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府辦〔2018〕41號
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區府直屬各單位:
《番禺區2018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分工方案》業經區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中遇到問題,請徑向區政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政府辦調研科)反映。
各牽頭單位及責任單位要嚴格按照分工方案的實施步驟,加強組織協調和指導督促,推動工作落實。區政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將適時對各政務公開事項的落實情況進行督查,將情況報區政府并進行通報。各單位貫徹落實分工方案的情況,作為2018年區政務公開工作考核重要內容,考核結果納入機關和鎮(街)績效考核。
番禺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8年6月29日
番禺區2018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分工方案
工作事項
|
具體任務
|
牽頭及責任單位
|
一、著力加強公開解讀回應工作
|
||
(一)圍繞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推進政務公開
|
1.把公開透明作為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政府全體會議和常務會議討論決定的事項、政府及其部門制定的政策,除依法需要保密外應公開,以公開促進依法行政和政策落地見效,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
|
區政府辦負責
|
2.制定出臺涉及公共利益、公眾權益的政策文件,對公開相關信息作出明確規定,使政策執行更加陽光透明。
|
區政府辦牽頭,各鎮(街)、區政府各部門負責
|
|
3.結合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優化,做好政府部門權責清單調整和公開工作,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推動政府部門依法全面規范履職。
|
區編辦牽頭,區政務辦、區政府各部門負責
|
|
4.進一步推進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理結果公開,對社會廣泛關注、關系國計民生的建議和提案,承辦單位原則上要公開答復全文。
|
區政府督查室牽頭,各鎮(街)、區政府各部門負責
|
|
5.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多渠道全方位及時公開綜合監管和檢查執法信息,提高監管效能和公正性,增強監管威懾力和公信力。
|
區直各有關行政執法部門分別負責
|
|
(二)圍繞重點領域加大主動公開力度
(二)圍繞重點領域加大主動公開力度
|
6.抓好重大建設項目批準和實施、公共資源配置、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貫徹落實,各有關單位按職責做好相關工作。
|
區政府辦牽頭,各鎮(街)、區政府各部門負責
|
7.推動區級政府及其部門全面公開財政預決算信息。
|
區財政局牽頭,各鎮(街)、區政府各部門負責
|
|
8.按照上級統一部署,推動地方政府債務信息公開。
|
區財政局負責
|
|
9.分批制定政府數據年度開放計劃,依托全省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開放廣東”優先開放群眾關注度高的重點領域數據集、數據接口和數據應用。
|
區政務辦牽頭,各鎮(街)、區政府各部門負責
|
|
10.結合實際選取本地區本行業社會關注度高的重大建設項目,突出做好中標結果公示、合同訂立及履行情況、征收土地方案、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等信息的公開工作。
|
區國土規劃局、區住房建設局分別負責
|
|
11. 依法做好農村集體資產等公共資源交易公告、成交信息以及有關變更信息的公開工作。
|
區國土規劃局、區農業局、各鎮(街)分別負責
|
|
12.進一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社會救助托底保障、食品安全、重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調查處理等信息公開,注重運用技術手段實現公開的信息可檢索、可核查、可利用。
|
區科工商信局、區民政局、區食品藥品監管局、區環保局分別負責
|
|
13.把重點領域信息公開納入主動公開基本目錄,持續加以推進;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中公布重點領域信息公開情況,接受社會監督。
|
區政務辦、區財政局、區審計局、區住房建設局、區食品藥品監管局、區環保局、區水務局、區安全監管局、區發展改革局、區國土規劃局、區土地開發中心、區教育局、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區科工商信局、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區民政局、區市場監管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區國稅局、區地稅局、區公安分局分別負責
|
|
(三)圍繞穩定市場預期加強政策解讀
|
14.牢牢把握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聚焦重大部署,解讀好相關政策措施、執行情況和工作成效,贏得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
