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8日在廣州市番禺區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廣州市番禺區發展和改革局 林高翔
各位代表:
受區人民政府委托,現將我區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4年計劃草案報告如下,請予審議。
第一部分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3年,我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認真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市委“1312”思路舉措、區委“十二個走在前列、爭當示范”重點任務及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錨定“智造創新城”戰略定位,堅定不移推動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區,“百千萬工程”邁開步伐,凝心聚力擘畫發展新藍圖,實現經濟發展穩中有進,改革開放縱深推進,文化綜合實力出新出彩,綠美番禺取得新成效,民生福祉不斷增強,協調發展走向深化,城市治理提質增效。
一、經濟運行持續恢復向好,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
(一)經濟呈現回升向好態勢。2023年以來,全區頂住復雜外部經濟環境壓力與風險,統籌抓好經濟調度與細化落實,精準開展暖企服務,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67億元、增長4.6%,增速由一季度的0.3%持續回穩提升。財稅收支穩步增長,就業、市場主體平穩有序。全區實現稅收收入415.9億元(不含海關代征),增長2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8.4億元,增長13.6%;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91億元,增長14%。實有市場主體40.24萬戶,增長12.1%,市場主體活躍度增長9.5%。
(二)有效投資量質齊升。著力推動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加快開工建設,全年實現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11.69億元、增長10.1%。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191個市“攻城拔寨”項目完成投資441.3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121%,246個區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731.31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109.3%。中航光電華南產業基地一期工程、廣汽自主電池項目、廣汽自主電驅項目、青藍半導體IGBT項目、番禺工業經濟總部園區信息產業中心、卓遠VR產業項目等一批重大建設項目年內竣工。重大項目融資對接機制有效落實,全區累計申報專項債券項目22個,成功獲批專項債券發行資格78.44億元。
(三)消費活力復蘇釋放。時尚經濟引領型國際消費區建設取得新成效。依托番禺大道、長隆萬博商圈商業載體,全力打造“番禺大道汽車消費體驗帶”,成功舉辦汽車消費節、國際珠寶首飾流行趨勢發布會、國際美食節等活動,接觸性消費明顯復蘇。長隆萬博商圈重點項目建設有序推進,成功引入華潤萬象商業綜合體、新世界K11兩個超百億級高端商貿項目落戶,區域商業、消費能級增強。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17.91億元,增長4.3%;限上商業額3016.97億元,增長9.2%。文旅消費強勢復蘇,以長隆旅游度假區為代表帶動全域旅游倍增恢復。全區接待游客5435.84萬人次,旅游總收入521.13億元,分別增長92.1%、121.5%。
二、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動能,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
(一)科技創新動能進一步增強。高標準建強科技平臺。大灣區首個國家未來產業科技園正式開園運營,已進駐智能駕駛關鍵技術研發等4個優質項目,儲備一批優質項目。精心培育創新主體,實施廣州企業上市“領頭羊”行動計劃“番禺行動”,全區新增上市企業4家、總數增至29家。建立企業梯度培育體系,高新技術企業超1900家,全市第三,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近7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2676家,全市第三。體制機制創新實施。優化實施“番禺人才生態30條”,扶持7955個創新創業團隊、個人,發放人才綠卡231張。深化校地企協同創新,建立健全“項目產業化高校行”工作機制,累計孵化和引入企業83家、申請專利74項。打造人才特色活動品牌。成功舉辦第六屆廣州大學城(小谷圍)國際產業人才大會,統籌辦好校地人才科技成果交流對接會、青藍大賽項目對接會等人才需求對接活動,成立廣州首個高質量發展科技成果轉化“金谷聯盟”,全力構建番禺人才品牌活動矩陣。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番禺區正式獲批為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示范縣,全區新增發明專利授權4064件,增長39.5%。
