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府辦〔2018〕21號
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廣州大學城管委會、廣州南站地區管委會,區府直屬各單位:
《番禺區開展醫養結合工作實施方案》業經區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番禺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8年3月27日
番禺區開展醫養結合工作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的實施意見》(穗府辦〔2017〕6號)、《廣州人民政府關于加快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穗府〔2015〕27號)等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區實際,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進醫養結合。把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和養老需求放在首位,堅持“保障基本、統籌發展,政府引導、市場驅動,深化改革、創新機制,試點先行、以點帶面”的原則,按照“以居家養老為主,社區養老為輔、機構養老為補充”的思路,把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緊密對接和資源有機整合,推動醫養融合發展,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養老需求。
二、工作目標
到2018年6月底,初步實現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的有效結合,培養一批符合需求的專業化醫養結合(老年護理)人才,養老機構中護理床位達到60%以上(其中公辦養老機構達到80%),全區醫療機構開設為老年人提供優先掛號和就醫的綠色通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能力不斷增強,65周歲以上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和健康管理率達60%以上。80%以上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80%以上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范圍。具備醫養結合服務功能的居家養老綜合服務平臺全區覆蓋率達80%以上。
到2020年,實現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的深度結合,基本滿足老年人健康養老服務需求。每千人口公立中醫醫院床位數達到0.55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中醫綜合服務區比例不低于85%。所有醫療機構開設為老年人提供優先掛號就醫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居家養老提供上門服務能力顯著增強,65周歲以上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和健康管理率達到80%以上。所有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全面納入醫保定點范圍。具備醫養結合服務功能的居家養老綜合服務平臺全覆蓋。
三、工作任務
(一)建立健全向養老機構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的合作機制。各養老機構要與醫療機構建立服務協作機制,規范合作形式和內容,建立老年人醫療衛生需求等級和護理轉移機制。已內設醫療機構的養老機構根據實際需求,與周邊的醫療機構建立急救急診、預約就診、雙向轉診、定期巡診、業務指導等合作機制。有條件的可配備救護車、急救設備。不具備條件設立內設醫療機構的養老機構,應就近與醫療衛生機構簽訂合作協議,采取定期巡診、上門服務,建立急救通道等方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牽頭單位: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配合單位:區民政局)
(二)積極推進養老機構開展醫療、康復、護理服務功能。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要申辦內設醫療服務機構,提供醫療、康復、護理服務能力。床位在500張以上的大型養老機構必須內設護理院、醫務室、門診部,符合條件的可設置老年病醫院、老年康復院。其他養老機構應設置相應診所、醫務室、護理站等,為老年人提供日常保健,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護理,慢性病治療及急救等服務。(牽頭單位:區民政局,配合單位: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
(三)鼓勵公立醫院開展醫療和養老服務的深度結合。支持區內一、二級公立醫院利用富余或閑置資源開展用于養老有關的服務。發揮醫院的專業和人才優勢,把閑置的醫療衛生資源轉型為老年人護理院、康復醫院,開設老年病區,發展成為康復、臨終關懷等老年有關的特色科室,為患病老年人提供養老照護服務。(牽頭單位: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配合單位:區民政局)
(四)統籌醫療衛生資源和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布局。在新規劃建設的醫療衛生機構或養老服務機構用地使用上,要充分考慮到形成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的有機結合的功能。按照就近原則,在新建設的養老機構用地規劃,要考慮到周邊的醫療衛生的服務能力,在周邊有新建養老機構的醫療機構或新建的醫療衛生機構附近有養老服務機構的要根據實際需求設置老年病科。(牽頭單位: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配合單位:區發展改革局、區民政局、區財政局、區國土規劃局)