各鎮(街)、區政府各部門負責
|
15.加強制度建設,落實信息發布的主體責任,主要負責同志要履行好重大政策“第一解讀人”職責,通過積極參加在線訪談、政策吹風會等方式,深入解讀政策背景、重點任務、后續工作考慮等,及時準確傳遞權威信息和政策意圖。
|
各鎮(街)、區政府各部門負責
|
|
16.對一些專業性較強的政策,牽頭起草部門要注重運用客觀數據、生動實例等,進行形象化、通俗化解讀,把政策解釋清楚,避免誤解誤讀。
|
各鎮(街)、區政府各部門負責
|
|
17.重點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社會救助、污染防治相關政策措施的解讀工作,密切關注市場預期變化,把握好政策解讀的節奏和力度,主動引導輿論,為推動政策落實營造良好環境。
|
區公安分局、區財政局、區發展改革局、區科工商信局、區民政局、區環保局分別負責
|
|
(四)圍繞社會重大關切加強輿情回應
|
18.增強輿情風險防控意識,密切監測收集苗頭性輿情,特別是涉及經濟社會重大政策、影響黨和政府公信力、沖擊道德底線等方面的政務輿情,做到及時預警、科學研判、妥善處置、有效回應。
|
區政府辦、區新聞宣傳協調辦牽頭,各鎮(街)、區政府各部門負責
|
19.做好就學就醫、住房保障、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食品藥品安全、養老服務等民生方面的熱點輿情回應,準確把握社會情緒,講清楚問題成因、解決方案和制約因素等,更好引導社會預期。
|
區教育局、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區住房建設局、區安全監管局、區水務局(三防辦)、區食品藥品監管局、區民政局分別負責
|
|
20.建立完善宣傳、網信、公安、通信管理等部門的快速反應和協調聯動機制,加強與新聞媒體的溝通聯系,提高政務輿情回應的主動性、針對性、有效性。
|
區政府辦、區新聞宣傳協調辦、區公安分局、區科工商信局負責
|
|
21.穩妥做好突發事件輿情回應工作,及時準確發布權威信息。
|
各鎮(街)、區政府各部門負責
|
|
二、著力提升政務服務工作實效
|
||
(五)推進網上辦事服務公開
|
22.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 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國發〔2016〕55號)要求,借鑒推廣“不見面審批”等典型經驗和做法,不斷創新服務方式,優化營商環境,為市場主體添活力,為人民群眾增便利。及時公開“互聯網 政務服務”有關政策的落實情況及階段性成果。
|
區政務辦牽頭,區政府各部門負責
|
23.公開網上辦事大廳服務事項清單,大力推廣統一申辦受理平臺和統一身份認證,推動更多事項在網上辦理,實現辦事材料目錄化、標準化,讓群眾辦事更明白、更便捷。
|
區政務辦牽頭,各鎮(街)、區政府各部門負責
|
|
24.加快區網上辦事服務與市政府門戶網站、網上辦事大廳等網上服務標準同源管理、統一對外,加快中國政府網、省市區門戶網站和網上辦事大廳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推動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全國漫游”。
|
區政務辦牽頭,各鎮(街)、區政府各部門負責
|
|
25.建立完善網民留言、咨詢的受理、轉辦和反饋機制,及時處理答復,為群眾提供更好服務。
|
各鎮(街)、區政府各部門負責
|
|
(六)提升實體政務大廳服務能力
|
26.加強實體政務大廳建設管理,推動線下線上融合,統籌服務資源,統一服務標準,理順工作機制,強化部門協調,群眾和企業必須到現場辦理的事項,力爭“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
區政務辦負責
|
27.公布我區“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等利企事項清單和辦事指南。深化推廣區政務服務大廳“一窗受理、并行辦理”集成服務模式,在建設工程領域實行多事項聯合辦理,實行“前臺綜合受理、材料信息共享、統一窗口出件”。
|
區政務辦負責
|
|
28.加強實體政務大廳軟硬件設施配備,優化力量配置,做好人員、設施、經費保障,結合群眾辦事需求靈活設立綜合窗口,避免不同服務窗口“冷熱不均”現象。建立完善激勵約束制度,加強工作人員管理,嚴肅紀律作風,規范服務行為,切實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
|
區政務辦負責
|
|
(七)優化審批辦事服務
|
29.開展辦事服務信息專項檢查,重點檢查公開的辦事服務信息是否準確規范、與實際工作是否一致等,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對照“互聯網 政務服務”考核指標,就事項編碼、類型、辦理時限、法律依據、模糊字眼等進行檢查督辦,建立政務服務事項動態調整機制,充分發揮窗口和群眾第三方評估作用。
|
區政務辦牽頭,各鎮(街)、區政府各部門負責
|
30.圍繞深化“放管服”改革,及時公開企業開辦時間、建筑施工許可審批時間再減少一半的相關舉措、工作進展、改革成效等情況。
|
區市場監管局、區住房建設局分別負責
|
|
31.清理并公開群眾和企業辦事需要提供的各類證照、證明材料,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一律取消。
|
區編辦、區政務辦牽頭,區政府各部門負責
|
|
32.進一步規范和完善辦事指南,辦事指南之外不得增加其他要求;辦事條件發生變化的事項,應在完成審批程序后1個工作日內公開變更后的相關信息和具體實施時間。
|
區政務辦牽頭,各鎮(街)、區政府各部門負責
|
|
33.實行網上辦事大廳與實體政務大廳辦事服務信息同源管理,建設和使用統一的咨詢問答知識庫、政務服務資源庫,確保線上線下辦事服務信息內容準確一致,方便群眾和企業辦事。
|
區政務辦牽頭,各鎮(街)、區政府各部門負責
|
|
三、著力推進政務公開平臺建設
|
||
(八)強化政府網站建設管理
|