(二)現代化產業集群集聚取得新突破。高標準規劃編制《番禺區產業規劃(2022-2035年)》,以“產業+空間”統籌角度為全區產業向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印發實施《廣州市番禺區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布局規劃》,聚焦汽車產業構建“一基地一帶兩園”的產業布局體系。汽車產業“三年翻番”計劃全速推進,全年實現汽車制造業產值1315.37億元,增長33.3%;銷售額1193.99億元,增長34.6%;帶動全區規上工業、批發業分別增長12%、11.2%。廣汽埃安獲評全球首個新能源汽車燈塔工廠。舞臺燈光音響產業集群逐步形成“1+3+N”空間布局,燈光音響產業集群獲評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產業發展載體穩步提升,華創產業園、巨大產業園、番山E谷等12家重點園區入選廣州市提質增效園區試點,總數全市第二。
(三)產業動能接續質效提升。印發《番禺區開展全球招商工作方案》,區領導掛帥開啟全球招商之旅。推動汽車產業全鏈條發展,新增儲備一大批汽車項目,重點洽談上海依工、武漢光庭、納諾等項目。加強專精特新等鏈條培育,不斷擴充儲能、高端裝備等產業在番禺的覆蓋領域。全區洽談重點項目516個,簽約項目258個,注冊項目217個,注冊項目協議投資總額1017億元,注冊項目協議達產年產值1788億元。已落地工業用地和商業用地產業項目30個,總用地面積合計約1227.53畝,總投資合計約421.88億元,預計達產年產值約280.26億元。
三、規劃引領空間利用效率提升,城區發展格局持續優化
?。ㄒ唬┏青l規劃體系科學完善。推進《番禺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編制報批工作,啟動面向2049城市發展戰略規劃系列研究?;浉郯拇鬄硡^科技創新軸(廣州活力創新軸)番禺段謀劃深入推進。以繡花功夫、工匠精神穩步推進番禺智造創新園、廣州南站、蓮花灣片區、南大干線經濟帶、番禺珠江沿岸地區、番禺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等重點區域的規劃。在全市率先指導鎮街開展江鷗、沙南、紫坭等20條行政村新一輪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加快土規調整,高效落實預留建設用地規模217.29公頃,有力保障近期急需推進的重大產業、交通水利、教育醫療等項目建設。
?。ǘ┊a業空間高質量拓展。錨定2000畝土地整備、1500畝產業用地出讓、經營性用地出讓翻番的工作目標,高質高效推動土地儲備、供應、管理工作,印發《廣州市番禺區產業用地土地出讓流程指南》《關于加快2023年產業用地供應工作方案》指導具體工作,全年完成3400畝土地整備,完成產業用地供應28宗,總用地面積約1522畝;宗數、面積分別增長100%、263%,超預期、超額完成全年工作目標。存量國有普通工業用地提容全年批復項目22個,總面積1316畝,預計總投資59.65億元、新增產業空間210萬平方米。城市更新項目有序實施。實現城市更新項目投資128.2億元。羅邊村、里仁洞村等4個舊村改造項目加快實施;市橋街橋東社區、鐘村街順景苑小區等5個微改造續建項目順利完工,惠及居民約5590戶。沙頭街汀根村順利納入市村鎮工業集聚區更新改造試點。
(三)重點功能片區擴面提質。南大干線經濟帶加速成型,區域連片融合發展步伐加快。長隆萬博商務區發展為千億級產業平臺,成功獲評全市首個廣州軟件名園,甲級、甲級(預)寫字樓獲評數量和面積位居全市第一。里仁洞舊村改造、中國鐵建華南區域總部、新世界-廣州地鐵漢溪發展等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地下環路主環部分已通車。廣州南站鐵路樞紐功能全面恢復,總到發旅客超1.82億人次,日均到發旅客49.9萬人次、增長94.3%;廣州南站TOD項目、陳頭崗停車場場站綜合體等重點項目有序推進。順利完成廣州番禺經濟技術開發區擴區申報工作。成功爭取市對廣汽埃安三工廠規模指標支持,汽車零部件近地化項目進一步集聚。亞運大道經濟帶謀劃建設加速推進,石碁番禺智造創新園組團累計完成土地整備3816畝,新導入項目11個。番禺專精特新企業集聚區一、二期共進駐企業21家,完成原計劃進駐率100%。石樓亞運城產城融合組團和番禺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組團加快建設,智慧漁港系統開發基本完成。
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縱深推進,改革開放持續深化
