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期
番府準印證[2001]75號 二○二一年三月十一日
本期導讀
【總結2020展望2021】
【政務動態】
☆番禺區政務服務中心獲評全國政務服務最具創新力政務服務大廳
☆政務服務工作不停擺 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兩不誤
☆“5G+VR‘政務曉屋’ 打造新型智慧政務體系”入選省政務服務創新案例
【部門動態】
☆強化大數據運用 探索“互聯網+市場監管新模式”
☆深化“零跑動”改革 不動產登記服務出成效
☆全力打通環評審批堵點、痛點 助力“六穩”“六保”
☆落細落實各項服務舉措 扶持企業做大做強
☆對標先進 創新舉措 全力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區衛生健康局優化簡化社會辦醫療機構審批
【鎮街政務中心風貌】
☆化龍鎮政務服務中心多措并舉全力推進政務服務工作
☆東環街政務服務中心四個提升提質增效
☆小谷圍街積極為標準化可持續發展城市做好政務服務支撐
☆橋南街政務服務中心做實做優政務服務工作
☆沙灣街政務服務中心不斷完善便民利民設施,提升服務質量
☆石壁街政務服務中心召開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會議
☆新造鎮政務服務中心堅持“五心”服務
【數字政府建設】
☆番禺區信用數據采集及信用服務平臺項目獲評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智慧灣區創新案例
☆2020年新建5G基站數量全市第一
【窗口建設】
☆對標對本提升政務服務效能 全面提升優化營商環境
【先進單位及個人】
☆關于2020年度番禺區行政服務效能考評結果的通報
☆關于表彰2020年度政務服務優秀部門窗口、鎮街政務服務中心及個人的通報
☆關于2020年度民生檔案數據采集與共享工作考評情況的通報
【好差評統計】
【2020年大事記】
2020年工作概述
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適應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要求,進一步加快“放管服”改革,深化“數字政府”建設,努力實現讓群眾辦事“只上一張網”“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全區1306項依申請事項100%最多跑一次、97.86%辦事不用跑、100%進駐實體大廳、99.92%納入綜合窗口受理,100%可預約;行政許可事項時限壓縮率93.09%、即辦率82.88%;1807項依申請及公共服務事項100%可網辦。2020年,全區共受理業務282.34萬宗,群眾評價滿意率99.89%,收到錦旗78面,表揚信249封。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榮獲“全國政務服務最具創新力政務服務大廳”、“2020年度政務服務最佳實踐獎”、“廣東省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單位”、“2020年廣東省政務服務創新案例(5G+VR政務曉屋)”等稱號,接待了來自全國北京、杭州等地約90批次逾千人次的參觀學習交流。
一、2020年工作情況
(一)凝心聚力抗疫情,黨建引領顯擔當
1.打好打穩疫情防控攻堅戰。一是領導靠前,全員響應。根據區委區政府的工作部署,成立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迅速制定各級政務大廳疫情防控工作指引,把全區疫情防控及助力復工復產作為首要工作來抓。制定落實政策兌現服務指引,全力助推企業復工復產,推動區人社局等部門共受理政策兌現服務23000多宗,審批金額5600多萬元。二是積極推動“不見面審批”。會同郵政部門推出“最多跑一次二維碼”創新措施,疫情防控期間,為企業提供“不見面審批”郵寄快遞服務8529宗。三是編制智能防疫網,把好數據篩查分析關。每天對“穗康”小程序自查數據進行梳理分析報送,積極推廣“廣州市疫情防控指揮平臺”,共上報數據共1869.71萬條,核查重點人員數據15.53萬條。四是成立區政務中心黨員先鋒服務隊,組織局支部黨員投身于中心防疫一線,協助測溫、申領健康碼,成立以來黨員參加防疫工作307人次,工作時長928小時,服務群眾5000多人次。全年區政務中心服務超100萬人次,實現疫情無疑似病例、無確診病例、無境外輸入病例。
2.抓牢抓緊黨建引領方向盤。制定政務服務中心大黨委成立工作方案,探索以建立政務服務中心“大黨委”推進集約化改革,通過加強政務服務集約化管理,增強政務中心內黨員參與黨建共建的工作合力,強化黨對一線審批服務窗口組織力量的全面引領,提高黨組織和黨員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真正體現“支部建在窗口、先鋒亮在崗位”。同時開展了政務服務質量和紀律建設“四個一”活動,以強化紀律作風建設為抓手,提升政務服務水平。
3.扎穩扎實職能工作服務中心大局。一手抓疫情防控工作,一手全力做好職能工作,在上級評估迎檢工作中取得優異成績。一是做好“互聯網+監管”迎評工作,我區監管事項檢查實施清單錄入完成率100%,監管事項100%錄入監管行為,完滿完成市下達的各項任務指標。二是做好重點城市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第三方調查評估迎檢工作,其中,重點指標即辦率暫居全市第二、時限壓縮率全市第三;另電子證照綁定率、“一件事”聯辦錄入、主動評價率均暫居全市前三。三是配合2020年省級政府和重點城市網上政務服務能力(政務服務“好差評”)第三方評估,將“好差評”結果納入2020年度番禺區政務服務第三方行政效能綜合評價,建立完善的政務服務“好差評”工作機制。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務服務提質增效
1.推進標準化建設,提升政務服務水平。一是落實標準化系統應用,推進“一件事”套餐建設。現已完成250個政務服務事項梳理、30個“一件事套餐”主題服務信息建設。二是印發《關于進一步強鎮街政務服務中心集成服務改革的通知》,規范鎮街政務服務中心收件標準,完善綜合窗口事項受理、出件委托手續。組織鎮街村居開展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工作,實現同一事項全區統一標準。
2.加強事項管理,規范政務服務行為。一是大力推進我區政策兌現服務集成服務,現行有效的政策兌現服務事項共66項,21項已實現全流程網辦,40項進駐政務中心綜合窗,16項延伸鎮街村居辦理。二是中介服務事項應減盡減。取消區內行政審批涉及的中介服務事項34項,規范中介服務事項資金來源7項,預計每年可為我區企業減負3400多萬;對保留的49項中介服務事項實行清單管理。
3.簡化審批流程,壓減辦理時限。一是實現開辦企業全流程網辦。作為“廣州市開辦企業一網通平臺”示范區,我區率先推出“一網通辦、一窗領取”模式兌現惠企政策,實現企業開辦零成本、壓減流程至1個環節、用時壓減至0.5天。3月,我區發出全市首個新開辦企業“大禮包”(營業執照、一套5枚印章、發票和稅務Ukey)”。2020年我區通過“一網通平臺”共發放開辦企業大禮包17670份,全年為企業節省開辦費用超過1000萬元。二是落實“建筑許可”審批改革。推進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工程項目審批改革措施、低壓非居民電力外線工程免審批、電水氣外線工程并聯審批等重大改革措施實施在番禺率先落地。我區在全市首宗通過審批平臺申請竣工聯合驗收到取得不動產權證僅用時3個工作日。
4.縮減證明材料,推行審批便民化。一是推行承諾制辦理、容缺容錯受理。印發《番禺區區級政務服務大廳行政審批容缺容錯受理辦法》,公布首批27個部門384個政務服務事項800多份材料可實施容缺容錯受理。二是推進我區電子證照簽發應用。組織各部門完成區級事項簽發電子證照自查事項1156項,已簽發電子證照事項350項。三是推動“無紙質證明”城市改革。印發《番禺區創建“無紙質證明城市”改革工作方案》,各部門通過承諾制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221項;1306項政務服務事項6499份事項申請材料關聯電子證照2051份,證照關聯比例達31.56%;免提交材料數1703份,免提交比例達26.20%。四是組織區各部門梳理證明材料,取消材料1093份。
5.對標世行評價,全力做好企業服務。一是優化政務服務大廳布局,分類設置“開辦企業”、“建筑許可”、“登記財產”等服務區域,各區域設置一窗辦理及提供咨詢、幫辦、郵政等服務。二是持續開展重點企業項目服務工作。設置“規上企業服務專窗”,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限額以上商業企業、以及其他重點企業提供一窗通辦綠色通道,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不誤。2020年累計辦理綠色通道業務426宗,節省審批時間8094天。三是推進消防設計審查備案專題會議審查工作,完成62個項目消防設計審查專題會議。
