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文〔2014〕12號
各鎮黨委、街道黨工委,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各有關單位:
根據工作需要,對《番禺區“四個民生”建設工作方案》進行了修改完善。經區委、區政府同意,現將《工作方案》(修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在執行中如發現問題,請及時向區社工委反映。
中共廣州市番禺區委辦公室
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4年7月7日
番禺區“四個民生”建設工作方案
(修改案)
為加強創新社會管理,提升社會民生服務總體水平,逐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探索建立民生積分服務管理體系,推進政府工作規范化、標準化、數字化、電子化,根據區委常委會議紀要(番常十二屆39次〔2013〕1號)、區長辦公會議紀要(〔2013〕72號)精神,經專家論證、合法性審查、公開征求意見、向人大、政協通報、社會公示等步驟,制定本方案。
一、“四個民生”概要
“四個民生”包括民生檔案、民生卡、民生積分、民生服務。其中,民生檔案是依托國家數字電視行業卡示范工程和廣東省全員人口信息系統,按居住地為編碼規則,全員授予統一的電視卡號、全員人口號、民生檔案號和民生卡號,四號合一,繼承和發揚了實名制垂直管理分級建設的電視體制,為建設“可控、可管、可信”的智慧城市奠定了重要基礎。民生檔案以全員人口數據庫為根目錄,以民生檔案號和身份證號為總索引,整合公安、流管、計生、衛生、民政、房管、人社、殘聯等政府職能部門和公眾機構采集的信息,形成眾多專題子目錄數據庫,從而建立起全區全員人口的電子檔案。民生卡是基于民生檔案,以“幸福家庭健康人生”為宗旨,免費向全員人口發放,內含身份證號,以身份證號為時間信息軸(年齡軸)、民生卡號為地理信息軸(居住地軸),科學地對全員人口進行定年齡定居住地的精準描述和個性服務。民生積分是兌現“政府+社會”公共服務的憑據,是根據市民的行為足跡,把“責、權、利、德”四者結合起來計算積分,強調對“社會公德”的量化評價,民生積分記錄在民生檔案中。民生服務是通過“政府+社會”的模式,根據民生積分為市民提供教育培訓、醫療衛生、計劃生育、勞動就業、社會保障、住房保障、入戶等全方位的服務。
二、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按照“民生檔案是基礎、民生卡是鑰匙、民生積分是導向、民生服務是目的”的工作思路,整合現有資源,強化市民“責、權、利、德”的統一,增強公民自信、提高公民自覺、促進公民自律、實施公民自治、享受公民自由,進一步打造智慧番禺和平安番禺,建設信息文明社會。
三、工作目標
為緊貼市民需求,提供精細化、實名制的個性化服務和政府公共管理,提供“記錄一生,服務一生”的民生服務,探索建立利益導向和社會公德相結合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具體內容包括:一是建立番禺區“四個民生”服務管理體系及信息平臺總體框架和規劃。二是不斷完善我區全員人口信息平臺和房產信息平臺建設,建立民生檔案,建立數據庫共建共享機制,提高數據應用能力。三是實行電視卡號、全員人口號、民生檔案號和民生卡號“四號合一”的授號規則,號碼長度為19位。其中,國家數字電視行業卡號作為民生號,番禺新華村鎮銀行作為第一家合作銀行。四是按時完成民生卡制卡和發卡任務,按照“多終端接入、穩健安全運行、大數據金融應用服務”的思路建設民生卡系統。五是各類民生積分信息可共享至民生檔案、民生卡,能使用互聯網、民生卡、數字電視商城等多種方式查詢、兌現民生積分。六是建設全區民生積分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實現多部門的積分計算與民生服務兌現。七是按照成熟一個上線一個的原則,建設番禺區出租屋安全星級管理系統、計生積分信息系統等,為全區民生積分綜合服務管理平臺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四、組織領導