?。ㄒ唬┗浉郯拇鬄硡^建設出新出彩。廣州番禺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生活圈示范區建設納入中央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2023年度重點工作安排。聯合市大灣區辦、國家級智庫高標準編制《廣州番禺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生活圈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全力爭取打造成為國家級大灣區建設平臺。高標準謀劃建設廣州大學城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集聚區,舉辦廣州大學城“創二代”工程暨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集聚區建設啟動大會,力爭打造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爭做對接支持服務南沙排頭兵,與南沙共同制定實施《番禺區與南沙區深化戰略合作2023年工作要點》,區域合作不斷走深走實。
?。ǘ┦袌霏h境日益完善。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深入推進區5.0改革舉措清單落實落地,制定區6.0改革方案。選取東環街為區第一批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街鎮(園區)。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打造全方位‘信用+珠寶政務服務’體系”被授予2023年市信用創新應用案例。以“三化”為突破口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持續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改革,發布101個一件事聯辦套餐和48個一件事導辦服務。告知承諾制審批、容缺容錯受理事項擴容增效,全區693項政務服務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審批,505項800多份材料可實施容缺容錯受理,通過告知承諾制審批辦理業務超8萬宗。創新使用5G消息+IVR熱線模式,為群眾提供政務服務熱線7×24小時不間斷在線應答咨詢服務。番禺區“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及其應用試點”項目被評為省級優秀試點項目。持續提升開辦企業和申請涉企許可事項證照聯辦效率,辦理行政許可(備案)業務31.41萬宗、增長24.4%,辦理企業一網通辦審批業務12.99萬宗、增長33.3%,精減材料比率達到83.6%、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
?。ㄈ└咚介_放提質增效。2023年,全區實現商品進出口總值1163.9億元,新設外資項目484個,實際利用外資2.96億美元。通過實地走訪、座談交流等方式,共調研外貿進出口重點企業300家次,協助區內超400家次企業積極申報上級穩外貿扶持資金,降低外貿成本。聚焦稅收優惠、外貿政策、通關便利等企業訴求,專題宣講惠及轄區企業800余家次。設立沙灣珠寶產業園海關監管場所,積極協調并打通港珠澳大橋進出口新通道,保障珠寶物流供應鏈穩定暢通。推進蓮花山港卡口升級改造,提升智能化水平實施“7×24小時”驗放,疊加“抵港直裝、船邊直停”,大幅壓縮貨物“到港提離”時長至20分鐘。
五、“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綠美番禺建設成效初顯
?。ㄒ唬鞍偾f工程”高標準開局。召開落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動員部署大會,印發《番禺區貫徹落實省、市關于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實施方案》,扎實部署落實“百千萬工程”具體工作任務。引導化龍、石樓、南村、新造、石碁錯位發展,激活做強鎮域經濟功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重點工作落實落細。成功舉辦首屆珠水家畔漁港文化嘉年華系列活動、番禺區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全力推進番禺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項目建設,沙灣“古韻疊境”新鄉村示范帶基本建成,169條行政村達到省定美麗宜居村標準,15條村獲評省鄉村治理示范村。扎實做好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支援、合作等工作,撥付幫扶資金1.5億元,實施幫扶項目146個。
