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適應城市新的變化發展趨勢,持續拉動城市經濟增長及城市建設,區政府決定近期重點開發南區。南區范圍包括市橋水道以南,沙灣水道以北,大刀沙以西,西環路以東約17.15平方公里的土地。南區的主要功能定位為:番禺中心組團的南組團,城市文化與商業中心、具有南國水鄉特色的高質量城市居住生活區。規劃確定本區近期建設完成后,可以容納人口約14萬人,規劃期末人口總數為16萬人。根據該地區發展性質和居住人口規模,結合周邊用地的具體條件,規劃提出“兩軸兩帶、四個居住組團”的規劃結構。
兩軸,即沿市橋水道城市中心發展軸、沿紫坭輕軌南區功能拓展軸。
兩帶,指由南區內部服務環路串聯四個居住組團形成的北部沿市橋水道發展帶、南部沿沙灣水道發展帶。
北部沿市橋水道發展帶,是舒適、便利的二類居住功能帶
南部沿沙灣水道發展帶,是悠靜、休閑的一類居住功能帶
居住組團,在南區是指由于自然條件和市政道路分隔形成四個居住組團。
南區的公共中心體系劃分為三級:城市級(片區級)、居住區級、社區級。
沿市橋水道南側,集中布置服務于番禺片區的商業服務和文化娛樂等功能,與北岸聯結成一個強有力的、完整的中心功能區。每個居住區均設置一個居住區級公共中心,包括商業服務、文化娛樂、中小學及居住區中心綠地等各類設施。根據組團單元的布局模式,每個完整的社區原則上均配置一個社區中心,包括社區商業中心、文化站、衛生站、社區綠地、社區體育活動場地。
南區采用“綠水環繞、綠廊成網、綠心散布”的規劃格局,做到“點上綠色成景,線上綠色成蔭,面上綠色成片,城周綠色成林”。把番禺南區建設成具有南國水鄉特色的園林城區。公共綠地包括區級公園和濱河綠地。南區規劃有三個區級公園。濱河帶狀公共綠地包括沿市橋水道寬度20米的景觀綠帶,在南區內沿河涌兩側各設25米的以綠化為主的可供市民游憩的帶狀綠地。生態防護綠地主要為沿沙灣水道的350米寬的帶狀綠地,這處綠地作為水源防護綠地,同時也是生態綠地。
構筑“兩橫四縱”的干道系統:由東西向的市良路、市南路、沙灣大道,與南北向的西環路、光明路、德興路以及東環路所組成。形成區內以城市次干道為主心軸的公共交通站點布局;該區域的公共站點應充分考慮與紫坭輕軌站點的有機結合。未來番禺片區的發展將逐步形成以軌道交通為核心,以公共交通為支撐的公共交通依賴性地區。規劃的紫坭輕軌沿途設三個車站,促進南區開發,引導空間布局。為了減少軌道交通干擾,建議南區范圍內軌道線路全部走地下。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