成立區“四個民生”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區委副書記、區委政法委書記、區社工委主任劉苑珊擔任,副組長由副區長麥潔萍,區委政法委副書記、區社工委專職副主任莫智聰,區民政局局長徐偉光,區科信局主要負責人,區政務辦主任盧樹輝擔任,成員為區政府辦、區社工委、區平安辦、區流管辦、區教育局、區科信局、區公安分局、區民政局、區財政局、區人社局、區國土房管分局、區交通局、區文廣新局、區衛生局、區人口計生局、區總工會、區婦聯、團區委、區殘聯、區綜合執法分局、區旅游局、區政務辦、區國稅局、區地稅局、區地名辦、區城管運行指揮中心、番禺電視臺、廣州星海通信息文化服務有限公司、廣州星海傳媒有限公司、廣州星海數字電視金卡公司、廣州番禺新華村鎮銀行分管領導。
(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召集人由區委政法委副書記、區社工委專職副主任莫智聰兼任,不定期召集有關部門召開“四個民生”建設工作會議,統一政策引導和業務指導,及時研究和解決重大問題,加大人、財、物投入,確保“四個民生”及信息平臺建設推進進度。
(二)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區社工委,負責統籌協調各相關部門制定、完善“四個民生”建設方案及實施細則,督促各項工作落實,推進信息平臺建設工作。
(三)成立“四個民生”信息系統技術攻關小組,組長由區政務辦副主任何順釗擔任,成員為區教育局、區科信局、區國土房管分局、區衛生局、區人口計生局、區政務辦、區綜合執法分局、區流管辦、廣州星海通信息文化服務有限公司、廣州星海傳媒有限公司、廣州星海數字電視金卡公司相關負責人,負責開發設計、運行管理、檢查監管包括全員人口信息平臺、房產信息平臺、全區民生積分綜合服務管理平臺、民生卡系統、出租屋安全星級管理系統、計生積分信息系統等在內的“四個民生”信息系統,以及對各階段信息系統進行聯合測試和數據對接工作。
五、工作任務及完成時間
(一)建立民生檔案,建設“記錄一生,服務一生”平臺
1. 完善全員人口信息平臺建設(2014年6月底前初步完成)。一是明確全員人口數據來源和方式,明確全員人口信息平臺在“四個民生”工作中的應用目標。二是完善民生檔案建設,能夠接收存儲出租屋安全星級管理積分、流動人員子女申請入讀公辦學校積分、計生積分等各類民生積分信息。三是整合各職能部門人口數據信息,實現數據實時共享,為有關職能部門審核數據提供便利。四是完善數據安全管理機制、保障措施和監控措施。五是根據民生號編號規則對民生檔案數據進行全員授號。(牽頭單位:區政務辦,配合單位:區公安分局、區民政局、區教育局、區衛生局、區人社局、區人口計生局、區流管辦、區殘聯)
2. 完善房產信息平臺建設(2014年底初步完成)。一是明確房產信息等有關信息數據的來源和方式,明確房產信息平臺在“四個民生”工作中的應用目標。二是建立房屋租賃市場信用庫,以出租屋安全星級評定和出租人積分作為重要依據。三是整合區國土房管分局的房產登記數據、區流管辦的出租屋數據、區綜合執法分局(區查違辦)的農村自建房備案數據,建立房產信息共享數據庫。四是實現房產產權人信息及其房產信息數據共享至民生檔案,在一張圖上疊加區國土房管分局、區流管辦、區綜合執法分局的數據,實現數據的整合與共享。五是建立一套數據入庫更新規范,指導區流管辦、區綜合執法分局的業務數據按照新的標準入庫,建立長效更新機制,在“四個民生”信息平臺開發對應的數據更新入庫功能模塊。(牽頭單位:區國土房管分局,配合單位:區公安分局、區民政局、區政務辦、區流管辦、區綜合執法分局(區查違辦)、區地名辦)
(二)建設、發放、推廣民生卡,實現智慧惠民