?。ǘ┙煌ɑA設施網絡逐漸完善。南大干線、沙溪大橋全線開通運行,廣明高速公路輔道擴建工程基本完工并開通。地鐵7號線二期開通初期運營,3號線東延段、廣佛環城際廣州南至白云機場段車站均已封頂,佛莞城際、廣佛環城際佛山西至廣州南段全線基本建成,穗深城際琶洲支線全線隧道洞通。海珠灣隧道征拆工作順利完成,S296(海鷗公路)加快開展征地拆遷和用地報批。番禺智造創新園、大學城科技成果轉換園、廣汽埃安三工廠等產業園區配套道路的建設計劃編制已完成,積極開展金新大道過江隧道、新光隧道擴建工程、廣州國際創新城第二跨江隧道前期方案研究。加快推進公共交通治理工作,完成23個交通擁堵點治理。持續暢通城市道路交通微循環,優化調整公交線路34條次。
?。ㄈ┥鷳B環境質量全面提升。印發《關于高質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方案》,全面構建現代化環境治理體系。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攻堅成效。建成全市首個區級移動源綜合管控平臺,持續完善環境監測網絡。全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36,提高1.5%??諝赓|量達標天數比例87.1%、增加5.5個百分點。根據市要求完成50條合流渠箱清污分流評定任務。推動城鎮污水處理廠氨氮削減量約4947噸;地表水環境水質指數3.96、全市排名第四,三個國考斷面平均水質均達到考核要求。沙灣水道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00%達標。持續擦亮綠美廣州“番禺名片”,建成口袋公園5個,完成新增城市綠地超1000畝,完成立體綠化建設約5600平方米,多途徑拓展城市綠地空間。
六、筑牢筑穩風險防患,民生福祉穩步提高
(一)多層次民生保障體系聚焦發力。社會保障兜底功能持續做強,全區參加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分別為92.76萬人、85.32萬人、93.48萬人,發放各項社保待遇合計47.42億元。新建成就業驛站16個,努力打通群眾就業服務“最后一公里”,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28萬人,超額完成全年任務。用足用好各類就業補助補貼政策,認定就業困難人員5003人,推動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4876人。全年共審核各級就業補助資金2.29億元,惠及2.01萬家次企業、群眾21.33萬人次。完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成村居頤康服務站262個、家庭養老床位2012張,開展助餐配餐服務69.05萬人次。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新增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1.98萬套,落實人才公寓804套,籌建公租房1022套。
?。ǘ┪慕腆w衛社會事業建設篤實有力。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區圖書館新館開館運營,新增注冊讀者量、文獻借閱量位居全市前列。成功舉辦各類大型文化惠民活動224場次,受惠群眾超84.7萬次。成功舉辦系列音樂會、音樂大賞等20多項活動,打造“珠水金聲 粵韻樂鄉”廣東音樂文化品牌。組織開展多形式體育賽事活動,累計惠民開放4.83萬小時,進場鍛煉97.35萬人次。教育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我區被立項為廣東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示范區以及全省唯一的全國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機制實驗區,廣東番禺中學附屬學校入選全國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校。新開辦2所公辦中小學和8所公辦幼兒園,改擴建110所公辦中小學校,新增公辦學位約1.6萬個。學前教育更加優質普惠,公辦幼兒園在園人數占比59.7%,普惠性幼兒園在園人數占比90.6%,公益普惠學前教育占比已達“5585”目標。義務教育更加優質均衡,新成立14個中小學教育集團和1個九年制學校實驗教育聯盟,學生入讀公辦義務教育學位占比超過95%。醫療綜合實力穩步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持續優化,支持在現有區級醫院醫療集團的基礎上擴展二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打造“小病在社區,大病在轄區,康復回社區”的科學就醫模式。多學科專家團隊重癥救治機制持續完善,新增國家級胸痛中心2家、總數達11家,位居全市第一。新增1家綜合防治卒中中心,累計擁有10家卒中中心。番禺區中醫院園區新大樓投入使用,區婦幼保健院、區健康管理中心、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等重點項目加快建設。
