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番禺區統計局
2023年6月
2022年,番禺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嚴格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沉著應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經濟發展頂住壓力,彰顯番禺韌性。
一、綜合
根據廣州市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2年,番禺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05.47億元,比上年(下同)增長1.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9.75億元,下降2.4%;第二產業增加值1016.19億元,增長5.6%;第三產業增加值1649.53億元,下降0.8%。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4:36.6:62.0調整為1.4:37.6:61.0。
年末戶籍人口116.71萬人,戶籍人口出生率12.3‰,戶籍人口死亡率4.9‰,自然增長率為7.5‰。登記在冊來穗人員178.84萬人,其中居住滿半年以上來穗人員138.26萬人。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4.26億元,增長0.7%;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67.56億元,下降14.2%。稅收總額(不含海關代征)338.28億元,下降14.8%。
年末全區工商注冊登記個體、私營企業共33.98萬戶,增長7.9%;注冊資金6002.37億元,增長15.1%。全社會用電量140.04億千瓦時,增長0.7%。第一產業用電1.10億千瓦時,增長8.5%;第二產業用電43.02億千瓦時,下降3.3%;第三產業用電57.87億千瓦時,增長2.7%。工業用電45.15億千瓦時,下降2.8%;城鄉居民生活用電38.05億千瓦時,增長2.4%。
二、農業
全年農業總產值70.11億元,增長0.1%。其中:種植業產值21.82億元,下降0.7%;漁業產值40.32億元,下降2.3%;畜牧業產值1.22億元,下降11.6%;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6.70億元,增長41.1%。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工業總產值3005.86億元,增長8.2%;工業增加值887.26億元,增長7.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629.22億元,增長8.2%;其中:股份企業工業總產值1807.10億元,增長17.2%;“三資”企業工業總產值799.29億元,下降11.8%。
規模以上工業中,汽車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制造業、通信設備制造業、金屬制品制造業五大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998.20億元,增長14.5%,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76.0%。其中:汽車制造業產值1019.15億元,增長37.3%。
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情況表
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實現產值926.67億元,增長2.9%,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35.2%。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152.26億元,下降4.7%,其中利潤總額90.79億元,下降5.4%。
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不含勞務分包,下同)完成建筑業總產值561.12億元,增長2.3%;其中:建筑工程產值509.03億元,增長1.7%;安裝工程產值43.60億元,增長7.7%。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下降15.2%。其中:工業投資增長22%,民間投資下降10.7%。按產業分:第一產業下降71.8%,第二產業增長24.1%,第三產業下降19.2%。按投資性質分,新建和擴建投資下降37.3%,改建和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8%,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6.5%,其他投資下降37.5%。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63.98億元,下降0.6%。其中:批發和零售業1035.05億元,下降0.3%;住宿和餐飲業228.93億元,下降1.9%。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零售額58.20億元,增長81.0%。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中,汽車類零售額下降0.1%,糧油、食品類零售額增長10.1%,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增長16.5%,日用品類零售額增長14.5%,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下降5.0%。
六、其他服務業
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992.22億元,下降4.6%;利潤總額144.76億元,增長95.5%。分行業看,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26.7%,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0%,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下降4.9%,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下降7.3%,文化體育娛樂業營業收入下降37.9%。
七、對外經濟
全區外貿進出口總值1242.3億元,下降0.5%。其中:出口總值771.6億元,下降2.3%;進口總值470.7億元,增長2.7%。新批三資企業項目為336個,下降18.0%;合同利用外資11.97億美元,下降44.6%,實際利用外資6.38億美元,下降11.2%。
八、交通和郵政
年末機動車擁有量28.48萬輛。年末公路通車里程477.5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2.30公里,一、二、三、四級公路分別為145.43公里、93.41公里、98.45公里、37.94公里。年末公路橋梁145座,其中:大型及以上橋梁32座。
全年貨物運輸總量1380萬噸,增長16.2%,貨物運輸周轉量16.32億噸公里,增長17.8%;客運量1.25億人次,下降27.6%,旅客運輸周轉量10.99億人公里,下降28.9%。港口貨物吞吐量1486萬噸,增長16.1%。
全年郵政業務收入1.84億元,增長0.5%。完成郵政函件業務量399.2萬件,訂銷報紙業務量1035.6萬份,訂銷雜志業務量54.5萬份,包件業務量3903.8萬件,特快專遞業務量787.1萬件。