(三)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打造“番禺樣本”
1.做好頂層設計,優化“數字政府”管理體系。一是全面推進番禺區“數字政府”建設頂層設計。牽頭編制《廣州市番禺區建設“數字政府”推動大數據綜合治理三年行動計劃》并經區政府審定,以高標準全面提升我區政務服務能力和現代化治理水平,是推進我區2021-2023 年“數字政府”建設的實施依據和行動指南。二是完善政務信息化項目管理體系。印發《廣州市番禺區“數字政府”信息化項目管理辦法》,并制訂《番禺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信息化項目立項評審實施規范》。
2.注重基礎先行,信息化建設穩中求進。一是全力推進5G基站建設。建立“區—鎮街—運營商”三級溝通協調機制,督促轄區落實公共資源無償開放政策,協調開放公、私有物業。2020年,我區新建5G基站4278座,全區累計建成5G基站數7142座,新建數量位居全市第一。二是加快推進“三線”整治工作。完成124個自然村已完成光纖入戶任務工程實施,較好提升農村網絡質量,完成57個城中村光纖改造任務,助力農村人居環境提升。三是夯實電子政務網絡的基礎支撐能力。完成云計算中心擴容及遠程雙活備份項目,實現番禺區政務云平臺異地容災、計算能力和存儲空間的擴容,提高我區電子政務外網網絡傳輸和保障能力。2020年處理網絡故障1860余次,解決率為100%。四是推進網絡系統架構改造。完成核心層網絡設備、鎮街匯聚及接入層網絡設備、出口防火墻等設備的升級改造,為全區提供了更高效穩定的網絡服務。加強信息系統及政府網站的安全風險監控,強化政府網站建設和管理,加強政務新媒體建設,不斷拓寬民意表達渠道。
3.強化數據融合,構建智慧治理體系。一是建設番禺區信用信息錄入系統。歸集各部門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用信息,至今“雙公示”信用信息共有357.05萬條;“紅黑名單”14個主題共獲取數據超1.4億條。對接廣州市聯合獎懲接口,實現“信用獎懲,一鍵搞定”智能模式。二是建設“令行禁止,有呼必應”指揮平臺。用數據繪制番禺區政府在網格化、智慧黨建、政務服務、行政執法、親商服務、信用體系、經濟運行、公共衛生等領域服務能力進行畫像,以多維統計分析圖表結合地圖的展示方式一屏展示番禺區黨建引領。三是通過“數字番禺”基礎應用平臺對接區公安分局“禺山智匯”平臺、區來穗部門來穗人員管理系統,處理導入數據超1000萬條,為各單位網格化管理工作提供數據支撐。四是完善全區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平臺。保障番禺區地理信息公共平臺的維護和更新,確保其他部門調用的地理信息相關服務的穩定,至今為區應急部門、網格化部門、來穗部門、水務部門和鎮街等提供服務調用共7220萬次。
4.不斷深化應用,提升政務服務軟實力。一是“政務曉屋”推動“服務無界”。在全國首創推出5G+VR“政務曉屋”智慧政務新模式,以不見面、非接觸、云端批的方式,為企業群眾提供遠程“面對面”政務服務及貼心“手把手”全程指導。2020年全區試點布設23臺“政務曉屋”,辦理業務1179宗,并成功聯辦全省首宗清稅證明和營業執照注銷業務,用時從2天壓減至30分鐘。同時與南海、順德、中山、清遠等多地互設“政務曉屋”,推動業務異地受理、異地辦理。二是開發區親商服務平臺。平臺包括企業服務、招商引資、金融服務、宣傳推介四大功能模塊,搭建企業與政府,企業與金融機構,企業與企業的溝通橋梁,協調解決用工、用地、基礎設施、交通、環保、增資擴產、融資等方面問題。試運行以來,已覆蓋“四上”企業3200多家,企業在平臺上提出的148個問題已得到專人跟進并完成解決。三是完善番禺區重點建設項目用地(報批及出讓)聯合審批平臺。實現從用地儲備到工程建設全流程智能化監控,在區級辦理流程內高度實現資源共享、最大力度提高辦理效率。番禺汽車城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從奠基到投產一年半完成、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半年交地等,推動重點項目高效快速落地建設,至今已登記錄入系統儲備出讓項目共96宗。四是開展“番商通”小程序移動應用建設,統一企業服務入口,進一步完善“民生通”小程序,統一市民服務入口。
2021年工作要點
(一)黨建引領政務服務,提高政務服務效能。
1.推進區政務服務中心集約化改革。成立區政務服務中心“大黨委”,加強進駐部門黨組織及黨員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紀律建設,強化黨對一線審批服務窗口組織力量的全面引領。深度融合基層黨組織建設與日常審批服務工作,按照業務關聯和審批改革需要,在中心“大黨委”下設若干個黨支部,將支部建在業務鏈塊上,以黨建引領政務改革發展,主動回應和滿足企業群眾政務服務訴求,整合政務服務資源,促“物理整合”為“化學融合”,變“單項改革”為“系統集成”。
2.持續開展“模范機關創建”和“黨員示范崗”創建活動。把黨建工作與提升黨員隊伍整體素質結合起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點帶面,打造高素質干部隊伍,促進黨建引領政務工作發展,實現黨建工作與窗口服務工作雙贏。加強托管企業黨建指導工作,發揮黨組織在國企業務發展中的政治優勢。
3.落實“雙報到”工作。圍繞共享黨建陣地、共抓組織建設、共搭交流平臺、共商區域發展、共謀便民服務、共辦民生實事、共推社會治理等方面聯合開展區域化黨建工作,繼續壓實工作責任,發揮黨組織的優勢和作用,按需求服務清單履行責任,用好專業特長和優勢,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兩個作用”,推動報到服務有成效、有特色、有亮點,全面構建“令行禁止、有呼必應”黨建引領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二)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機關。
1.加快推進萬博分中心升級改造、南站分中心建設工作。在萬博商務區建設“萬博政務城市客廳”。將原有首層政務服務中心改造成24小時智慧政務服務大廳,新增部分與區文化館分館共建融合,在政務服務基礎上增加文化元素,打造獨具番禺特色的“政務城市客廳”。參照廣州政務服務中心琶洲分中心的模式,建設“廣州政務服務中心南站分中心”,加掛“番禺區政務服務中心南站分中心”的牌子。在粵港澳大灣區和廣佛同城的背景下,積極爭取港澳、廣東省、佛山市等地的支持,通過地方政府間協議,將粵港澳大灣區內其他城市對港澳地區的政務服務整合至南站分中心,匯聚市、區資源提供優質政務服務。
2.推進“一件事”套餐服務工作。優化一網通在線申辦時效,努力實現開辦開業一網通辦再提速;深化照后拓展應用,將場地證明全程電子辦理等業務功能整合到“番禺區商事服務一網通辦服務專區”,向市場主體提供主題式、套餐式集成服務,自動生成個性化材料清單實現“一窗”無差別受理。
3.大力推廣5G+VR“政務曉屋”應用。一是在鎮街、社區(村)、園區、銀行網點、商圈靈活增加布點,通過“政務曉屋”,將省、市、區所有服務事項下沉到基層。全力推進網上辦事、服務事項流程再造,在“政務下沉”的同時實現“數據上云”。二是擴充服務事項,豐富服務領域。按照應進盡進原則,按事項的頻度分階段有序將更多政務服務事項積極納入“政務曉屋”服務范圍,將更多“跨城通辦”事項納入“政務曉屋”,實現跨部門、跨領域業務進駐,跨區域“云坐席”線上服務,探索范圍更廣的跨城通辦、異地可辦、全國通辦模式。引入郵政、醫療、金融、保險等民生事務,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三是協助優化新開辦企業銀行開戶流程。通過5G+VR“政務曉屋”平臺,實現開業開戶同步辦結,協助銀行進一步優化法定代表人面簽環節,實現企業賬戶開立“零到場”,通過5G通信技術實現“遠程面簽”,企業在區政務服務中心窗口領取開業“大禮包”后即可在“政務曉屋”完成開戶。
4.繼續落實審批服務便民化。切實提高代辦人員業務能力,提升重點企業代辦服務水平;繼續落實工程建設改革一窗受理工作要求,積極宣傳引導符合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工程項目條件的項目自行通過市聯合審批系統進行申報辦理;優化我區政策兌現服務模式,提高政策兌現效率;做好省、市事權下放的承接、區級事權下放(延伸)工作,配合鎮街體制改革,做好鎮街職權調整事項的目錄動態管理工作;推動“無紙質證明”城市建設工作,深化電子證照用證工作;推動更多事項改為承諾制辦理。加強跟蹤督辦,確保上級各項改革舉措在我區落地生效。
(三)提升“數字政府”和大數據的發展應用水平。
1.按照《廣州市番禺區建設“數字政府”推動大數據綜合治理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安排,開展政務大數據、衛健大數據、交通大數據等項目建設,推進番禺區“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和廣東省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創建工作。