(五)全面推進社區醫療衛生和養老結合服務能力。一是鼓勵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立醫養結合專區,參考養老院標準,按照護理要求通過購買服務為社區患病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二是支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建立合作協議,為社區老年人提供身心健康與關懷,加強對老年人預防疾病的早期干預。三是發揮衛生計生系統網絡和衛生信息平臺優勢,結合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開展,為社區60周歲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和提供健康管理服務,加大全科醫生的培養力度。全面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開設家庭病床,建立家庭醫生團隊為老年人提供入戶服務制度和運行模式,為符合居家養老條件的高齡、重病、失能、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牽頭單位:各鎮(街),配合單位:區發展改革局、區民政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
(六)發揮中醫藥健康養老作用。把養老和養生相結合,將中醫“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養老服務,發揮中醫藥的作用,提升養老防病的生活質量。一是加強區中醫院老年病科建設,增加老年病床的數量;二是推動中醫院和養老機構的深層合作,以不同形式開展中醫保健、康復服務。三是鼓勵養老機構在內設醫療機構開展中醫保健服務。(牽頭單位: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
(七)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針對老年人健康養老需求,通過市場化運營方式,社會力量可以舉辦老年病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健康管理中心等醫養結合機構。各部門要支持社會力量申辦非營利性醫養結合服務機構,簡化和減少審批流程、環節,提供便利。支持社會力量辦醫療機構,建立健康產業服務模式,鼓勵醫養結合機構實行集團化、連鎖化經營管理。(牽頭單位: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配合單位:區發展改革局、區民政局、區國土規劃局、各鎮(街))
(八)推進醫養結合醫療保險制度落實。深化醫療保險支付制度改革,指導和支持符合條件的醫養結合機構將醫療費用納入到醫保定點范圍,規范服務行為,使參保的老年人更好的得到全面的基本保障。(牽頭單位: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配合單位:區民政局、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
(九)促進醫療機構和養老服務融合發展。鼓勵建立醫養聯合體,支持區內一、二級醫院和中醫院開設附帶養老需求的老年病科,滿足患慢病和需要長期護理的老年人需求。建立轉介評估機制,推進醫療護理和養老機構轉移機制。醫療機構同養老機構建立協議,對不同等級醫養需求的老年人,進行評估和轉介,規范轉進轉出標準和制度,防止醫療機構中老年人“壓床”的問題。加快醫療機構服務場所與老年人生活公共設施的無障礙改造。加快醫院社工和志愿者隊伍專業化建設,落實三級醫院和二級醫院開展社工和志愿者服務。(牽頭單位: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配合單位:區民政局、各鎮(街))
四、組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番禺區醫養結合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協調和統一領導,確保醫養結合工作順利開展。各有關單位 要充分認識醫養結合的重要意義,各部門明確職責,加強溝通協調,制定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推進醫養結合的發展。
(二)明確部門職責。區發展改革局將推動醫養結合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將養老機構設立醫療機構納入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優先予以審批;加大政策支持和技術指導力度。區民政局對醫療機構申請設立養老機構或醫養結合專區的,優先受理、審批。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將符合條件的醫養結合機構納入到醫保定點范圍。區教育局、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落實醫養結合人才的培養、培訓和職業鑒定工作。區國土規劃局保障醫養結合機構的土地供應并統籌規劃用地布局。
(三)加大扶助力度。全面落實與養老服務有關的各項政策,加大對醫養結合機構在融資、土地供應、財政補貼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完善家庭醫生、家庭病床的補助政策,為符合條件的老年患者建立家庭病床的醫療機構,定期給予運行補貼。加強醫養結合人才隊伍的建設,培養一批養老服務機構中的執業醫生、護士、護理人員和管理人員隊伍,鼓勵執業醫師到養老服務機構多點執業,并給以相應補貼。完善醫保支付制度,完善醫養結合醫保支付方式,保障老年參保人就醫養老的便利。
(四)推進醫養結合健康管理信息化建設。養老服務信息平臺與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對接,推進醫養結合信息平臺數據標準化和互聯互通,實現跨部門、區域的業務協同和信息共享。支持各類養老機構和組織開展信息化建設,積極接入各類醫療機構信息系統。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并與居家養老、平安通政策銜接。
(五)加強質量監督管理。加強養老機構醫療衛生服務規范化建設,開展養老機構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檢查,嚴格落實各項醫療衛生管理規定,完成相關管理制度、崗位職責,提高為入住老年人提供優質醫療衛生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