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減三健”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第二階段的口號,也是民眾預防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促進健康的基礎。
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每個人都應該知道“三減三健”的具體內容,也應該清楚如何去實現“三減三健”。
一、減鹽:成人每天別超5克
中國是高鹽飲食的國家之一,食鹽攝入過多是高血壓的三大危險因素之一,同時,吃鹽過多還可能會增加胃病、骨質疏松、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風險。
很多人喜歡吃點咸菜,或者用醬油烹調,無形之中都增加了鹽的攝取。我國居民平均每天用鹽10.5克,大大超出世界衛生組織和“健康中國行動”中每天不超過5克的推薦量。
建議用定量鹽勺,如果覺得口味不好,不妨加醋、胡椒、辣椒等來調味。購物時要有標簽意識,比如午餐肉等,看看里面的鹽含量是多少,特別是鈉含量。
二、減油:每天別超25克
高油、高脂肪、高膽固醇,是高脂血癥的危險因素。長期血脂異常可引起脂肪肝、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腦卒中、腎動脈硬化等疾病。
很多人控油,只是注意少吃動物性脂肪,同時為了不影響烹調,加大了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的油的使用,比如橄欖油、茶油等。其實,控油,首先要控制的是油的總量,其次才是考慮油的結構是不是合理。
一般來說,每人每天油的攝入量在25克就可以了。建議家庭用油要使用控油壺,把全家每天應該食用的烹調油倒入控油壺,炒菜用油均從控油壺中取用。烹調食物時盡可能不用烹調油或用很少量烹調油的方法,如蒸、煮、燉、燜、水滑熘、拌、急火快炒等。
三、減糖:總淀粉攝入量要控制
很多人控過多攝入糖與飲食質量不佳、肥胖和慢性疾病風險有關,尤其是通過飲用含糖飲料,會增加總能量攝入,降低其他營養食品的攝入,造成膳食不平衡,導致體重增加,并加劇慢性疾病風險。每人每天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很多人一說減糖,就想著不吃含糖的食物,對甜味的食物能拒就拒。其實科學的減糖,不僅僅包括通常的單糖、雙糖、果糖等,淀粉類食物也要控制,比如米飯、面食等。因為這些淀粉類的食物在腸道里也會分解為單糖、雙糖。而減糖的標準就是吃進去的淀粉、糖等能量物質要與我們每天消耗的能量平衡,要不然能量在體內堆積就會轉化成脂肪,從而增加身體代謝負擔。
四、健康口腔——事關全身健康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保障。比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都與口腔感染有關。
健康口腔,每個人至少做好三點。第一,應該有很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早晚刷牙,家長應幫助或監督6歲以下兒童刷牙。第二,是膳食平衡、均衡營養。飲食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著口腔的健康。最后,有口腔問題要及時發現、及時治療,成年人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口腔檢查,而兒童易患齲齒且進展較快,則半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
五、健康體重——每年量身高稱體重
體重過量是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險因素。體重指數(BMI)=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如體重70公斤,身高1.7米,則體重指數=70÷(1.7×1.7)。
如果這個指數小于18.5,說明身材偏瘦;指數在18.5~23.9之間,說明體重處于正常范圍;指數在24~27.9之間,說明體重超重;指數大于等于28,則表明身材肥胖。
超重肥胖者都需要減肥。各個年齡段人群都應該堅持天天運動、維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體重。老年人運動要量力而行,選擇適宜活動。對于兒童肥胖患者,建議做好飲食控制、行為修正和運動指導。
六、健康骨骼—關乎晚年生活質量
骨質疏松和骨關節病都是健康骨骼需要關注的內容。骨質疏松癥的嚴重并發癥是骨折,富含鈣、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均衡飲食對預防骨質疏松有益。
平均每天至少20分鐘日照,充足的光照會促進維生素D的生成,維生素D對鈣質吸收有重要作用。同時,適量運動能夠起到提高骨強度的作用。
(區衛生健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