2.夯實信息化基礎。一是加強全區5G網絡統籌工作,科學完善5G覆蓋。進一步推動我區智慧政務的5G應用推廣,籌備建設區政務中心5G體驗館,探索開展5G遠程視頻業務,創新推進5G+VR+3D審批場景等系列應用。二是強化網絡信息安全。重點推進商務云平臺和存儲擴容改造,實現云平臺業務的異地雙活及備份;繼續推進電子政務外網準入認證項目建設,加強網絡終端安全防護;推進政務外網安全監管運維項目,完善網絡及網絡安全管理制度,完成信息系統等級保護工作,展開信息系統的滲透測試工作,加強政務外網信息化安全建設;推進開展電子政務外網核心設備擴容升級工作,開展下一代互聯網IPV6網的升級改造工作。
3.深化系統和數據的整合應用。一是繼續推進基層信息系統整合。為解決沒有放開對接的業務系統信息錄入問題,研究采用智能機器人程序自動錄入多套業務系統方案。二是推進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信用數據采集及信用服務平臺建設。深化信用大數據資源的匯聚、融合,有效提升信用數據應用價值,建立一批信用大數據智能化示范應用,支撐政府社會治理能力提升,深化“放管服”政策落實將具有重要的示范效應。三是開展番禺區公建配套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掌握公建配套設施整體情況,追蹤公建配套設施的進度,規范公建配套設施的管理,實現全區公共配套信息的概覽,查詢,統計,形成一套全流程可視化的管理平臺。四是深化“四標四實”應用,建設標準地址對照模塊。利用大數據實現數據資源和服務共享開放,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優化調整網格,根據鎮街要求合理調整網格范圍,完善網格劃分,并將系統數據和地圖服務作相應調整。五是整合拓展移動辦事服務,完成番商通移動應用服務。按照廣州市推進開辦企業“‘一網通辦、一窗通取’”工作的體系建設思路,實現場地證明的電子化申報和應用。將材料錄入、上傳、簽名等環節前移至場地證明開具環節,與提交開辦企業申請進行分解,利用信息化手段縮減一網通在線申報的環節和時間。
番禺區政務服務中心獲評全國政務服務最具創新力政務服務大廳
在2020全國政務服務‘軟實力·新發展’論壇上,番禺區政務服務中心被組委會專家組授予“全國政務服務最具創新力政務服務大廳”稱號。番禺區政數局相關領導應邀出席論壇,與國內政務服務領域改革的相關專家,以及來自全國多地的政務服務同仁分享了創新的經驗,并受到與會媒體的關注。
一是“一網通”開辦企業,開啟營商改革“新里程”。番禺區作為“廣州市開辦企業一網通辦服務平臺”改革示范區,率先推出“一網通辦、一窗領取”,通過市區聯動機制,印發系列配套改革文件,組建專項工作團隊,設置企業開辦服務專區,全區導辦人員集中輪訓,廣泛宣傳提高群眾知曉率,兌現惠企政策企業開辦零成本,壓減流程至1個環節,用時壓減至最快0.5天。2020年3月,番禺區發出全廣州市首個新開辦企業“大禮包”(營業執照、一套5枚印章、發票、稅務Ukey一次性免費領取),番禺的成功經驗在全市推廣,番禺企業開辦運行模式獲省優化營商環境“開辦企業”指標工作小組的肯定。自“一網通平臺”上線運行至12月31日,番禺區共發放開辦企業“大禮包”17670份,預計全年為企業節省開辦費用1000多萬元,大大節省開辦企業成本。
二是“一件事”主題套餐,定義政務事項“新標準”。以制度標準化建設為抓手,創新事項標準化編制,利用“思維導圖”+“顆粒梳理”的方式,使用導圖技術,繪制政務服務事項“一張圖”。圍繞企業和群眾關切的“一件事”,如開辦便利店、餐廳、美發美容店,按照“一張表單、一套材料、一次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次辦結”的標準進行優化整合,統一受理、協同審批,全面呈現每一事項“從哪里來、找誰辦、怎么辦、辦多久”,實現“按圖索驥”。通過交互式智能問答,為每個申請人生成個性化辦理材料清單,展現清晰辦事流程,實現“一件事一次辦”,番禺區政務服務中心以思維導圖的創新辦事方式成功申報成為廣東省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
三是“零跑動”不見面審批,開啟便民服務新模式。疫情防控期間,為減少人員聚集風險,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會同郵政部門推出“一次不用跑二維碼”,制定《番禺區政務服務“不見面審批”免費郵寄速遞服務的實施細則》,申請人掃一掃EMS二維碼,申請材料免費郵寄至區政務服務中心。同時,通過網站、微信、咨詢電話等渠道,廣泛進行政策宣傳,鼓勵、引導群眾網上辦、自助辦,實現企業和群眾一次不用跑即可辦理服務事項。2020年以來,為企業提供免費雙向郵政速遞服務2381宗,據不完全統計,區綜合受理平臺受理移動或網上申辦業務超過13萬宗,全區7個24 小時智慧政務大廳自助辦理業務達9萬宗,“不見面審批”成效顯著。
四是5G+VR“政務曉屋”,打造智慧政務新平臺。利用5G、遠程視頻、VR等技術,整合各部門資源,設置云坐席實時視頻指導辦理,開啟科技加政務新體驗,提供便捷的非接觸式“面對面”政務服務以及貼心的“手把手”全程指導,打造一個跨部門、跨系統、跨模式、跨地區的實時互動非接觸式政務服務平臺,有效破解跨城通辦和事項聯辦等政務難點問題。通過與南海、順德、中山、清遠等多地互設“政務曉屋”,推動跨區域實體大廳業務相互融合,實現真正的異地受理、異地辦理。同時,通過合理布點曉屋推動“放管服”改革,從“打通最后一公里”到“覆蓋最后一公里”,實現政務改革扁平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讓政務服務走進千家萬戶,5G+VR“政務曉屋”創新經驗兩次登上“學習強國”,并獲廣州市“放管服”改革調研督導組充分肯定。
五是“大黨委”集約化改革,黨建引領政務發展新動力。探索建立政務服務中心“大黨委”模式,強化黨對一線審批服務窗口組織力量的全面引領。實施“支部建在窗口、先鋒亮在崗位”,深度融合基層黨組織建設與日常審批服務工作,按照業務關聯和審批改革需要,在中心“大黨委”下設若干個黨支部,整合政務服務資源,促“物理整合”為“化學融合”,變“單項改革”為“系統集成”。實施優化營商環境再造工程。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指標體系,以提升開辦企業便利度、建筑施工許可、財產登記、繳納稅費等指標為目標,以企業群眾辦理“一件事”為導向,通過跨部門流程再造,進一步減材料、減環節、減事項、壓時限,構建更符合實際的審批運行機制。
政務服務工作不停擺 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兩不誤
“疫情就是命令,實干彰顯擔當”,自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敢于擔當、積極作為、不折不扣落實各項防控舉措,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投身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上來。一是落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疫情發生后,制定《番禺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關于政務服務大廳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番禺區政務服務大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預防指引》等工作制度,指導鎮街政務服務中心、80個已建成的村居公共服務站做好政務服務疫情防控工作。二是大力推行不見面審批,深化“互聯網+政務+郵政”改革。會同郵政部門推出“最多跑一次二維碼”創新措施,申請人掃一掃EMS二維碼,申請材料免費郵寄至區政務服務中心。同時,通過網站、微信、咨詢電話等渠道,廣泛進行政策宣傳,鼓勵、引導群眾網上辦、自助辦,實現企業和群眾一次不用跑即可辦理服務事項。疫情防控期間,為企業提供“不見面審批”郵寄快遞服務7639宗,其中免費的雙向快遞服務2381宗。據不完全統計,全區7個24小時智慧政務大廳政務自助終端辦理業務達93990宗,“不見面審批”成效顯著。三是編制智能防疫網,把好數據篩查分析關。每天對“穗康”小程序自查數據進行梳理分析報送,積極推廣“廣州市疫情防控指揮平臺”,共上報數據共1827.6萬條,核查重點人員數據15.4萬條。四是持續開展重點企業項目服務工作。為滿足疫情防控企業的業務需求,針對涉及企業復工復產的審批項目,協助興世電子、尚正醫療科技(廣東)有限公司和廣汽集團下屬企業廣州華望汽車電子有限公司等企業辦理設立登記及增加生產口罩和口罩機等防疫物資的經營范圍,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原則,全面落實審批“直通車”制度,現場專設規上企業服務綠色通道專窗,實現一窗全業務通辦、告知承諾、容缺受理、即來即辦,為支持規上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一站式高效服務。2020年辦理綠色通道業務426宗,節省審批時間8094天。五是制定落實政策兌現服務指引,全力助推企業復工復產,推動區人社局等部門共受理政策兌現服務23000多宗,審批金額5600多萬元。同時,大力推進我區政策兌現服務納入集成化辦理。按照“網上辦理為主、現場辦理為輔”的原則,要求各業務部門加快將事項納入綜合窗管理,努力實現服務事項全流程網辦。經過多次的梳理更新,我區現行有效的政策兌現服務事項共66項,已實現全流程網辦的21項,進駐政務中心綜合窗的40項,延伸鎮街村居實現就近辦理16項。
