
2024年第三季度,較多求職者期望就業的鎮(街)有:石壁街,有39%求職者選擇;鐘村街、市橋街,均有36%求職者選擇。

圖2-3 求職者期望就業地
(七)求職者期望月薪主要集中在4001-6000元區間
2024年第三季度,求職者期望月薪主要集中在:4001-5000元,占比31%;5001-6000元,占比24%。

圖2-4 求職者期望月薪
(八)求職者求職更注重經濟收入、是否參加社會保險、工作地點、工作時間長短幾大因素
2024年第三季度,求職者求職主要考慮以下因素:經濟收入,有94%求職者選擇;是否參加社會保險,有75%求職者選擇;工作地點,有62%求職者選擇;工作時間長短,有56%求職者選擇。

圖2-5 求職者求職考慮的因素
三、番禺區就業失業監測企業情況
此項數據來源于我們聯合各鎮(街)勞動保障中心對轄區內1060家“四上”企業開展的就業失業情況動態監測填報數據。
(一)企業基本情況
2024年第三季度,我區企業就業失業情況動態監測的有效數據1060家,在崗總人數161659人,其中:普工、技工、管理人員、其他人員分別占比59%、22%、14%、5%。有招聘計劃的企業有396家,占比37.36%,同比減少12.78%;計劃招聘總人數6357人,其中:普工、技工、管理人員分別占比71%、22%、7%。有流失員工的企業有460家,占比43.40%,同比減少15.60%;流失總人數6237人,其中:普工、技工、管理人員分別占比72%、21%、7%。
(二)批發和零售業的企業數量最多
2024年第三季度,我區1060家就業失業情況動態監測企業主要分為14個行業,其中,企業數量最多的是批發和零售業,占比25%;企業數量最少的是家具制造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占比均只有1%。

圖3-1 行業結構
(三)企業用工情況
1.汽車制造業用工量最大
2024年第三季度,14個行業中用工量較多的行業有:汽車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分別占用工總量的比重為14.63%、8.68%、8.10%、7.93%。

圖3-2 行業用工量所占比重
2.企業在崗員工以外來務工人員為主
2024年第三季度,企業在崗員工中,番禺區戶籍占比17%,市內非本區戶籍占比11%,省內市外戶籍占比29%,外省戶籍占比43%。
3.大專及以上學歷在崗員工所占比重不低
2024年第三季度,企業在崗員工中,初中及以下學歷占比28%,高中、中專、中技學歷占比30%,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42%。
4.2021至2023屆畢業的在崗員工所占比重不低
2024年第三季度,企業在崗員工中,2021屆至2023屆中專、中技、高中畢業生有4800人,占在崗總人數的比重為2.97%;其中,2021屆占比1.34%,2022屆占比1.04%,2023屆占比0.59%。
2024年第三季度,企業在崗員工中,2021屆至2023屆高校畢業生有6378人,占在崗總人數的比重為3.94%;其中,2021屆占比1.61%,2022屆占比1.37%,2023屆占比0.96%。
5.員工月平均工資同比上升
2024年第三季度,企業在崗員工中,普工月平均工資4652元,同比上升1.86%;技工月平均工資5873元,同比上升2.14%;管理人員月平均工資8389元,同比上升1.44%。

圖3-3 在崗員工月平均工資變化走勢
2024年第三季度末,十四個重點城市企業最低工資標準與去年相比,武漢2210元/月,提高了9.95%;長沙2100元/月,提高了8.81%;其他城市不變。番禺區企業最低工資執行廣州市的標準2300元/月,非全日制職工小時最低工資標準22.2元/小時。

圖3-4 國內重點城市最低工資標準
(四)企業參保情況
1.企業參保總人數同比減少
2024年第三季度,1060家企業參保總人數有129359人,同比減少7.41%,較2022年和2021年同期分別減少4.30%、9.94%。

圖3-5 企業參保總人數變化走勢
2.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參保人數同比減少
2024年第三季度,1060家企業中第二產業企業參保人數有67287人,同比減少10.48%,較2022年同比減少2.91%,較2021年同比增加1.76%。第三產業企業參保人數有32227人,同比減少7.25%,較2022年和2021年同期分別減少9.97%、20.02%。

圖3-6 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參保人數變化走勢
(五)企業招聘及缺工情況
1.企業計劃招聘以普工為主,招聘需求呈下滑趨勢
2024年第三季度,企業計劃招聘總人數6357人,其中普工、技工、管理人員分別占比71%、22%、7%。計劃招聘總人數占在崗總人數的比重(招聘需求率)為3.93%,較去年同期下降1.54個百分點,呈下滑趨勢。

圖3-7招聘需求率變化走勢
2.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汽車制造業計劃招聘人數所占比重較高
14個行業中,每個行業計劃招聘人數占計劃招聘總人數的比重較高的是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汽車制造業,分別為11.22%、11.00%。

圖3-8 行業計劃招聘人數所占比重
3.企業總體缺工率較低
企業在2024年第三季度內已招聘了4081人,實際缺工總人數2276人。實際缺工總人數占在崗總人數的比重(缺工率)為1.41%,較去年同期下降0.76個百分點。14個行業中,缺工率最高是住宿和餐飲業,為2.83%;缺工率最低是信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為0.35%。

