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市生態環境局番禺分局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圍繞廣州打造美麗中國城市樣板目標,聚焦番禺“智造創新城”戰略地位,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持續深化生態環境“放管服”改革,扎實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雙促進”。
一是強化環境準入,推進產業結構綠色轉型。通過“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規劃環評、項目環評和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手段,嚴格限制產業附加值低、污染物排放強度高的項目入駐,保障重點項目落地的環境容量。2024年以來推動氮氧化物減排45噸,VOCs減排103噸;對涉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重大項目選址、招商引進、舊村改造等76個項目出具管控意見,實現從源頭上預防污染,從布局上降低環境風險。
二是優化環評審批,助力重大項目落地。實行環評文件信任審批,對符合要求的建設項目開展環評審批告知承諾,在受理后1個工作日內即作出審批決定,對番禺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等項目采取容缺受理,審批通過建設項目環評文件89個。積極參與重點項目招商考察調研,為項目建設做好選址指導、政策咨詢答疑等一攬子服務,先后跟進依工中國華南基地項目等22個省、市重點及“攻城拔寨”項目。
三是提升執法效能,引導企業落實環保主體責任。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嚴格禁止“一刀切”等簡單粗暴行為,“一事一辦”、科學整改。全面落實執法觀察期制度,對在觀察期內完成整改的免予處罰,共指導378家企業改正違法行為并免予立案,免予處罰46宗,免加處罰款5宗。強化精準執法,結合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建立“優先使用非現場執法企業白名單”,落實差異化監管,對名單內58家企業采取線上檢查669家次,無人機飛行54次,走航監測57天次,減少現場執法357家次。
四是抓好服務保障,多措并舉為企業紓困解難。以排污許可證為核心幫扶檢查企業678家,指導703家企業加強證后管理。聚焦珠寶首飾、機動車維修等行業開展專場培訓和政策宣講會28場次。建立“申請上級專項資金補助+第三方技術幫扶治理”模式,為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爭取中央、省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約673萬元,減輕企業技術改造資金壓力。邀請專家“把脈”,推動73家企業投資超5600萬元開展環保治理設施升級改造,促進企業綠色轉型。聚焦產業發展需求,在政府門戶網站上線“番禺區環保產業信息服務庫”,動態更新企業名錄及信息,幫助供需雙方精準銜接,推進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
(市生態環境局番禺分局)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