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區人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兩個確?!笨傮w目標,切實增強科學發展后勁,抓住時機擴內需,著眼未來促轉型,扎扎實實穩民生,全區迎來經濟企穩回升、民生持續改善、環境不斷優化、社會更加和諧的良好局面。
一、綜合
國民經濟保持較快增長。據初步統計,2010年番禺區生產總值1051.06億元,增長15.5%[注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5.26億元,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433.33億元,增長17.5%;第三產業增加值572.47億元,增長14.3%。在第二產業中,工業增加值366.63億元,增長16.9%。三次產業比重由上年4.55:40.30:55.15調整為4.30:41.23:54.47。按常住人口計算,預計2010年人均地區生成總值68570元,折合10099美元[注2]。
各種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至2010年底,全區工商注冊登記個體、私營企業12.2萬戶,從業人員38.06萬人,注冊資金212.11億元,分別增長19.5%、14.0%和6.9%。
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年末參加基本社會養老保險人數47.54萬人,增長10.1%,養老金發放率達100%;全年城鎮登記失業人數4657人,下降12.9%;城鎮登記失業率為0.7%,維持在較低水平;全年推薦安置失業就業人員4054人,失業人員就業率73%;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1.92萬人,增長12.1%;年末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人數9.48萬人,增長3.2%。年末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數達53.29萬人,覆蓋率達100%。
電力供應平穩增長。全社會用電量83.15億千瓦時,增長10.4%;工業用電53.33億千瓦時,增長13.3%;生活用電量17.11億千瓦時,增長7.3%。
二、農業
農業生產在結構調整中平穩發展。通過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機械化、標準化和科技化,傳統型農業逐步向現代都市型農業轉變。2010年,番禺區農業總產值75.32億元,增長5.1%。其中:種植業產值37.03億元,增長4.6%;畜牧業產值10.19億元,增長3.3%;漁業產值25.62億元,增長6.0%。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0.04萬畝,增長0.1%;甘蔗種植面積6.20萬畝,增長14.9%;蔬菜種植面積31.34萬畝,增長5.8%;水果種植面積4.72萬畝,減少23.3%;花卉種植面積10.05萬畝,增長11.0%。
全年糧食產量3.55萬噸,增長1.4%;甘蔗產量49.14萬噸,增長18.7%;蔬菜產量48.54萬噸,增長5.2%;水果產量11.27萬噸,減少20.0%。
全年肉類總產量5.54萬噸,增長2.3%;生豬出欄量27.01萬頭,增長2.4%;牛奶產量0.58萬噸,增長12.2%;水產品總產量21.30萬噸,增長3.0%。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平穩較快增長。2010年,番禺區工業總產值1791.15億元,增長24.3%。產銷銜接良好,工業產品銷售率96.6%。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注3]1672.84億元,增長25.0%;其中:“三資”企業工業總產值1116.09億元,增長21.1%;股份企業工業總產值463.22億元,增長26.9%。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輕工業總產值859.58億元,增長24.9%;重工業總產值813.26億元,增長25.1%。全區全年工業總產值超130億元的鎮(街)有6個。
表一 2010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情況表
指標名稱 | 產值(億元) | 增長% |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 | 1672.84 | 25 |
一、按生產性質分 | ||
輕工業 | 859.58 | 24.9 |
重工業 | 813.26 | 25.1 |
二、按經濟類型分 | ||
國有企業 | 5.01 | 443.5 |
集體企業 | 50.42 | 162.2 |
股份合作企業 | 2.54 | -11 |
股份企業 | 463.22 | 26.9 |
三資企業 | 1116.09 | 21.1 |
其它企業 | 35.56 | 22 |
表二 規模以上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指標名稱 | 單位 | 產量 | 比上年增減% |
房間空氣調節器 | 萬臺 | 636.66 | 37.6 |
服裝 | 萬件 | 19519 | -10.6 |
照相機 | 萬臺 | 217.4 | 21 |
鋼材 | 萬噸 | 149.3 | 10.6 |
皮革鞋靴 | 萬雙 | 4325 | 1.4 |
燈具及照明裝置 | 萬套(臺) | 7066.87 | 23.7 |