全區接待旅游總人數2829.11萬人次,下降20.1%;旅游總收入235.25億元,下降30.9%。
九、金融
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4683.53億元,比年初增長18.0%;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3348.94億元,比年初增長11.3%。
十、人民生活與社會保障
全年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2541元,增長3.2%;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8696元,增長4.9%。年末城鄉居民儲蓄余額2727.29億元,比年初增長17.4%。
年末全區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人數為87.25萬人,下降1.33%;參加失業保險79.87萬人,下降4.5%;參加工傷保險87.63萬人,下降4.7%;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人數100.02萬人,增長2.3%。城鎮登記失業人員總數為2.04萬人,再就業人數1.2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為58.8%。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為16.16萬人,下降2.0%;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人數為51.51萬人,下降2.3%。2022年度城鄉居民醫保籌資標準:學生個人繳費標準為每人363元,財政補助標準為每人842元;其他參保人員個人繳費標準為每人483元,財政補助標準為每人722元。全區每萬名城鎮企業職工離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3386元,比上年提高54元;8.07萬人享受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
十一、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全區幼兒園362所,在園幼兒10.14萬人。普通小學142所,在校學生17.19萬人,畢業生2.31萬人。普通中學79所,在校學生8.28萬人,畢業生2.49萬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學校3所,在校學生1.14萬人。全區有廣州市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209所,其中:公辦學校169所,民辦學校40所。全區報名普通高考人數1.26萬人,普通高考錄取人數1.17萬人,錄取率為93.34%。
全區高新技術企業1818家,企業技術研發機構達511家,其中省級117家,市級304家,區級90家。專利授權量21403個,下降24.6%;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2914個,增長12.5%。
十二、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已建成行政村(居)文化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275個,文化館總分館24間(其中總館1間、直屬分館1間、鎮街分館16間、其他合作分館6間),博物館6間(其中公辦3間、民辦3間);公共圖書館總分館47間(其中總館1間、直屬分館1間、鎮街分館18間、其他合作分館27間),藏書210萬冊。全區共有21個鎮街級以上文化廣場,總面積33.27萬平方米;鎮街文化站有16個,其中省特級文化站15個,省一級文化站1個。全區有5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7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0個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末全區各類衛生醫療機構837個,醫療病床6550張,衛生人員17389人,其中:執業醫師(含助理)5770人,注冊護士6636人。
全年舉辦番禺區羽毛球、乒乓球、擊劍、足球、健康行等區級群眾體育賽事20項次,參加人數接近1萬人次。番禺籍運動員參加國際比賽獲銀牌2塊;省比賽獲金牌61塊;市比賽獲金牌22塊,銀牌27塊、銅牌21塊。
十三、環境保護
年末全區有環境監測站1個,環境監測人員47人。完成省級碧道建設任務70公里,完成新建污水主管網59公里,全區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7.1%,提高0.41個百分點。
全年汽車尾氣達標率96.8%,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為54.6dB(A),下降0.4%;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有298天,空氣質量優良率達81.6%,PM2.5年均值為21微克每立方米,下降12.5%。
全年共限改、制止各類違章違法案件9.98萬宗;實施行政處罰9053宗,其中:處罰市容環衛類案件8146宗,建設工地管理類案件318宗,建筑廢棄物排放運輸管理類案件269宗,其他案件320宗;清拆違法建設面積209.25萬平方米。
注:
1.本公報數據為年度初步統計數,正式數據以《番禺統計年鑒》為準。
2.本公報地區生產總值(GDP)、增加值和總產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統計口徑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單位)。
4.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統計標準為:批發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零售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
5.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統計標準為:住宿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及以上;餐飲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及以上。
6.規模以上服務業范圍是:(1)年營業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服務業法人單位。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三個門類和衛生行業大類;(2)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及以上服務業法人單位。包括: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教育三個門類,以及物業管理、房地產中介服務、房地產租賃經營和其他房地產業四個行業小類;(3)年營業收入500萬元及以上服務業法人單位。包括: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兩個門類,以及社會工作行業大類。
7.本公報中對外經濟、交通、郵電、旅游、財稅、金融、科學技術、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人口、人民生活、就業和社會保障等數據取自相關部門統計數據。
8.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