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番禺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綠美番禺為引領,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治理能力顯著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成效初顯,一幅幅綠美番禺的畫卷徐徐展開,綠美番禺,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
近日,番禺區印發《關于高質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方案》(下稱《方案》),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謀劃和推進新征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奮力在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樣板上走在前列、爭當示范。
突出“排頭兵、領頭羊、火車頭”的標高追求
本次《方案》編制堅持突出“排頭兵、領頭羊、火車頭”的標高追求,圍繞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舉措,立足番禺區生態環境和資源稟賦,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減污降碳、擴綠增長,聚焦“生態制度、生態安全、生態空間、生態經濟、生態生活、生態文化”等六大領域部署30項重點任務,著力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生態制度方面,《方案》提出,要持續健全生態制度體系,強化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用好鎮街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考核“指揮棒”,壓緊壓實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建立健全覆蓋全面、權責一致、獎懲分明、環環相扣的責任體系,推動形成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
生態安全方面,《方案》明確,要持續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力開展水環境治理三年攻堅行動,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穩步提升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生態空間方面,《方案》明確,要高水平推進綠美番禺生態建設,加強綠化植樹和口袋公園建設,推動森林覆蓋率和綠化覆蓋率穩步提升,到2025年全區綠道長度達到436公里。同時,要加強自然生態空間保護,在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基礎上開展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強化自然岸線和濱海濕地修復,做好河湖岸線保護管理,開展重點區域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和評估,持續優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到2025年建設水鳥生態廊道724.5畝。
生態經濟方面,《方案》強調,要全面推進產業結構綠色升級,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進一步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一批節能環保低碳變電站,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要深入推進節能降碳系統增效,加強能耗、水資源和土地利用管理,開展“雙碳”試點建設和“無廢細胞”創建,以示范引領帶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
生態生活方面,《方案》強調,要加強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和無害化處理,持續提升生活垃圾焚燒無害化處理率和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要開展綠色建筑示范點創建,推動巡游出租車電動化,加強城市交通慢行系統建設和共享單車規范管理,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生活理念和消費方式。
生態文化方面,《方案》指出,要依托蓮花山—海鷗島、沙灣古鎮—寶墨園—龍灣涌濕地、長隆—萬博—漢溪、石樓鎮大嶺村,深度挖掘自然生態和歷史文化資源,打造嶺南生態文化旅游典范。要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聯動學校、家庭和社區,開展“小手拉大手,大手牽小手”系列“生態文明進校園”實踐活動,營造人人參與、戶戶行動,共建共享生態文明的良好氛圍。
同時,《方案》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扛起建設生態文明的責任主體,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謀劃,進一步細化分解指標任務、明確工作措施,做到定人、定責、定任務、定目標、定時限,高標準高質量推動各項生態文明建設任務,確保《方案》落地落實。
打造“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的高質量宜居智造創新城
今年是“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綠美廣州五年行動開局之年,番禺將深入挖掘綠化空間,科學規劃植樹地塊,高質量推進國土綠化美化,全年計劃完成森林質量優化提升2100畝,新增造林綠化245畝,植樹1萬株以上,建設森林步道15公里、綠道4公里,新建口袋公園5個、小微濕地1個,致力系統治理、精準提質、品牌營造、價值實現,打造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的高質量宜居智造創新城。
新起點上再出發,番禺區將圍繞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要求,聚焦污染防治攻堅和綠色轉型發展,真抓實干、砥礪前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努力為廣州高質量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廣州作出番禺貢獻。
轉載來源:《番禺日報》8月16日A1版
原文鏈接:https://zhangshangfanyu.gz-cmc.com/pages/2023/08/15/6b15a022ff3a4862b63f2278bed6db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