橡膠輪胎外胎 | 萬條 | 575.55 | 4.9 |
電力電纜 | 萬千米 | 7.27 | 109.2 |
紙制品 | 萬噸 | 35.06 | 6.6 |
布 | 億米 | 2.63 | 23.1 |
摩托車 | 萬輛 | 62.78 | 91 |
初級形態的塑料 | 萬噸 | 10.06 | -10.6 |
飼料 | 萬噸 | 129.92 | 8.4 |
組合音響 | 萬臺 | 346.59 | 4.5 |
塑料制品 | 萬噸 | 9.15 | 7.6 |
發電量 | 億千瓦時 | 6.91 | 47115.9 |
印染布 | 億米 | 1.01 | 12.5 |
銅材(銅加工材) | 萬噸 | 1.22 | 2.1 |
天然皮革手提包(袋)、背包 | 萬個 | 1126 | 4.8 |
合成洗滌劑 | 萬噸 | 49.85 | 6.6 |
建筑業增長較快。全年完成建筑安裝工程量301.47億元,增長49.8%。建筑業增加值66.70億元,增長17.7%。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35.59億元,增長30.1%。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103.91億元,增長10.9%;新建和擴建投資156.20億元,增長40.5%;改建和技術改造投資75.44億元,增長44.8%;其他投資0.04億元,下降95.3%。在新建和擴建投資中,亞運村及亞運場館投資37.68億元,大學城建設及配套設施投資9.18億元。
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制造業投資49.77億元,下降15.1%;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投資28.77億元,增長37.3%;房地產業投資[注4]123.84億元,增長15.1%;教育投資9.16億元,增長37.7%;其他投資124.05億元,增長93.4%。
全年房屋施工面積1348.83萬平方米,增長35.3%;房屋竣工面積507.28萬平方米,增長17.7%;商品房銷售面積203.15萬平方米,下降0.3%;商品房銷售合同金額231.61億元,增長26.5%。
五、國內貿易
2010年,番禺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8.40億元,增長28.6%。其中:批發零售業512.63億元,增長26.7%;住宿和餐飲業115.77億元,增長37.7%。全年實現商品銷售總額1216.62億元,增長49.3%。
大型商貿項目不斷進駐我區,各種業態商業共同發展,形成了多渠道、多層次的市場銷售格局。全年商品銷售額超億元企業有109家。城鄉集市貿易市場商品豐富,成交額超億元的大型集市貿易市場有8個。
六、對外經濟
外貿出口繼續恢復性增長。2010年海關進出口總額151.14億美元,增長29.6%,增幅達到43個百分點。其中進口總額61.88億美元,增長38.4%;出口總額89.26億美元,增長24.1%。
貿易結構繼續優化。全年一般貿易出口額22.31億美元,增長23.4%,占全區出口比重25.0%,與上年持平。進出口貿易結構呈逐漸優化趨勢。出口到俄羅斯聯邦、歐洲其它地區、東盟地區和北美洲其他地區(不含美國)商品總值分別增長104.1%、33.2%、17.4%和5.6%。
全年新簽三資企業項目達127個,增長18.7%,合同利用外資2.58億美元,增長49.3%,實際利用外資3.58億美元,增長7.4%。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業平穩發展。年末機動車擁有量39.03萬輛,增長1.1%。其中:汽車21.88萬輛,增長23.4%;摩托車17.15萬輛,下降17.8%。年末公路通車里程1204公里,增長10.8%,其中:高速公路71公里,一、二、三、四級公路分別為158公里、165公里、396公里、269公里。年末公路橋梁373座,其中:大型及以上83座。全社會貨運周轉量14.37億噸公里,增長20.0%;客運周轉量25.56億人公里,增長1.3%。
郵電通訊業務發展較快,現代化通訊工具進一步普及。年末電話交換機容量74.86萬門,增長0.6%;市話實占交換機總容量65.40萬門,增長3.1%;程控電話普及率65.93部/百人,增長3.9%;移動電話用戶172.81萬戶,增長12.5%;互聯網寬帶用戶32.56萬戶,增長15.8%。
旅游業平穩發展。全年接待旅游總人數達1567.37萬人次,增長14.1%,實現旅游總收入76.03億元,增長16.7%。
八、財政、金融
全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3.17億元,增長24.1%;一般預算內可支配財力92.29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78.36億元,增長22.2%。
金融機構存貸款增長較快。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1638.45億元,比年初增長13.5%;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984.18億元,比年初增長33.5%。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政府注重對科技的投入,推動了科技事業的發展。全年科技三項費用1.77億元,增長30.8%。
科技創新步伐加快,科技服務支撐體系不斷完善。全年開發重點科技項目17項。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8家、企業技術研究開發中心9家。全年共鑒定科技成果4項,推廣及應用科技成果23項;全區受理專利申請3133個,批準專利授權2068個,分別增長48.6%和35.6%。