圖3-9 行業缺工率
4.生產工最緊缺
2024年第三季度,企業緊缺工種總人數有911人。最緊缺的是生產工,占緊缺工種總人數的比重為38.97%。

圖3-10 緊缺工種
5.大部分企業不存在招工方面問題
1060家企業中認為招工容易的占比7%,較容易的占比16%,一般的占比61%,較困難的占比11%,困難的占比5%。
有“招工難”現象的企業中認為存在“招工難”問題的主要原因有:“工人技能水平達不到企業要求招不到人”,有42%企業選擇;“企業員工工資福利待遇問題招不到人”,有33%企業選擇。

圖3-11 造成“招工難”的主要原因
6.企業對新招聘人員的年齡要求總體比較寬松
企業對新招聘人員的年齡要求:普工平均44歲以下,技工平均43歲以下,管理人員平均44歲以下。
企業對新招聘普工的年齡要求按年齡段劃分:16-35歲,有21%企業選擇;36-45歲,有46%企業選擇;46歲及以上,有33%企業選擇。
企業對新招聘技工的年齡要求按年齡段劃分:18-35歲,有19%企業選擇;36-45歲,有49%企業選擇;46歲及以上,有32%企業選擇。
企業對新招聘管理人員的年齡要求按年齡段劃分:18-35歲,有14%企業選擇;36-45歲,有51%企業選擇;46歲及以上,有35%企業選擇。
7.企業招聘以網絡招聘和通過老員工介紹新人入職的方式為主
企業招聘新員工采用較多的方式有:網絡招聘,有76%企業采用;通過老員工介紹新人入職,有62%企業采用。

圖3-12 企業招聘方式
8.用工規范、合理的工資水平、良好的工作環境是企業吸引求職者的主要優勢
企業吸引求職者的主要優勢有:“用工規范,嚴格執行勞動法律法規和用工管理的相關規定”、“有合理的工資水平”、“有良好的工作環境”,均有65%企業選擇。

圖3-13 企業吸引求職者的主要優勢
(六)企業人員流失情況
1.企業人員流失率較低,流失人員主要為普工
2024年第三季度,企業流失總人數6237人,其中普工、技工、管理人員分別占比72%、21%、7%。企業流失總人數占在崗總人數的比重(流失率)為3.86%,較去年同期下降0.67個百分點。

圖3-14 人員流失率變化走勢
2.人員流失原因以個人原因為主
企業人員流失原因主要有:“個人原因”,有62%企業選擇;“受經濟環境影響訂單不足”,有30%企業選擇;“員工認為工資待遇不理想”,有19%企業選擇。

圖3-15 人員流失原因
四、促就業、穩就業工作情況
我們建立科學高效的就業補助資金發放機制,強審核、強服務,保持高標準、高質量落實就業創業補助政策,獲得市級主管部門的肯定。
小微企業社會保險補貼情況介紹。用人單位屬于小微企業,招用畢業2年內高校畢業生,與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符合條件的用人單位(勞務派遣單位除外),每月按用人單位為符合條件人員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和職工社會醫療保險費給予補貼(個人繳費部分由個人承擔)。今年1-9月,共有2908家次企業成功申請該補貼,同比增加1.47%;惠及高校畢業生7556人次,同比減少9.32%。
由此可見,我區申請小微企業社會保險補貼的企業雖然有小幅增加,但惠及的高校畢業生人數卻減少。為此,我們應加大補貼政策的宣傳力度,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向小微企業和高校畢業生普及政策內容,提高他們的知曉度和參與度。
五、意見及建議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事關國家長治久安。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需各方努力。
一是要強化就業優先意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經濟發展的就業導向,保持經濟拉動就業能力,實現經濟轉型與就業轉型同步、高質量發展與高質量就業同步;發揮人力資源服務業優勢,提高人力資源開發和配置效率,實現人口紅利到人力資本新優勢的轉變,化解就業結構性矛盾。
二是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建立重大政策、重大項目的就業影響和效應評估機制,并針對重點領域出臺更加有力、更有針對性的就業促進政策。加強與脫貧地區的勞務對接工作,引導脫貧人員到我區就業,促進脫貧人員和就業困難群體穩定就業。
三是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構建貫穿勞動者學習工作終身、覆蓋職業生涯全程的技能培訓制度。加強公共實訓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鼓勵企業建設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形成以市場化培訓為主導、行業企業自主培訓為主體的職業技能培訓供給體系。
四是夯實基層導向的公共就業服務基礎。將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相關規劃,綜合本區特點、人群特征、服務半徑,布局服務設施、人員隊伍,促進服務資源向基層延伸和就業困難群體傾斜。將基層公共就業服務納入基層民生保障服務事項,打造標識統一、布局合理、服務規范、運行高效的基層公共就業服務網絡。
六、結 語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因此,我們要立足全區就業工作大局,以“服務貼心、就業稱心”為宗旨,“群眾滿意”為標準,大力推進“互聯網+就業服務”,加大力度完善番禺就業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服務平臺建設,不斷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推進落實“六穩”“六保”工作,落實《廣東省進一步穩定和促進就業若干政策措施》,讓群眾和企業能更便捷地獲得就業信息、就業政策、就業服務,形成良好的就業工作格局。圍繞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四個出新出彩”目標,打造優質便民的就業服務品牌,為落實人社服務“百千萬工程”若干措施出一份力。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