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狀條件分析
南郊舊村位于市橋水道以南,是番禺區橋南街道辦事處轄區內唯一的“城中村”。用地呈“丁”字形,東面長約2千米,南北長約0.7千米,用地面積為34.10萬平方米,常住人口2584人,外來人口5000多人。舊村用地處于番禺中心城區南區組團的北部,南區組團作為番禺中心城區“南擴”的新城區,規劃將建成融精品商業、休閑度假、文化娛樂為一體的,具有南國水鄉特色的生態生活住區。這樣的發展定位與南郊舊村目前的現狀用地臟、亂、差情況極不相符,亟待規劃解決。
市橋水道作為番禺中心城區的一條景觀軸線,規劃沿河要控制48米的景觀道,但是現狀舊村沿河卻布置了一些工業企業及大量的村民住宅致使道路不通,造成水體污染嚴重,環境惡化。
二、戰略目標與總體構思
(一)戰略目標
本次規劃的戰略方針是:以道路改造為主,重點改造南堤路,積極開展舊村內部整治,按照疏解人口、降低密度、改善環境的原則來改造舊村。努力建成“組織堅強、管理規范、環境優美、秩序優良、服務優質、文化豐富、教育落實、風尚良好、共建廣泛、機制健全”的現代文明社區。
(二)總體構思
根據對舊村現狀環境的調整,規劃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核心的規劃設計思想,力求對舊村功能組織合理,用地配置恰當,結構清晰、整齊有序、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為各項服務設施與基礎設施的建設提供良好的基礎,因此本次規劃以“兩路改造為重點,環境綜合整治為主”為總體構思。
“兩路”一是指南堤路拆遷建設,控制紅線48米,南堤路南側劃定50米的建筑控制區。二是指橋南路整治,重點是沿街立面改造。
“環境綜合整治”主要是舊村內部環境改造,拆除部分違建房屋,拓寬道路,增加綠地,開辟活動場地。
三、規劃總體布局
1.道路改造
南堤路的拆遷,對紅線內部建筑全部拆遷;對于南側50米建筑控制區內的閑置用地及可改造用地均應盡可能按綠地控制。沿江預留18.5米的濱江綠帶,作為休閑游憩之用。
橋南路的整治,主要是沿街立面的改造,拆除部分違建房屋和嚴重影響景觀的建筑;
舊村內部道路,控制紅線6-24米,滿足消防、出行的要求。
2.環境整治
南郊舊村范圍內(不含南堤路和橋南路)的改造共拆遷建筑275棟,總建筑面積14551.98平方米。規劃對舊村范圍內的違建房屋、破舊房屋進行拆除,開辟道路、增加綠地、開辟活動場地、增設停車場、廣場等基礎設施,改善居住環境。共規劃綠地面積36166.44平方米(含水域面積4471.46平方米),廣場面積4423.79平方米,停車場面積6177.98平方米。
3.公共設施改造
通過對南堤路、橋南路的拆遷,沿街建筑立面進行改造,使沿街建筑高度與街道寬度有良好比例,街道空間序列及色彩應具有鮮明特色,整體風格一致,對沿街建筑單體、店面裝潢、裝飾照明設計進行嚴格管理,使街道綠化與美化相結合。增設公廁、垃圾站等基本配套設施。
4.基礎設施改造
改造供水管網,滿足生活、生產及消防對水量、水壓的需要,提高供水的安全性;
配合道路改造,對排水系統實行嚴格雨、污分流改造,切底改變污水排放隨意、污染嚴重的現狀;
加快城市燃氣管道系統建設,積極推廣管道燃氣,限制使用瓶裝液化石油氣;
對電力系統、通訊系統的架空線路全部改為埋地敷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