1. 開展民生卡建設、授號和制卡工作(2014年9月底前初步完成)。一是按照芯片標準、授號標準、卡片標準、運營模式等一整套體系標準,對民生卡進行系統建設,并實現民生卡管理平臺與民生檔案平臺對接,便于使用民生卡兌換積分服務。二是實行電視卡號、全員人口號、民生檔案號和民生卡號“四號合一”的授號規則,號碼長度為19位。其中,國家數字電視行業卡號作為民生號。三是以廣州番禺新華村鎮銀行作為第一家合作銀行,與區政務辦、廣州星海數字電視金卡有限公司聯合制作民生卡,并各自負責保障數據安全、信息存儲、使用管理、宣傳推廣、運營維護及解釋等工作。(牽頭單位:區政務辦、廣州星海數字電視金卡有限公司,配合單位:區科信局、廣州番禺新華村鎮銀行)
2. 發放民生卡(2015年上半年前初步完成)。對基于廣東省全員人口數據庫的18周歲以上人員,以集體領取和個人領取兩種方式,分期分批進行民生卡免費發放工作。(牽頭單位:區政務辦、廣州星海數字電視金卡有限公司,配合單位:區政府辦、區委宣傳部、區科信局、區國資局、區流管辦、區廣播電視臺、番禺日報社、各鎮街、各村居委會、廣州番禺新華村鎮銀行)
3. 完善擴展民生卡應用功能(2014年底前初步完成)。進一步完善民生卡在民生檔案、廣電應用、金融服務、衛生醫療四大應用功能,同時擴大應用范圍,豐富民生卡功能,實現“一卡多用”,吸納更多企業參與惠民服務,逐步形成金卡商業聯盟,并實現與云計算系統有效對接。(牽頭單位:區政務辦、廣州星海數字電視金卡有限公司,配合單位:區科信局、區衛生局、區廣播電視臺、廣州星海傳媒有限公司)
(三)構建民生積分服務管理體系
1. 梳理完善各職能部門現有關于民生積分的管理規定,制定《番禺區民生積分和民生服務實施工作方案》(2014年8月底前初步完成)。目前我區現有積分制包括出租屋安全星級管理積分服務制度(服務對象覆蓋部分戶籍人口和流動人口)、流動人員子女積分入學制度(服務對象為流動人口)、計生積分制度(服務對象為番禺戶籍人口和流動人口的已婚育齡群眾),以及流動人員積分入戶制度(由市統籌),根據“四個民生”的總體要求,對現有的部門積分制度進行完善,并兌現民生服務。同時按照“總量控制、科學合理、統籌兼顧、分類管理”的原則,制定全區民生積分分配、計算、兌換、管理等規范,建立全區統一的民生積分和民生服務體系。(牽頭單位:區民政局、區社工委,配合單位:區教育局、區人口計生局、區流管辦)
2. 引入更多類型的民生積分管理,進一步構建覆蓋戶籍人口和流動人口的全民積分服務管理體系(2015年6月底前初步完成)。由各相關部門立足各自職能,盡可能發掘本系統積分項目,制定本部門積分辦法,形成優勢互補和有機結合的格局,指導積分制度建設,以提高市民素質、促進經濟發展、維護平安建設、提升社會民生服務為總體目標。(牽頭單位:區民政局、區社工委,配合單位:區“四個民生”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有關提供民生積分服務單位)
3. 豐富民生服務內容,提高民生服務能力(2015年6月底前初步完成)。由各有關部門立足職能,盡可能提供受群眾歡迎的民生服務。戶籍人口民生服務主要從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特定領域提供綠色通道和普及服務基礎上提供更優質服務的方向探索;流動人口民生服務從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和諧融入方向探索。(牽頭單位:區民政局、區社工委,配合單位:區“四個民生”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有關提供民生積分服務單位、各鎮街)
(四)管理、計算兌現積分服務,建立公開、公正、便民、高效的運行機制