“5G+VR‘政務曉屋’,打造新型智慧政務體系”入選省政務服務創新案例
12月23日,廣東省電子政務協會舉辦第五屆廣東省電子政務與新型智慧城市發展大會暨廣東省電子政務年會。會上,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報送的“5G+VR‘政務曉屋’,打造新型智慧政務體系”入選《2020廣東省電子政務發展研究報告》政務服務創新案例。
5G+VR“政務曉屋”利用5G、遠程視頻、VR等技術,整合各部門資源,設置云坐席實時視頻指導辦理,開啟科技加政務新體驗,提供便捷的非接觸式“面對面”政務服務以及貼心的“手把手”全程指導,打造一個跨部門、跨系統、跨模式、跨地區的實時互動非接觸式政務服務平臺,有效破解跨城通辦和事項聯辦等政務難點問題。自2020年6月以來,番禺區全力打造一體化“政務曉屋”,首先在小谷圍街政務服務中心試點實施,并成功聯辦全省首宗清稅證明和營業執照注銷,將以往需要2天辦理的業務在30分鐘內辦結,開啟跨部門“一件事”聯辦新嘗試。同時,進一步探索事項跨地區通辦業務,與佛山、中山、清遠和湖北咸寧、湖南永州等地對接,推進異地可辦、跨省通辦新模式。11月,為了優化企業開辦流程,提升銀行開戶便捷度,在銀行網點布設5G+VR“政務曉屋”,實現企業開辦和銀行開戶同步辦結,切實減少申請人跑動次數和辦事成本。2020年全區已成功布設23臺5G+VR“政務曉屋”,辦理業務近1179宗。
區市場監管局強化大數據運用探索“互聯網+市場監管”新模式
一是與多家數字經濟企業、網絡交易平臺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實現數據信息共享,逐步建立網絡市場政企協作、齊抓共管、合作共贏的長效治理機制。二是開展大數據定向監測。委托數據服務公司對拼音縮寫、漢字諧音等“暗語”方式的網絡銷售商品及發布信息、廣告等進行監測,涵蓋國內主流電商平臺番禺區正常營業網店及番禺區轄區內網站,累計監測網店12261家,網站14577家,涉及網站頁面52.5萬個,商品信息179.5萬條。監測發現違法線索97條,在后續處理中對2宗違法行為立案處理,其余線索責令相關經營者進行整改,消除影響。三是強化與杭州余杭區市場監督局共建的“紅盾云橋”智能平臺運用,共通過該平臺接收、處理各類網絡交易違法行為情況256宗,打通了監管部門和阿里系數據云的連接通道,抓住了全國最大網絡交易平臺這個監管主陣地,有力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區市場監管局)
市規資局番禺分局深化“零跑動”改革
一是嚴格兌現企業專窗“一個環節”服務承諾。為給企業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區不動產登記中心已為企業設置“專區”“專窗”“專人”“專線”,企業間辦理不動產轉移登記實現全流程“在一個窗口、與一人互動、交一套材料、當場辦結”。涉企不動產登記業務無需預約也無需現場取號,即來即辦。此外,企業間存量非住宅交易無網簽環節,企業可自行簽訂買賣合同,并持該合同辦理不動產登記。二是推行“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服務。2020年2月,企業、群眾可通過廣州市不動產登記網上申請系統辦理不動產交易網簽、登記和核稅申請、繳納稅費、網上預約、意見反饋等,實現不動產交易、稅務、登記“一網通辦”。同年9月,針對企業間存量非住宅轉移登記,進一步取消現場核驗環節,企業雙方無需到現場,從“最多跑一次”升級為“一次不用跑”,實現不動產登記、繳稅全過程“一個環節、全程網辦、即日辦結”。(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番禺區分局)
市生態環境局番禺區分局助力“六穩”“六保”
一是實行環評手續能免則免。對于未列入名錄但環境影響小、風險可控的項目,實行環評手續能免則免。二是實行環評文件技術審查與審批分離。通過政府采購聘請第三方技術機構進行環評文件技術審查,讓生態環境部門能嚴把行政審批關,雙管齊下提高審批效率。三是明確環評文件技術指引和審查要點。梳理整合相關法律法規和省市相關政策和技術要求,匯編成《廣州市番禺區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技術指引》和《廣州市番禺區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技術審查要點》,多渠道主動對社會公開。四是加強對環評機構的管理。實行環評單位信息登記制度,并在區政府網頁上主動公布。組織環評單位召開環評政策和技術宣講會,明確審批要求和審查重點。建立約談制度,在技術審查中發現存在嚴重質量問題時,對建設單位負責人和環評文件編制人員進行約談。加強環評工作考核管理,對存在明顯弄虛造假的環評單位及編制主持人進行通報并納入信用管理,實施失信記分。(市生態環境局番禺區分局)
區科工商信局落細落實各項服務舉措扶持企業做大做強
一是先后出臺了《番禺區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實施意見》、《番禺區企業上市等直接融資獎勵實施細則》、《番禺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管理辦法》、“1+4”產業人才政策等一系列扶持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著力解決企業面臨的用地、融資、自主創新、人才引進等問題。二是制定區領導掛點聯系100家重點企業工作方案、開展“五個一批”企業(項目)服務工作方案和區領導開展“暖企”調研工作方案,由區領導掛點聯系走訪調研100家重點企業、分片包干相關鎮街聯系174家“五個一批”企業(項目),對每個重點企業組成服務專班,開展“一企一策”暖企幫扶。三是實施企業“再孵化”加速工程,開展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行動,引導企業用好用足各級科技創新政策。全區現有上市企業20家,新三板企業63家,廣州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617家,已落實上市掛牌等直接融資獎勵超過8600萬元,受惠企業超過80家,創新與資本呈現加速融合態勢。(區科工商信局)
區司法局全力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一是提升法治思維。舉辦兩期區政府常務會議學法講座,專題學習《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相關法律知識。開展法律進企業活動195場,向全區各商會、企業派發《廣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政策解讀》。二是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建立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制度,加大對部門執法自由裁量權的監督。加大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政策扶持力度,出臺番禺區舊村莊更新改造公開引入合作企業指導意見、番禺區招商引資工作規程等一批規范性文件。三是推進簡政放權工作。積極推進鄉鎮街道體制改革工作,擬下放區級行政處罰事項854項,涉及區城管局、區應急局等9各部門。開展第三輪證明事項清理工作,減少不必要證明、循環證明。四是加強法治保障力度。搭建律師服務企業平臺,動員全區律師為企業開辦線上法律公益課。建立因疫情引發的營商、旅游、房屋租賃、物資采購等合同糾紛的分析研判和排查調處工作機制。在番禺區設立廣州南站(萬博)商事仲裁調解中心,將商事仲裁引入番禺。(區司法局)
番禺區衛生健康局優化簡化社會辦醫療機構審批
一是公開審批流程和事項清單。通過對開辦醫療機構相關的事項進行梳理總結,將所涉及的各部門各環節的政務服務事項,統一到一張辦理導覽圖中。二是與消防、環保部門并聯審批。不以取得消防、環保相關審批為前置條件,消防主管部門對醫療機構進行消防設計審核(備案)、驗收(備案抽查),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醫療機構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備案管理),與醫療機構執業登記并聯開展。三是取消了規劃選址的限制。社會辦醫療機構的選址不再受規劃的限制,并全面取消了設置距離的要求。四是實行設置審批、執業登記“兩證合一”。根據我區的審批權限,在我區申辦的社會辦醫療機構已全部實行設置審批與執業登記“兩證合一”,不再核發《醫療機構設置批準書》,僅在執業登記時核發《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五是診所審批改為備案。診所(不含港澳臺及外資資本)、中醫診所、中醫(綜合)診所、中西醫結合診所、民族醫診所的設置審批執行備案制管理,簡化了診所的準入程序,并允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作為舉辦單位,允許診所同時備案開展多個診療科目,大大縮短了診所的辦理時限。(區衛生健康局)