(三)公共安全防線牢牢守住。堅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聚焦燃氣安全、消防、建筑施工、道路交通、?;返雀髦攸c行業領域隱患排查治理,區應急系統共執法檢查企業15.1萬家次。印發區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兩個清單”,明確電動自行車、村級工業園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責任。實現村居防災減災“十個有”建設全覆蓋。堅守人民群眾食品藥品監管底線,食品抽樣檢驗合格率99.1%,檢查零售藥店覆蓋率100%。金融風險可防可控,扎實開展重點領域涉眾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行動,聯合處置涉嫌非法集資線索15條,無區域性重大金融風險事件發生。強化線上線下危安因素管控,全區重特大個人極端案事件和重大公共安全事故“零發生”,全區110案件類警情壓減同環比“雙下降”。嚴打黑惡勢力、嚴重暴力犯罪、電信網絡詐騙、黃賭毒及盜搶騙違法犯罪,偵破電詐案件2193宗,打掉電詐團伙39個,查處吸毒人員214人。嚴打偷渡走私違法犯罪,打掉涉走私犯罪團伙4個。涉賭博游戲機打擊整治專項及出租屋清查整治成效顯著,清查出租屋420.15萬間次,處罰出租屋2991宗,專項行動以來,接報涉賭博游戲機警情同比下降20%。
雖然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穩中向好,但仍存在不少困難和挑戰。一是部分指標完成情況不及預期。受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國內外需求總體不足等因素綜合影響,地區生產總值、消費、外貿等經濟指標增速與年度預期目標存在一定差距,內外需尚未充分釋放,經濟恢復態勢仍不穩固。二是產業發展結構不均衡。工業對汽車產業依賴度過高,缺乏新的面向“千億級”壯大的新興產業集群,制造業產業結構“單鏈拉動明顯”。三是民生安全等領域短板還需加力彌補。城市內澇、交通擁堵、停車難等城市治理問題以及教育、醫療、住房保障等民生服務供給仍有提升空間,安全生產和綠色生態建設任務依然艱巨。
第二部分 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是決勝“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意義重大、責任重大。2024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扎實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市委“1312”思路舉措和省、市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制定番禺高質量發展目標。積極推進區委“十二個走在前列、爭當示范”重點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縱深推進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實施“百千萬工程”,加快實施“萬畝千億”攻堅行動,持續打造綠美番禺,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范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全區上下錨定“排頭兵、領頭羊、火車頭”標高追求,堅持制造業當家,發展新質生產力,燃起“二次創業”的奮斗激情,奮發有為開創番禺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為廣州在全省“走在前列、當好示范”扛起番禺擔當、作出番禺貢獻。
根據以上思路,綜合分析經濟發展基礎和潛力,加強與“十四五”規劃目標相銜接,提出我區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編制我區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包括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預期目標、重點建設項目計劃(附后)。
為實現各項發展目標,建議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夯實“智造創新城”戰略定位,聚力做強現代產業能級
一是打好汽車產業“三年翻番”“收官戰”。立足“一基地一帶兩園”空間布局體系,加快推動市區共建番禺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基地。持續推動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全產業補產延展,推動廣汽埃安三工廠落地,加快依工、納諾、沃美諾、碩貝德等一批汽車零部件項目開工建設,促進中航光電二期建成投產,汽車產業規模體量向2000億級靠攏。