34.認真落實《政府網站發展指引》(國辦發〔2017〕47號),優化考評體系,繼續做好常態化抽查通報,不斷提高政府網站管理服務水平。加強政府網站內容建設,豐富信息資源,強化信息搜索、辦事服務等功能。
|
區政府辦、區政務辦牽頭,各鎮(街)、區政府各部門負責
|
35.嚴格政府網站開辦整合流程,規范政府網站名稱和域名管理。大力推進政府網站建設集約化,建立健全站點建設、內容發布、組織保障等體制機制。
|
區政府辦、區政務辦負責
|
|
36.推進政府網站部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在年內完成區政府門戶網站相關改造工作。
|
區政務辦負責
|
|
37.組織開展公共信息資源開放試點工作,依托政府網站集中統一開放政府數據,探索制定相關標準規范,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
區政務辦負責
|
|
38.完善政府網站安全保障和應急處置工作機制,做好防攻擊、防篡改、防病毒等工作。建立健全政府網站用戶信息保護制度,確保用戶信息安全。
|
區政務辦負責
|
|
(九)用好“兩微一端”新平臺
|
39.充分發揮政務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靈活便捷的優勢,做好信息發布、政策解讀和辦事服務工作,進一步增強公開實效,提升服務水平。
|
各鎮(街)、區政府各部門負責
|
40.按照“誰開設、誰管理”的原則,落實主體責任,嚴格內容審查把關,不得發布與政府職能沒有直接關聯的信息,信息發布失當、造成不良影響的要及時整改。
|
各鎮(街)、區政府各部門負責
|
|
41.加強政務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的日常監管和維護,對維護能力差、關注用戶少的可關停整合。推進政務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的集約化運維和日常統一監管。
|
各鎮(街)、區政府各部門負責
|
|
(十)整合各類政務熱線電話
|
42.針對群眾反映的政務熱線號碼過多、接通率低、缺乏統一管理等問題進行全面清理,加快整合各類政務熱線電話。
|
區城市管理運行指揮中心負責
|
43.除緊急類熱線和因專業性強、集成度高、咨詢服務量大確需保留的熱線外,其他的原則上要整合到統一的熱線平臺,實行集中管理、統一受理、按責轉辦、限時辦結,努力做到“一號對外”“一站式服務”。
|
區城市管理運行指揮中心負責
|
|
44.加強政務熱線日常值守和督辦考核,提高熱線服務水平。
|
區城市管理運行指揮中心負責
|
|
四、著力推進政務公開制度化規范化
|
||
(十一)貫徹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
45.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出臺后,調整完善相關配套措施,嚴格落實新條例各項規定,做好銜接過渡工作。對照新條例要求全面梳理應當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未公開的要及時向社會公開。
|
區政府辦牽頭,各鎮(街)、區政府各部門負責
|
46.進一步規范和提升依申請公開工作,指導各單位建立健全接收、登記、辦理、答復等流程,依法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獲取政府信息的權利。
|
區法制辦牽頭,各鎮(街)、區政府各部門負責
|
|
47.結合條例實施10周年和新修訂的條例出臺,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營造社會公眾充分知情、有序參與、全面監督的良好氛圍。
|
區政府辦負責
|
|
(十二)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審查工作
|
48.政府信息公開前要依法依規嚴格審查,特別要做好對公開內容表述、公開時機、公開方式的研判,避免發生信息發布失信、影響社會穩定等問題。
|
各鎮(街)、區政府各部門負責
|
49.要依法保護好個人隱私,除懲戒公示、強制性信息披露外,對于其他涉及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公開時要去標識化處理,選擇恰當的方式和范圍。
|
各鎮(街)、區政府各部門負責
|
|
(十三)全面推行主動公開基本目錄制度
|
50.按照上級部署組織推進各單位主動公開基本目錄編制工作。目錄編制要充分體現“五公開”、政策解讀、輿情回應、公眾參與等要求。編制完成后對外發布,并根據職責任務變化對目錄進行動態更新調整。
|
區政府辦牽頭,各鎮(街)、區政府各部門負責
|
(十四)建立健全公共企事業單位信息公開制度
|
51.教育、生態環境、文化和旅游、衛生健康、住房保障、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等主管部門要按照上級部署,組織推進相關領域公共企事業單位信息公開。
|
區教育局、區環保局、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區住房建設局、區民政局分別負責
|
52.區政府信息公開主管部門要督促有關部門履行監管職責,加強分類指導,組織編制公共企事業單位公開事項目錄,建立完善公開考核、評議、責任追究和監督檢查具體辦法,切實推進公共企事業單位信息公開工作。
|
區政府辦牽頭、區教育局、區環保局、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區住房建設局、區民政局負責
|
|
(十五)加強政務公開工作能力建設
|
53.結合實際提出具體措施,認真抓好落實。
|
各鎮(街)、區政府各部門負責
|
54.圍繞貫徹落實新條例、政策解讀、政務輿情回應等,抓好業務培訓。
|
各鎮(街)、區政府各部門負責
|
|
55.加強督促檢查,強化對政策解讀、政務輿情回應、主要負責同志研究部署政務公開工作等情況的考核評估。
|
各鎮(街)、區政府各部門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