化龍鎮政務服務中心多措并舉全力推進政務服務工作
一是推動“放管服”和“數字政府”改革,打造智慧政務平臺。通過拓展政務服務事項功能、深入推進容缺容錯受理機制、深化推進“套餐式”服務、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等措施,扎實推進“放管服”改革工作。二是拓展企業服務深度,打造最優營商環境。聯合鎮企業招商服務大隊開展常態化招商引資服務工作,開展送服務送政策進園區活動。三是著眼深化便民服務,打造群眾滿意窗口。辦事大廳全面推進一次性告知等制度,通過印制與線上線下一致的辦事指南,將辦事流程等信息在網上公開、推出“二維碼”服務。四是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打造政務新高地。推動實體辦事大廳行政審批事項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實現網上辦事大廳與實體大廳互聯互通、無縫對接。
東環街政務服務中心四個“提升”助力政務服務提質增效
一是規劃設計提升,為政務服務“賦能”。持續做好村(居)公共服務站的建設工作和標準化工作。利用5G+VR技術,打造“政務曉屋”智慧政務服務新模式,為企業群眾提供便捷的“面對面”政務服務以及貼心的“手把手”全程指導。二是服務理念提升,為政務服務“培元”。細化標準服務動作,增強群眾服務體驗,豐富服務設施,拓展服務邊界。三是業務能力提升,為政務服務“固本”。定期開展工作會議、學習培訓,時刻掌握窗口的業務動態和人員情況。四是信息“智力”提升,為政務服務“通脈”。引入社保自助服務一體機、居民身份證自助辦證機、居民身份證自助領證機、出入境自助辦證機(電子通行證)、業務咨詢和預約終端等自助辦證設備,成為全區首批進駐戶籍辦證廳和引進自助設備最齊全的街級政務服務中心。
小谷圍街積極為標準化可持續發展城市做好政務服務支撐
小谷圍街積極做好標準化便民服務工作,加強團隊服務標準化管理,并納入日常人員考核內容,營造優質的標準化的服務環境。利用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的資源優勢,通過人工服務、“5G+VR”政務曉屋遠程服務、自助服務和掌上辦服務等四種模式,為群眾提供標準、專業、暖心的政務服務。目前,已在中心大廳、智慧政務大廳及高校創客中心分別配置了“5G+VR”政務曉屋,通過5G網絡傳輸應用暢享高效快捷的辦事體驗,節省了辦事成本,實現“三少一快”,從“來回跑”變成“一站辦”,為標準化中小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做好政務服務支撐。
橋南街政務服務中心做實做優政務服務工作
一是嚴格管理。精細服務強化規范服務,建立和完善了首問責任制、一次告知、績效考核等管理制度,使窗口服務規范化。二是智慧服務。建成了24小時自助服務區,并在大型商業中心奧園廣場配置了政務自助機。三是提升效能。實現街道政務中心、村居公共服務站“好差評”大廳推廣度100%,差評整改率100%,大力壓減審批時間。
沙灣街政務服務中心不斷提升服務質量
一是增強服務意識,樹立良好形象。要求全體綜合窗口工作人員使用文明用語,為辦事群眾提供全方位咨詢導引、幫導幫辦服務。二是繼續升級硬件設施。購置新的LED屏幕滾動播放中心簡介、辦事指南、宣傳標語等,更換群眾座椅和窗口人員的辦公座椅,確保群眾和窗口人員辦事、辦公安全舒適,從而有效提高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三是深化作風建設,堅持紀律約束。強化考核制度對綜合窗口工作人員的約束力,對窗口人員的工作紀律、服務、受理辦結數等進行檢查,定期通報、全面公開,讓窗口服務真正做到了風清氣正、陽光操作、依法依規、高效便捷。
石壁街政務服務中心召開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會議
為持續優化廣州南站地區(石壁地區)營商環境,石壁街政務服務中心召開專題工作會議,街黨政領導、南站管委會辦公室負責人以及政務服務中心全體工作人員參加會議。黨工委委員對有關工作進行部署并提出三點要求:一是對照重點檢查整改的23項內容再進行自查,發現問題馬上整改;二是轉變觀念,加強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認識,加強個人業務水平的提升;三是進一步提高服務意識,提高辦事便捷度,從而提高群眾的獲得感。
新造鎮政務服務中心堅持“五心”服務
一是“熱心”。中心導辦員始終保持熱情飽滿的狀態,保持主動熱誠,耐心地對群眾的咨詢和提出的問題答疑解惑,認真指導群眾填寫申請材料。二是“暖心”。中心設置“綠色快速通道”,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提供便民服務。三是“省心”。申請人通過綜合窗口一次性提交所需材料,最大限度縮短辦事時間,避免群眾多次跑、多頭跑現象,簡化了辦事環節,提高了辦事效率。四是“稱心”。中心導辦員主動指導群眾操作,講解操作流程,幫助其完成線上申請、認證,讓辦事群眾都感受到了細致、耐心、貼心的服務。五是“放心”。中心服務大廳設有意見箱及行政效能監督投訴方式公告欄,群眾有任何意見、需求、投訴都能及時反饋。
番禺區信用數據采集及信用服務平臺項目獲評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智慧灣區創新案例
12月24日,以“新基建?新機遇?新活力”為主題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助力數字經濟發展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論壇上,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規劃建設的“番禺區信用數據采集及信用服務平臺項目”入選“2020年度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智慧灣區創新案例”。
番禺區信用數據采集及信用服務平臺項目通過運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番禺區信用大數據資源的匯聚、融合,圍繞信用主題構建一批示范應用,從而加強市場監管、優化營商環境。該信用平臺利用區塊鏈技術構建一套可信共享的區內信用數據流通體系,結合已建成的民生卡、“番商通”等平臺應用,借助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和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兩大區位優勢,同時借鑒國內外現有數據資產、數據交易應用案例,率先推出具有本地特色的信用就醫、信用停車、“中小微”企業投融資企業服務等以信用為主題的應用。
番禺區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2020年新建5G基站數量全市第一
按照廣州市“新基建”要求及番禺區工作部署,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抓好5G建設工作任務落實,為智慧城市和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新引擎。2020年番禺區新建4278座5G基站,新建數量位居全市第一,實現區內行政、商業、園區、交通樞紐等核心區域5G信號覆蓋,支撐我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助推新基建項目落地。一是強化組織部署。成立以區長為組長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各類5G建設相關問題,出臺《番禺區加快推進5G網絡規劃建設工作方案》,明確建設規劃、站址資源、供電配套等內容,建立“區、鎮街、運營商”三級溝通協調機制和聯席會議、周報制度等,及時協調、督辦落實相關問題,協同推進5G建設工作。累計解決5G基站站點問題500多個。二是加快落地建設。針對基站選址、協調進場等難點堵點問題,編制全區公共資源目錄清單,協調落實公共資源無償開放利用,為5G基站建設提供便利。針對企業提出信號差問題,及時落實選址進行新基站建設,補強企業通信信號。開放公有物業600余個,各重點區域已建成5G基站近800座。三是加強應用導向。通過“5G+應用”引領,在區內推進“5G+政務”“5G+旅游”“5G+醫療”等形式應用,引導運營商加大在政務服務中心、產業園區、文商旅、醫療等場景區域的5G網絡建設投入,有效提升建設效率。已推出5G+VR“政務曉屋”“5G+掌上辦”等服務,助力提升政務服務信息化程度,持續優化我區營商環境。四是開展宣傳引導。通過微信群、QQ群、微博、LED顯示屏等全方位開展5G技術宣傳,通過向民眾派發宣傳小冊子,開展科普宣傳,解答市民對5G技術的疑問。累計派發宣傳小冊子1.3萬余份,宣傳視頻播放次數達6萬余次。
對標對表提升政務服務效能 全面提升優化營商環境