二是主動謀劃打造第二支柱產業。聚焦高端智能裝備制造業、數字經濟、新型儲能、時尚經濟等產業領域、經濟業態,統籌加快實施重點產業“鏈長制”,加大產業補鏈強鏈力度,持續推動重點行業鏈主企業和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完善相關配套產業,提高產業集聚度,提升應對風險能力。分步、組團、有序推動建設第二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三是完善“招商-落地-投產-達產”閉環機制。積極開展全球招商活動,吸引更多外資企業和機構來番禺投資興業,聚焦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產業鏈、專精特新企業集聚區等產業園區,提高產業鏈完整性、穩定性,補齊產業鏈短板,實施精準靶向招商,著力推動重點在談項目落戶落地。堅持開展“叩門問需”,前置項目籌建服務,推動企業籌建服務與項目招商引資同頻共振,力促實現“引進即籌建、交地即開工”,確保招商項目落快落穩。
四是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深化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推動我區營商環境改革,在市場、政務、要素、法治領域進一步研提更多降低綜合成本、完善產業生態的改革舉措。全面落實國家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動我區市場準入效能水平整體優化提升。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廣應用“信用番禺綜合信用服務平臺”,開展信用街鎮(園區)建設試點,做好“雙公示”信息歸集,加大廣州“信易貸”平臺推廣。統籌實施全區各類人才入戶政策,用好區緊缺急需人才入戶指標,助力本土企業留住人才。
二、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奮力激活區域內生動能
一是縱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力爭取將廣州番禺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生活圈示范區打造成為國家級大灣區建設重大平臺,率先推動在教育、醫療、文化、青年創新創業、交流交往等領域形成一批亮點工作成效,謀劃舉辦高規格的示范區系列宣傳推介活動,進一步提升影響力和吸引力。攜手佛山三龍灣、荔灣共建廣佛全域同城化高質量發展合作區先導區,提前謀劃落實合作區建設方案具體舉措,吸引更多優質企業、項目進駐南站地區。制定番禺與順德、南海區域合作2024年工作要點。加快建設廣州大學城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集聚區,積極推動升級成為省級大灣區建設重點平臺。謀劃打造廣州(沙灣)粵港澳珠寶文商旅融合發展先導區等特色平臺載體。全力對接支持服務南沙、前海、橫琴、河套等重大平臺建設,加強學習借鑒。深化與港澳和大灣區其他地區交流合作。
二是推動科技創新策源就地轉化。發揮大學城“華南智核”優勢,全面融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和廣州活力創新軸,推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大學城片區)、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大學城基地、廣州大學城青創匯項目、國家未來科技產業園、國際科創谷建設,積極加強優質項目導入與帶動區內產業鏈迭代升級。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打通高校人才成果與企業發展需求“雙向流動道”,促進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轉化。
三是深入推進人才戰略。落細落實人才政策,用好“番禺人才生態30條”政策、新設人才會客廳等平臺陣地強化企業人才對接合作。搭建產教融合人才對接平臺,組織省市技工院校與區內重點企業成立區產業技工產教供需聯盟,推動成立產業就業培訓基地,創新復合型高技能人才培養機制。深化大學城人才科創優勢,辦好廣州大學城(小谷圍)國際產業人才大會、“青藍大賽”等各類創新創業活動、賽事,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
四是智慧賦能政務服務體系建設。統一新型智慧政務服務理念,建立健全云訴求處辦機制,設立“辦不成事”反映“云窗口”。完善建設政務地圖、數字化VR智能導辦系統,探索更多政務事項實現足不出戶“云上辦”。持續推進24小時智慧政務大廳建設規范省級地方標準研制工作,為全省24小時智慧政務大廳建設提供“番禺樣板”。加快推進實現同一個政務服務事項線下多渠道多點通辦,推進區級高頻事項在鎮街通辦、鎮街高頻事項在各鎮街間通辦。
三、著力擴大內需穩定外需,積極融入開放協同發展新格局
一是持續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全力打造世界級地標商圈,拓展萬博商圈輻射帶動能力,全面串聯提升長隆萬博片區商業發展水平及商業氛圍。加大力度釋放文旅消費潛力,推動長隆旅游度假區等重點項目建設,構建南站高鐵輻射的半小時旅游目的地集群,打造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積極籌辦各類促消費活動,營造全區濃郁消費氛圍。以節興商聚勢,籌備辦好廣州國際美食節、珠寶節、購物節、夜間消費節等節慶活動,推動消費氛圍持續回暖,持續擦亮“食在廣州、味在番禺”品牌,開展跨界多行業多領域結合的促消費活動,支持區域消費能級不斷提升。