1. 建設全區民生積分綜合服務管理平臺(2014年9月底前初步完成)。一是梳理各職能部門民生積分管理規定,建設民生積分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分兩期實施),第一期建設民生積分網上查詢子系統和民生積分管理支撐系統,實現本系統與社會服務管理平臺、民生卡系統對接,建設民生積分聯合審批平臺流管、教育、計生積分審批模塊;第二期主要實現番禺區民生積分政務服務的統一管理和審批兌換,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民生積分個人業務受理子系統、民生積分聯合審批平臺、一體機服務系統。二是建設民生積分管理公開網站,在番禺政府門戶網站增加鏈接,實現市民通過在網站利用身份證號碼或者民生卡號碼查詢各職能部門積分分值等相關內容,網站預留其他職能部門民生積分兌換功能開發接口,便于市民在網上對積分進行兌換等工作。三是與社會服務管理平臺對接,實現民生積分查詢、兌換服務。四是與數字電視商城平臺對接,實現民生積分查詢、兌換服務。在民生積分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建成后,其他各職能部門無需單獨開發專題積分審批系統。(牽頭單位:區政務辦,配合單位:區教育局、區科信局、區民政局、區人社局、區人口計生局、區流管辦、區殘聯、廣州星海數字電視金卡公司、廣州星海傳媒有限公司)
2. 建設出租屋安全星級管理系統(2014年7月底前初步完成)。一是收集出租屋安全星級管理積分服務應用部門的用戶需求,按照《番禺區出租屋安全星級管理實施辦法(試行)》要求和標準,制定積分計算規則和兌換方式。二是根據全區民生積分計算與兌換標準同步建設出租屋安全星級管理系統,為全區民生積分綜合服務管理平臺提供流動人口和出租屋數據源。三是開發接口,對接全員人口信息平臺和房產信息平臺,實現數據共享。(牽頭單位:區流管辦,配合單位:“四個民生”信息系統技術攻關小組成員單位)
3. 建設計生積分信息系統(2014年8月底前初步完成)。一是按照《廣州市番禺區計生積分管理辦法(試行)》要求和標準,制定計生積分計算規則和兌換方式。二是錄入計生記錄,為全區民生積分綜合服務管理平臺提供計生積分數據源。三是開發接口,對接民生檔案,兌換民生服務。(牽頭單位:區人口計生局,配合單位:“四個民生”信息系統技術攻關小組成員單位)
(五)信息平臺運行測試和功能完善(2014年底前初步完成)
全員人口信息平臺、房產信息平臺、全區民生積分綜合服務管理平臺、民生卡系統、出租屋安全星級管理系統、計生積分信息系統要定期舉行聯合運行測試,及時修正錯誤,完善功能開發,防止上線后發生運算錯誤、積分數據不同步等導致群眾投訴的問題。(牽頭單位:區政務辦,配合單位:“四個民生”信息系統技術攻關小組成員單位)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各部門、各鎮街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區委、區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要充分認識“四個民生”建設工作在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意義,要把工作分工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大人、財、物投入。
(二)注重創新,強化協作。“四個民生”信息平臺建設要從全區大局進行開發,要實現民生檔案、民生卡、民生積分、民生服務數據共享、信息互通。各部門要結合工作實際,發揮自身優勢,加強協作,共同按時推進信息平臺建設工作。
(三)及時總結,確保成效。各部門、各鎮街要及時分析解決存在問題,不斷總結好經驗、好做法。由于“四個民生”建設工作是逐步消除城鄉二元結構,促進流動人員和諧融入,提高市民素質的創新做法,各單位要強化保密意識,保障數據安全,加大對信息平臺開發成果和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鞏固工作成效。
七、經費預算
相關工作經費預算由區社工委收集,區“四個民生”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審核后統一報區政府審批,涉及信息系統建設項目由區政務辦審核后納入科技經費安排。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