區政務服務中心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大廳布局,認真對標世界銀行評價指標,設置專門的營商環境宣傳展示區,分類設置“開辦企業”、“建筑許可”、“登記財產”等服務區域,各區域設置一窗辦理及提供咨詢、幫辦、郵政等服務。針對企業開辦指標設置開辦企業服務專區,包括:咨詢服務臺、自助服務區、一窗通取專窗,為企業一次性免費發放營業執照、印章、發票和稅務U-key等“大禮包”。針對登記財產指標全面開展不動產創新舉措宣傳,提高群眾企業知曉度。針對建筑許可指標設置簡易低風險工程項目綜合服務窗口,為符合條件的項目提供清晰指引。
自2月起,區政務服務中心推出“一次不用跑二維碼”創新措施,疫情防控期間為企業免費提供雙向郵政速遞服務約2381宗。為滿足企業的業務需求,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原則,在中心三樓設置規上企業服務專窗,實現一窗全業務通辦、告知承諾、容缺受理、即來即辦,為支持規上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一站式高效服務。為全力做好服務工作,在二樓人才服務專區設置政策兌現服務窗口,將原來分散在各個辦事地點、各個部門的政策兌現服務事項集成到一窗辦理,其中區科工商信局26個政策兌現事項納入粵港澳大灣區綜合窗辦理,區城市更新局城市更新改造項目方案審核等4個服務事項、區教育局非學歷教育機構合并分立等31個服務事項納入綜合窗辦理,最大限度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番禺漁政大隊自12月起進駐區政務服務中心受理業務,可辦理漁業船舶證書換發和年審、船用產品檢驗發證、漁業船舶買賣過戶、漁業船員證書核發和換證等業務。2020年,區政務服務中心綜合窗共收到錦旗2面,表揚信5封。
關于2020年度番禺區行政服務效能考評結果的通報
各有關單位:
2020年度全區行政服務效能考評工作業已結束,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考評情況
根據《關于開展2020年度番禺區行政服務效能考評工作的通知》,本次考評工作由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會同區委組織部(區公務員局)、區委編辦、區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區司法局組成行政服務效能考評工作小組,采取被考核單位自評、第三方公眾評價滿意度調查和考評工作小組評議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二、考評結果
本次行政服務效能考評采取百分制,行政服務效能考評得分=第三方滿意度得分(50分)+好差評綜合得分(50分)+加分(10分)-扣分(10分),評定結果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次。分數按照從高到低排名,部門前8名以及鎮街前6名,共前14名(含)為優秀,80分(含)以上為良好,70分(含)至79分為合格,不足70分為不合格。本次考評獲得優秀等次的單位共有14個,獲得良好等次的單位共有26個。
被評為優秀等次的單位(14個):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區稅務局、區水務局、區衛生健康局、區公安分局、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番禺區分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東環街政務服務中心、小谷圍街政務服務中心、市橋街政務服務中心、化龍鎮政務服務中心、石碁鎮政務服務中心、石樓鎮政務服務中心。
被評為良好等次的單位(26個):區發展和改革局、市生態環境局番禺區分局、區教育局、區農業農村局、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區殘疾人聯合會、區應急管理局、區氣象局、區新聞出版局、區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局、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市消防支隊番禺區大隊、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區科技工業商務和信息化局、區交通運輸局、區民政局;大龍街政務服務中心、石壁街政務服務中心、橋南街政務服務中心、沙灣街政務服務中心、南村鎮政務服務中心、沙頭街政務服務中心、鐘村街政務服務中心、新造鎮政務服務中心、洛浦街政務服務中心、大石街政務服務中心。
番禺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
2021年2月7日
關于表彰2020年度政務服務優秀部門窗口、鎮街政務服務中心及個人的通報
各有關單位:
2020年,番禺區政務服務工作在各進駐職能部門及鎮街政務服務中心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取得了顯著成績。為表揚先進,樹立榜樣,鼓勵窗口及工作人員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根據2020年度番禺區行政服務效能考評及群眾評議結果,評選出如下優秀服務單位及先進個人予以表彰。
一、2020年度優秀政務服務窗口單位(8個):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區稅務局、區水務局、區衛生健康局、區公安分局、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番禺區分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二、2020年度優秀政務服務中心(6個):東環街政務服務中心、小谷圍街政務服務中心、市橋街政務服務中心、化龍鎮政務服務中心、石碁鎮政務服務中心、石樓鎮政務服務中心。
三、2020年度優秀政務服務管理人員(8名):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韓喜明、區水務局蘭金啟、區稅務局肖云飛、區衛生健康局龔敏玲、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番禺區分局石峻文、東環街政務服務中心簡焯斌、小谷圍街政務服務中心李韻玲、市橋街政務服務中心謝銳雄。
四、2020年度優秀政務服務工作人員(82名):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麥燧華、廖粵富,區應急管理局陳偉瑩,區衛生健康局農晶晶,區水務局何均婷、黃楚瑜,區教育局黃靜怡,區發改局劉燦華,番禺海關李偉斌,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張穎、徐婷、陳栩華、羅斯敏,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番禺區分局何曉君、林茵、梁艷珍、羅紫薇、陳昶華、黎皓堃、白艷明、沈晨、郭健輝、溫婉瀅、黃燕妮、黎均豪、屈婉珊、李建東、呂姍丹、李樂翔、鐘浩彬、李曉進、何鍵威、陳銘堅、簡文強、許啟霞、陳淑瑩、陳衛東、李琳、何曉煥、萬娟華,區公安分局陳燕瓊、胡婉玲、周潔霞、梁志堅、李日亮、李銘華、陳木明、謝世彪、張夏生、白墨曉、姜楠、黃少英、唐航、陳鐃敏、曾婉君、駱映霞、郭佩姍,區稅務局馮源海、梁詠詩、陳宇彤、梁智威、廖思泳、吳曉琴、盧碧燕、崔展鵬、孔韻清、陳婉媚、葉君瑜、范文瑩、何家威、胡俊峰、張靈玲、黃金霞、冼國亮、李嘉敏、陳銳洲、陳志勇,區政務服務中心古志敏、麥靜梅、湯瑞賢、何婉徽、郭文俊。
五、2020年度優秀信息員(6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番禺區分局梁銘芯、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孔倩茹、東環街政務服務中心王敏玲、沙灣街政務服務中心柳婷、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康栩晴、區政務服務中心黎安琦。
希望以上獲獎單位和個人珍惜榮譽、再接再厲,在政務服務工作中和窗口工作崗位上繼續發揚先進,努力工作,爭取更大的成績。
番禺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
2021年2月7日
關于2020年度民生檔案數據采集與共享工作考評情況的通報
各有關單位:
根據《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番禺區民生檔案信息采集與共享交換實施方案的通知》(番府辦[2014]48號,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文件要求,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會同有關單位組成考評小組,對2020年度民生檔案信息采集與共享交換工作進行考評。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總體情況
1、民生檔案數據采集交換
