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貴州省召開援黔醫療衛生對口幫扶工作視頻會議,通報表揚了2016—2020年援黔醫療衛生對口幫扶工作表現突出的優秀集體和個人。其中,番禺區衛生健康局派出的梁和勝(番禺區中心醫院)獲“特殊貢獻個人”,關玉峰(番禺區中心醫院)、李亮宗(番禺區第六人民醫院)、陳潮鋒(番禺區中醫院)獲“優秀幫扶個人”。
特殊貢獻個人事跡
梁和勝:讓貧困少年兒童挺起脊梁
2019年11月,梁和勝醫生受委派赴威寧縣人民醫院開展醫療幫扶,掛職該院副院長,并肩負起該院骨科學科帶頭人重任。幫扶期間,他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和業務人脈資源,開創了威寧縣首例手術9例,骨科每月脊柱手術量也增長了6倍,并于2020年9月6日掛牌成立微創脊柱外科。
在穩步推進幫扶工作過程中,梁和勝醫生沉下身心做調研,不斷發現新問題,并著手進行解決。他發現,作為國家深度貧困縣的威寧縣,當地人群中尤其是青少年群體脊柱側彎相當嚴重,而這項篩查尚未開展,對口治療更是空白。2020年6月15日,由他主導的全縣脊柱側彎篩查活動的第一站開啟,截至同年9月,梁和勝醫生和他的團隊已經在威寧縣縣城附近的8所中小學累計篩查了12000多名學生,對篩查出的218名存在脊柱側彎問題的學生進行登記建檔。
梁和勝醫生介紹,通過充分發揮當地力量,對全縣所有中小學校醫進行系統化的脊柱篩查知識培訓,終于在2020年底前完成了全縣538所中小學所有學生的篩查,并最終建立起篩查和救治青少年脊柱側彎的長效機制。梁和勝醫生有一個美好的愿望:“要讓貧困山區的少年兒童‘挺直脊梁’!”
優秀幫扶個人事跡
關玉峰:專科幫扶助力威寧醫療提質升級
四個月建成胃腸鏡室,一個月完成兩例市首例手術,一年完成多例縣首例手術……創造這一喜人業績的,就是剛剛受到威寧縣委縣政府表彰的優秀幫扶專家、番禺區中心醫院赴威寧縣進行醫療幫扶的消化中心醫生關玉峰。
關玉峰醫生原來的幫扶期限是9個月,到2020年8月26日就應該結束了。但為了通過“傳幫帶”實現威寧縣相關醫護人員真正熟練掌握核心業務本領,他多次主動申請延長幫扶期限。他表示,把“輸血”式幫扶變成教會當地醫護學會“造血”,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當地的醫療水平。
“我們在這里幫扶是有期限的,留下理念和技術才最重要。”在全力籌建內鏡中心和開展新技術的同時,關玉峰還常規開展對普通外科病人的床邊查房帶教,傳輸腹部外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技能,培養帶不走的醫療團隊。
優秀幫扶個人事跡
陳潮鋒:用專業緩解因病返貧問題
2018年9月和2020年2月,陳潮鋒受番禺區中醫院委派,先后兩次來到赫章縣中醫院分別擔任院長助理和副院長職務,開展對口幫扶工作。
近兩年來,他扎根烏蒙山區,建隊伍、教技術、強學科、促發展,傾心傾情傾力治愈患者,精準助力赫章縣中醫院實現跨越式發展。通過他和幫扶團隊的努力,赫章縣中醫院2019年服務門急診量達到162825人次,較幫扶前的2016年增長了119.1%;出院患者10831人次,增長了139.5%;手術1379例,增長231.5%。其中,由他主刀開展的人工關節手術每個平均可以為患者節省3萬元費用,僅此一項累計為區域內患者(含建檔立卡貧困戶)節省了約750萬元醫療費用,有效緩解了貧困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雙豐收。陳潮鋒因此獲得了貴州省畢節市的“優秀醫師”稱號。
“除了廣州,赫章是我有生以來呆的時間最長的地方,就像我的第二故鄉一樣。在這里,我看到了東西部地區醫療條件的差異,也很慶幸我能來這里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投身于脫貧攻堅這份偉大的事業,這是我一生寶貴的經歷和財富。”陳潮鋒動情地說。
優秀幫扶個人事跡
李亮宗:深入鄉鎮規范急診流程
李亮宗先后三次受委派來到貴州省赫章縣進行醫療對口幫扶,時間總長達一年零兩個月。李亮宗醫生不辭勞苦,走訪了全縣一半以上的鄉鎮,親身實地指導當地衛生院、衛生站的醫療工作;對縣人民醫院急診科進行規范建設,改善患者的就診服務流程,提高搶救成功率,規范院前120轉診流程,開展醫療精細化管理工作;還受邀到縣中醫院進行心肺復蘇理論和技能培訓,得到兩院領導和醫護人員的一致好評。
李亮宗醫生還對赫章縣最偏遠的河鎮鄉衛生院進行醫療幫扶,并通過遠程+實地會診,成功搶救一例利多卡因過敏的心跳呼吸驟停患者。
(區衛生健康局)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