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番禺西區位于番禺中心組團的西部,南臨市橋水道,西接大夫山森林公園,東為市橋中心城區,北接城市外環線和山體。用地范圍內包含了大羅、丹山、欖山、沙頭、大平、小平、汀根、橫江、橫江蓮湖、沙頭居委(大富、北海)等8個行政村,3個自然村,總用地約9.14Km2。規劃西區充分利用潛在的景觀資源,融山、水、城、林于一體,擬將其建設成為環境優美、特色鮮明的現代化新城區。
功能定位
西區的總體功能定位為高尚社區、體育休閑、工業園區“三位一體”的現代化、山水型新城區;主體功能定位為體育休閑山水住區。規劃居住人口控制在7.0萬人。
用地布局
本規劃在研究西區現狀建設條件及山水生態肌理的基礎上,結合西區的功能定位,提出“川字形態,休閑居中,居住成團”的土地利用總體結構模式,即將東部規劃為中高密度居住功能帶,中部規劃為綠色體育休閑功能帶,西部規劃為中低密度居住功能帶。規劃西區將形成沿禺山西路的東西向主體景觀軸線和沿規劃銀屏路的南北向的次要景觀軸線。
居住用地規劃:為適應社區建設的需要,本規劃按居住區和社區兩級管理體系進行布置,形成兩個街區和10個社區。兩個街區以規劃銀屏路為界,東西各一個;10個社區基本在原有的6個自然居住組團的基礎上形成,其中西麗、沙頭、小平、汀根四個組團分別劃分為兩個居住社區,欖山和聯邦組團為獨立居住社區。
工業用地規劃:規劃重在調整分散、無序的工業區,使其向北部工業地段適當集中,形成相對完善的以珠寶首飾加工、機電電子、玩具制衣等無污染工業為主的并逐步升級換代的工業發展區。規劃工業用地面積為80.52公頃。
功能綠地規劃:本規劃順應山勢,沿中部軸線規劃一條南北長約4km、東西寬約0.5km的功能綠地帶。
公共設施規劃
規劃按照分區、居住區和社區三個層次,分級配置相應的公共服務設施。在禺山西路兩側布置了部分城區級的行政辦公用地,在長堤路北、體育中心Ⅱ區東側規劃一城區級行政辦公區;在沙頭組團的西南部、禺山西路北側,規劃建設七彩商業城,作為整個西區的商業服務中心;根據本規劃區的人口規模,共規劃中學4所,中學6所,幼兒園10所;地帶布置了城區級文化中心和體育設施,主要有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文化館、休閑娛樂體育中心、體育中心、康復中心等;在規劃區的西南角設置康復醫院一座;另有變電站、停車場、垃圾站、公廁、郵局及儲蓄所若干。
道路交通規劃
本區的景觀大道往北接105國道,往南通達中山、珠海;禺山西路向西北與西部干道交接,使得北到廣州、南到順德十分便捷。區內道路分四級: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和支路。城市快速路指景觀大道與北二環路;城市主干道指禺山西路、西環路、市橋水道濱水河路、銀屏路。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