二是全力推動重點項目建設。著力推動產業、基礎設施、社會民生、房地產和城市更新等領域的2024年度重大投資項目建設。全年安排攻城拔寨項目135個、年度計劃投資377億元,力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加強產業項目謀劃,工業領域謀劃重點項目83個、年度計劃投資115億元。加快推動交通、醫療、生態等基礎設施投資項目建設,謀劃基礎設施項目59個、年度計劃投資128億元。多渠道籌集項目建設資金,積極謀劃做好專項債項目的儲備、申報工作,爭取更多項目獲得中央預算內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特別國債等資金支持。
三是進一步強化服務保障促進外貿回暖。落實落細上級穩外貿政策,切實降低外貿企業成本。支持企業積極參展廣交會和各類國際展會,動員企業抱團參展,充分利用展會平臺開拓國際市場,全力支撐全區商品進出口總值增長2%。支持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珠寶首飾)、廣東省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燈光音響)做大做強,著力推動珠寶首飾、燈光音響、動漫游藝等產業發展和外貿進出口額提升。引導企業充分利用RCEP各項貿易便利化規則,積極拓展與RCEP協定成員國的進出口規模,全力開拓新興市場。
四、提升城市規劃建設水平,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效率
一是加快重點功能片區建設。推動長隆萬博商務區與南站地區連片融合發展,繼續推進里仁洞村舊改項目復建安置房及公配設施建設,推動石壁(一二三四村)項目完成方案審批。提速長隆漢溪大道北側地塊開發和中國鐵建華南區域總部、華潤萬象商業綜合體、新世界K11等項目建設。力促萬博地下空間完工。推進長隆二期、三期地塊規劃建設。推動廣州國際科技創新城南北互聯互通。支持廣州番禺經濟技術開發區提質升級,全力推進國家級經開區申報工作,加大園區工業用地儲備和出讓力度,持續提升區內交通、管廊、水電、商業等基礎設施配套水平。高起點開展廣州活力創新軸(番禺段)發展規劃及石化公路制造業創新走廊提升規劃,梳理番禺蓮花灣片區內國際科創谷、未來產業園啟動區、數產融合未來產業區、漁港經濟區等重點平臺發展思路。
二是有力有效有序推進城市更新。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加快推動里仁洞村、羅邊村、南浦村、東郊村4個舊村改造項目建設。下足“繡花”功夫推進老舊城區有機更新,推動鐘村街怡樂園、大石街怡居新村一期、市橋街禺秀禺華園社區、沙園社區、怡樂北麗園等5個項目加快建設,謀劃實施大龍街城市花園等9宗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推動村級工業園及村鎮工業集聚區更新改造,加快沙坑村級工業園項目建設,推動橋山村、舊水坑村、汀根村3個村鎮工業集聚區更新改造試點項目加快實施,同步爭取更多項目納入試點。
三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緊盯2024年完成土地收儲約4000畝、土地出讓約2000畝的目標,重點加快推進廣汽埃安三工廠、低涌地塊等項目地塊土地征收工作。繼續發動存量國有工業用地提容增效,全年完成不少于1000畝工業用地提容,推動已批復提容項目盡快動工。按時按質完成違法用地問題整改目標,深入開展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推動批而未供項目快啟動、快推進、快見效。抓好永久基本農田核實處置工作,確保100%完成“農占耕”整治試點工作。編制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注重保護耕地和維護農民合法權益。
五、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建設,全面打造綠美番禺
一是“百千萬工程”持續推進。錨定“排頭兵、領頭羊、火車頭”標高追求,全面推進“百千萬工程”做深做實。聚焦打造產城融合發展標桿區,著力強區促鎮帶村。全力推進番禺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項目建設,培育打造漁業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全力謀劃推動“百千萬工程”紫坭島項目,打造全市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全域治理樣板標桿項目。全面開展圩鎮人居環境品質提升行動,全面提升鎮域和農村基礎設施完備度、人居環境舒適度。推進沙灣街、石樓鎮新鄉村示范帶建設工作。持續推進農村自來水提質增效工程建設,推進洛溪島水環境系統化治理和南浦島排水系統提質增效。大力發展都市現代農業,強化農產品穩產保供,繼續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措施。
二是強化基礎設施支撐。爭取更多線路納入市第四期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加快推進海珠灣隧道、東曉南至廣州南站聯絡線、廣南聯絡線等市建重點項目建設。研究啟動東部干線、東部三通道、金光大道等項目,加快推動金新大道過江隧道工程,積極爭取蓮花山過江通道等省市重點項目對我區最有利的規劃建設方案。謀劃一批重點道路,加快三園區(1234地塊、8847地塊、專精特新企業集聚區)道路、廣州國際創新城第二跨江隧道工程、長堤東路等項目建設。