2020年,民生檔案信息采集與共享交換系統新建交換節點5個,新共建數據主題69個,其中市級下發主題33個,區級主題36個。2020年度 39個考核主題數據交換總量達到4.39億條,數據獲取總量達到2.33億條。
2、數據的共享質量及應用案例
區教育局在第三類數據質量檢查抽查中“數據完整性”、“數據內容規范性、準確性”0差錯,成效顯著。
提供應用案例有區委政法委(來穗部門)來穗人員信息與“穗康碼”數據比對提高穗人員登記率和登記數據準確率,區人社局掌握提供準確的外省在本區貧困勞動力數據,以及掌握戶籍勞動力就業、就業需求情況,區衛健局利用數據提高整體防控效率與水平,區公安局在人口普查、流動人口精準登記、積分入戶審核方面提供了應用案例。
3、考評評分情況
第一類考核總分20分,平均得分19.25,得滿分單位有區衛健局、區委政法委(來穗部門)、區人社局、區教育局、區城市運行指揮中心。第二類考核總分30,平均得分28.15得滿分單位有區衛健局、區委政法委(來穗部門)、區城市運行指揮中心、區殘聯。第三類抽查考核總分50,平均得分46.94,得滿分單位有區教育局。
4、存在不足
總結2020年度民生檔案信息采集與共享交換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數據共享方面,部分數據共享仍然不夠充分;數據質量方面,部分數據主題提供數據仍存在空缺數據項、數據錯誤的情況;數據應用方面,在數據分析、挖掘方面數量和質量方面有待提高。
二、考評結果
根據考評小組對各單位民生檔案信息采集與共享交換工作的考評結果,授予區委政法委(來穗部門)、區人社局、區衛健局、區城市運行指揮中心4個單位廣州市番禺區民生檔案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授予區殘聯、區教育局、區公安分局、區民政局4個單位廣州市番禺區民生檔案建設工作達標單位稱號。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針對民生檔案信息采集與共享交換工作中存在問題,各單位要高度重視,在以下方面加強和改進。
數據共享方面,區數據中心的建設完善需要各單位應積極參與,共同努力增加數據共享專題;數據質量方面,各單位要優化數據采集機制加強管理提高現有專題數據質量;數據應用方面,優化考評方案,各參與單位要結合業務需求積極開展數據分析與數據挖掘應用工作。
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是基礎性資源和戰略性資源。我區作為廣東省大數據綜合試驗區首批培育對象,各單位要充分發揮數據這一新型要素對其他要素效率的倍增作用,使大數據成為推動我區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特此通報。
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
2021年3月11日
好差評統計
2020年大事記
◆1月8日上午,山東省淄博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到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學習一窗受理、政務一網通辦等經驗做法,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副局長阮曉文參加考察。
◆1月17日下午,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組織召開2020年番禺區第一次5G網絡建設工作會議。區政府辦四級調研員孫江,各鎮街、區相關直屬部門以及5G建設運營公司分管負責人出席會議。
◆1月20日下午,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支部書記盧樹輝帶領支部委員到結對共建村石壁四村開展春節走訪慰問活動,向老黨員、困難群眾提前送去新春祝愿。石壁街黨工委書記張靖鷹及石壁四村黨總支部共同參加走訪活動。
◆1月21日上午,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劉剛、區直屬機關黨工委副書記羅四林一行人到區政務服務中心調研黨建工作,并主持學習《中國共產黨黨和國家機關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以及座談交流,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盧樹輝,黨組成員、副局長何順釗參加調研。
◆2月3日上午,副區長麥潔萍到區政務服務中心督導疫情防控工作,了解區政務服務中心節后對外服務工作情況。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領導班子及區府辦相關領導參加督導。
◆2月28日上午,市市場監管局副巡視員張云珠率市商改辦相關人員到我區調研指導企業開辦便利化工作,區政務數據局、區市場監管局、區稅務局及銀行等相關單位負責同志參加調研。
◆3月6日下午,數字廣東網絡建設有限公司來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進行信息交流會,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盧樹輝參加交流會。
◆3月16日上午,我區作為廣州市開辦企業一網通平臺示范區,發出全市第一張通過該平臺制發的營業執照,標志著我區全面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開辦企業評價指標要求,實現開辦企業照章戶稅票全程0.5天辦結,一窗通辦,全程零成本。市市場監管局一級調研員張云珠、副區長麥潔萍為黎先生發了“大禮包”,這也是全市開辦企業“一網通辦、一窗通取”模式首個發出的“大禮包”。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盧樹輝參加開辦企一網通辦啟用媒體宣傳采訪活動。
◆3月24日下午,區國動委副主任、區人武部部長張昆到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調研國防動員工作,了解區信息動員辦公室工作開展情況。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盧樹輝,黨組成員、副局長何順釗參加調研。
◆4月3日上午,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阮曉文副局長上線區政府門戶網站互動訪談欄目,就疫情防控期間區政務服務中心的便民服務措施與網友互動交流。
◆4月8日下午,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監督處處長王建豐、二級主任科員楊曉輝到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進行實地考察,了解迎接世行營商環境評價工作的開展情況,并對“開辦企業、一窗通取”試點工作推進情況進行實地核查及座談交流。區委辦副主任史飛、石壁街黨工委副書記江少輝、南站管委會辦公室負責人梁賢偉、區編辦、區財政局、廣州政務中心南站分中心領導、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盧樹輝,黨組成員、副局長阮曉文參加考察。
◆6月11日上午,市稅務局韓流柱總經濟師一行人到番禺區政務服務中心辦稅服務廳調研非接觸式辦稅、一網通辦、不動產交易企業專窗等工作開展情況。
◆6月28日,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召開“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專題民主生活會,局領導班子及黨員領導干部參加民主生活會。
◆7月21日下午,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盧樹輝主持召開推進政務服務集約化管理改革工作會議,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區委編辦主任張永興,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劉鋼,區委編辦副主任陸韞慈,進駐區政務服務中心部門、區直機、區財政局、區人社局的分管領導參加會議。
◆8月3日上午,廣州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一級調研員宮照勇率市調研督導組到我區開展調研督導,分別對區政務服務中心、大夫山云計算中心、東環街政務服務中心和市橋沙墟一公務服務站進行實地督導,了解政務服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何順釗、阮曉文參加考察。
◆8月6日上午,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一級調研員張云珠率省“開辦企業”指標工作小組到我區開展調研督導,對番禺區政務服務中心開辦企業“一窗通取”進行專窗調研,并于政務中心407會議室召開省“開辦企業”指標工作小組第二次會議,區長陳德俊、區市場監管局局長盧鼎、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盧樹輝參加考察。
