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我國每年約有70-80萬人死于各種傷害,占死亡總數的11%,居死因順位第5位,給國家、社會、家庭和個人帶來了沉重的疾病負擔。番禺區自2014年作為國家傷害監測點以來,指定區中心醫院作為哨點監測醫院,區慢性病防治站作為報告管理機構,在工作開展和質量控制方面做了大量細致工作。2023年,獲得廣州市充分肯定并通報表揚。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番禺區加強項目組織管理,將區中心醫院作為哨點監測醫院,迅速制定工作制度和流程,明確責任科室和責任人,調整優化人力配置,制定并落實獎懲制度。將區慢性病防治站作為報告管理機構,強化技術指導、質量控制和數據管理,推進傷害監測工作常態化開展。
二是理順工作流程。優化工作流程,給予管理人員必要的功能權限,實現實時質控檢查。區慢性病防治站加大檢查、指導和督促力度,指導哨點醫院各級質控管理員做好質控和查重合并處理,同時加強培訓督導,提高工作效能,邀請專家開展專項培訓,不斷提高傷害監測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
三是加強信息化建設。依托信息化系統,實現哨點監測醫院HIS系統對接抓取傷害監測基礎信息,減輕報告和質控工作量和強度,提高醫生報卡效率和質量。
四是提升質量管理。加大監測醫院內部質量控制頻次,落實傷害監測制度和職責。在各環節中嚴格執行報告程序、質控要求和質控指標,保證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及時完成數據的收集、錄入及上報。加強與哨點醫院的聯系溝通,指定專責人員每周按時審核修訂傷害報告卡,收集整理錯報卡,并定期通過工作群反饋。同時落實門診日志與傷害報告卡查漏、補報與反饋等工作。
五是以點帶面,全面鋪開。2023年9月起,區中心醫院將監測范圍由急診擴展至全院門(急)診,報卡數量大幅提升,傷害疾病譜更加多樣,更好地完善番禺區和廣州市傷害監測數據完整性,為制定相關政策、評價傷害干預效果提供依據。
(區衛生健康局)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