三是深入推進綠美番禺生態建設。高品質建設森林城區,深化以大夫山榕樹公園為核心的華南國家植物園南部遷地保護示范區建設,繼續推進大夫山森林公園、滴水巖森林公園、沙頭街孖崗片區示范點建設。加快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加強各項建設指標達標情況自查及更新。以PM2.5控制為主線,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大力推進VOCs和氮氧化物減排,協同控制PM2.5和臭氧污染,持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強化水污染防治,持續推進國考斷面水質達標攻堅,補齊水環境治理設施短板。深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以“無廢細胞”重點項目為亮點,多渠道多形式宣傳“無廢”理念。
六、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健全地方金融風險預警監測防控平臺,提升金融風險線索預警處置能力,立體開展金融消費者、投資者宣傳教育,構筑地方金融風險防控屏障。全力做好“保交樓”,做好房地產市場運行情況監測,強化房地產市場監管,加強研判個別房地產企業的債務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切實防范財政運行風險,積極申報2024年地方政府新增債券與再融資債券,優化存量地方政府債務。堅決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全面強化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考核。
二是堅決筑牢社會安全屏障。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浦江經驗”,踐行“四下基層”工作方法工作制度,推動矛盾糾紛有效化解。構建圈層查控更嚴密、單元防控更牢固、要素管控更扎實、基礎工程更完備、防控機制更完善的立體化、信息化治安防控體系,重拳打擊黃賭毒、暴力犯罪、電信詐騙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確保社會面和諧穩定。加強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鎮燃氣、?;返戎攸c行業領域安全監管,切實防范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做好應急防汛物資、應急救援各項準備,廣泛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構筑抵御自然災害防線。
三是全面提升法治水平。加強依法行政,加快建立廣州行政爭議調解中心番禺工作站,修訂《番禺區行政規范性文件管理辦法》。全面落實優化普法工作。全面推動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嚴格落實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清單、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清單公示,完善事前公示,行政執法結果公開及時率達90%以上。加大“粵執法”平臺推廣應用,探索建立健全“審管執信”管理協調聯動機制。
四是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大規模、多層次、高質量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啟動實施“衛健50”計劃,實現衛生健康系統基礎建設面貌的全面更新。探索區級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一體化管理等多種形式,探索實施醫保醫聯體總額付費方式。重點推動羅邊村舊改項目配套小學、番禺中學附屬學校二期、利凱新城配建學校等項目建設,全年新增公辦學位不少于2000個。積極創建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和全國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機制實驗區。深化集團化辦學,新增中小學教育集團(聯盟)不少于4個、學前教育集團不少于2個。深化“雙減”工作,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校內課后服務水平。優化城鄉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加快推進番禺區工人文化宮、區文化館美術功能區建設。持續擴大參保覆蓋面,推進“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先行實施,持續做好退役軍人服務、居家養老服務、未成年人保護、殘疾人保障等方面工作。