◆8月13日下午,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盧樹輝在區政務服務中心主持召開番禺區信用數據采集及信用服務平臺項目啟動會。
◆8月18日上午,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盧樹輝,黨組成員、副局長何順釗組織有關單位召開現場協調工作會議,協助解決區重點企業比音勒芬公司和保倫電子公司辦公區域網絡弱覆蓋問題。
◆8月18日下午,全國人大代表、汕尾市政協副主席李秉記率“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專題調研組到我區開展專題學習考察,區政協副主席蔣新娟、區經濟和城建資源環境委主任馮澤偉、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盧樹輝,黨組成員、副局長阮曉文參加考察。
◆8月29日上午,副區長麥潔萍到番禺區中心醫院、石樓人民醫院、橋南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醫療衛生系統大數據綜合治理調研,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盧樹輝參加考察。
◆9月3日下午,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盧樹輝到梅州市五華縣岐嶺鎮塔星村走訪慰問,并為塔星小學捐贈一批體育教學用具。
◆9月4日下午,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盧樹輝到梅州市五華縣公共服務中心、廣東紫晶存儲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調研考察,溝通番禺區電子公務云異地備份項目。
◆9月16日上午,市政府辦公廳職能轉變協調處到區開展2020年“放管服”改革工作調研督導,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盧樹輝,黨組成員、副局長阮曉文參加考察。
◆9月23日-25日,一窗(北京)互聯網科技研究院聯合中國科學院國家創新與戰略發展研究會在甘肅省敦煌市舉辦“2020全國政務服務‘軟實力新發展’論壇”。番禺區政務服務中心被組委會專家組授予“全國政務服務最具創新力政務服務大廳”稱號。
◆10月28日下午,廣東省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番禺區政務服務中心)授牌儀式暨試點中期進展匯報會議在區政務服務中心召開。副區長麥潔萍、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標準化處二級調研員李建華、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標準化處一級調研員黃劍文及區屬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出席會議。
◆11月19日上午,河北省秦皇島市行政審批局到我區政務服務中心考察學習,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何順釗參加調研考察。
◆11月19日上午,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盧樹輝率隊到杭州市蕭山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考察學習,了解“移動辦事之城”辦理模式及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工作經驗。
◆11月19日下午,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盧樹輝到嘉興市秀洲區政務服務和數據資源管理辦公室考察學習,了解“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經驗和做法。
◆11月20日下午,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盧樹輝到蘇州市吳江區行政審批局考察調研審批制度改革、跨城通辦方面的經驗。
◆11月24日,“第五屆廣東省電子政務與新型智慧城市發展大會暨廣東省電子政務年會”隆重召開,番禺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報送的“5G+VR'政務曉屋’,打造新型智慧政務體系”入選《2020廣東省電子政務發展研究報告》政務服務創新案例。
◆12月2日,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盧樹輝參加區政協先進制造業調研組赴南海順德調研。
◆12月3日上午,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盧樹輝參加廣州南站(萬博)商事仲裁調解中心合作備忘錄簽約暨揭牌儀式。
◆12月3日下午,一窗(北京)互聯網科技研究院到我區政務服務中心考察學習,了解我區在優化工程建設、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等方面的相關經驗及做法,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阮曉文參加考察。
◆12月4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的廣東省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評估組到區政務服務中心進行試點中期考核評估,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盧樹輝,黨組成員、副局長阮曉文參加考察。
◆12月9日下午,山東省德州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到我區政務服務中心調研考察,副局長阮曉文、四級調研員潘燦參加調研考察。
◆12月11日上午,市工信局副局長張宏偉一行到我區廈滘村、沙溪村、漢溪工業區進行實地調研,督導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與保護開展情況。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何順釗,區有關部門及鎮街相關負責人參加調研。
◆12月11日,第四屆國家數據與治理高峰論壇暨2020 年度數字政務服務博覽會在佛山召開,“番禺區數字招商+智慧政務平臺服務,構建‘大招商+大服務’新格局”項目獲中國通信工業協會數字政務專業委員會頒發“2020年度政務服務最佳實踐獎”。
◆12月17日上午,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副局長魏文濤率隊到我區調研5G+VR“政務曉屋”及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情況,副區長麥潔萍、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曾麗芳、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盧樹輝,黨組成員、副局長阮曉文參加調研考察。
◆12月25日下午,國家發改委產業研究所許江萍處長一行到大學城智匯谷進行調研,了解大學城作為“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的現狀、發展規劃等概況。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盧樹輝,黨組成員、副局長何順釗,廣州大學城管委會辦公室主任歐彩玲、小谷圍街掛職領導張章參加調研考察。
◆12月30日下午,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召開2020年基層評議機關會議,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盧樹輝,黨組成員、副局長何順釗、區基層評議機關活動指導組第二組全體成員、各鎮(街)政務服務中心負責人、下屬單位及服務對象參加會議。
◆12月31日下午,番禺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鄧耀棋在區政務服務中心主持召開番禺區港澳臺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政務服務對接會議,番禺區委統戰部副部長、臺辦主任陳敏堅,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阮曉文,進駐區政務服務中心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相關臺資企業代表,以及港澳臺青創基地負責人出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