科技隊伍不斷壯大。年末已取得專業技術職稱人數達4.85萬人,其中:高級職稱0.23萬人,中級職稱1.38萬人,初級職稱3.24萬人。
教育事業加快發展。全年投入教育經費19.69億元,增長20.6%。教育綜合改造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建設取得新進展,辦學條件繼續改善。2010年,全區共有幼兒園328所,在園幼兒6.75萬人,增長11.2%。普通小學165所,在校學生12.86萬人,下降0.2%。普通中學64所,在校學生8.79萬人,增長0.4%;其中,高中3.06萬人,增長2.7%,初中5.73萬人,下降0.8%。目前,我區廣州市規范化學校有195所,省市一級中小學校75所。
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繼續發展。2010年全區有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學校6所,在校學生7684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共24個班,在校殘疾學生324人。
教學質量穩步提高。適齡兒童入學率和小學畢業生升學率均達100%。全區報考普通高考人數9279人,其中:普通高校上線人數8213人,上線率達88.5%,比上年提高4.7個百分點;錄取總人數8432人,錄取率達85.7%,比上年提高2.6個百分點,其中:本科生3924人,??粕?096人。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欣欣向榮?,F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間;公共圖書館1間,藏書49.24萬冊;博物館1個,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1座。
醫療衛生事業繼續發展。全區共有各類衛生醫療機構494個,衛生部門醫院15間;醫療病床6024張;衛生人員10994人,其中:執業醫師(含助理)3352人,注冊護士3397人。
群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競技體育成果豐碩。2010年,全區共舉辦各類型群體比賽及活動400多項次,參與運動員及群眾超過4萬人次。番禺籍運動員參加國際比賽獲金牌4塊、銀牌3塊、銅牌1塊;全國比賽獲金牌18塊、銀牌6塊、銅牌7塊;省比賽獲金牌35塊、銀牌19塊、銅牌17塊;市比賽獲金牌153塊,銀牌98塊、銅牌86塊。番禺籍運動員在第16屆廣州亞運會上喜獲金牌2塊、銀牌2塊、銅牌1塊,為家鄉、為國家爭得了榮譽。
十一、環境保護
加大了環境保護工作的力度,城市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全區有監測站1個,環境監測人員43人。全年總投資2210萬元,完成環境污染治理項目19個,加強了對沙灣滴水巖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全區工業廢水排放總量2009.8萬噸,下降19.0%,排放達標率98.5%,提高了6個百分點;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14.13萬噸,下降2.8%,綜合利用率86.9%;機動車尾氣首檢達標率97%;區域環境噪聲平均55.8分貝,與上年持平。交通干線噪聲平均67.9分貝,上升0.1分貝。據我區四個空氣監測點的數據顯示,全年空氣質量優良的天數達351天,比上年增加了2天。
改善和整治城區環境衛生和交通秩序。2010年處理各類違章案件20.4萬宗,美化、凈化了城區環境。
十二、人口與人民生活
年末全區戶籍人口[注5]100.3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46萬人;全區人口出生率11.25‰,提高了0.9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4.68‰,提高了0.12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為6.57‰,提高了0.78個千分點。
城鄉居民收入繼續提高。2010年全區職工年平均工資40927元,增長15.4%。據我區100戶城鎮居民住戶調查資料顯示,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8226元,增長11.0%;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6.62平方米;年末城鎮居民每百戶家庭擁有彩電178臺、空調器260臺、家用電冰箱105臺、家用洗衣機105臺、家用電腦109臺、移動電話247部、摩托車96輛、汽車23輛、組合音響64套。據我區120戶農村住戶調查資料顯示,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為14905元,增長14.8%;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48.49平方米;年末農村居民每百戶家庭擁有彩電148臺、空調器144臺、家用電冰箱99臺、家用洗衣機99臺、家用電腦82臺、摩托車129輛、汽車12輛、淋浴熱水器116臺、固定電話機124部、移動電話247部。年末城鄉居民儲蓄余額954.42億元,比年初增長14.7%。
2006年至2010年番禺區主要經濟指標一覽表
注:2010年數據為初步數據,人均生產總值按常住人口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